APP下载

分层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以南京工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2012-12-06孙景召张天峰

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

孙景召 张天峰

(1.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南京 211816)

1 前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注重因材施教,强化对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改进教育评价制度。基于此,本文从分层教学这一具体的教学模式入手,从理论层面及南京工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探索等方面入手,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 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属于差异性教学的一种形式,当教育发展到班级授课制的阶段,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高度统一的,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及风格是不同的,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总是存在着差异,这样,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体育课程也是如此。体育课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

3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定位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学形式上沿用大班上课形式,采用传统的“准备-基本-结束”的三大步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的非科学成分加重。

3.1 体育课程目标的人性理念缺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思想的个体,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年轻一代,也是未来社会中具有自主意识和能力,能为周围人的福祉和社会进步发挥作用的新一代,因此必须以发展大学生的自主、自尊、自强、自律能力为目标。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才能教育别人,这应该说是教学中老师对待学生的最基本的人格态度[2]。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表述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过分重视动作技术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过于注重运动教育、技能教育、体能教育,过分注重接受学习和被动学习,忽视了对学生主动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严重束缚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常见的教学形式包括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远程授课等,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我们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3.3 教学评价方式的非科学因素成分过重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在很大的程度上仍沿用传统的评价办法,通过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测定和对学生平时的考勤来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的反馈,加重了教学评价方式的非科学因素。这种评价只能衡量每个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的水平,很难反映学生实际的锻炼效果,在体育教学评价上重视绝对评价,轻视相对评价;评价时重结果,轻过程;评价过程流于形式;评价内容不够翔实;评价的主体单一,且对被评价者的主体性重视不够;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3]。

4 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理性探讨

4.1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全面性,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原有知识与能力水平都存在差异,为了解决墨守成规、千人一面的教学要求与学生良秀不齐的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因学定教,因材施教,不能因为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放弃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把素质相近的学生划到一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把它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细节,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满足与成功,教师也有利于协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备课、上课、课后锻炼等环节上进行优化,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减轻了学生压力,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4]。

4.2 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异步共进。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方式则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分层作为一种手段就是为了便于教师以相应的认知方式对待学生[5]。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方面均存在着依据学生自身准备状态做出选择的现象,这就必须要求教育为他们提供适合其状态的教学,使学困生转优、中等生优化、学优生特长化。

4.3 整齐划一的教学以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学习困难的学生始终处于陪衬者的角色,潜隐地遭遇到被忽视,被冷落的对待,承受着被歧视的感觉,不要说“个性的发展”,恐怕连“基本的统一要求”也难以达到,无形中加重和助长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6],分层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5 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探索——南京工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5.1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原则

确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则,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体验参与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勇于争先等的体育精神。

5.2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 实现三个转变

(1)转变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方向转变。(2)转变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相一体化”的“俱乐部模式”方向转变。(3)转变成绩评价体系:使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由单一的“结果”评价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转变。

5.3 具体实施方案

(1)“以人为本”科学分层

在打破原有系别、班级组建制度,让学生按兴趣选项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授课人群,根据学生现有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专项技术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成为俱乐部高级会员、一般会员和重点会员。

(2)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俱乐部高级班同学的主要目标: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参加校际间的运动竞赛为校争光;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做好老师的助手,组织校内体育竞赛,成为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

俱乐部中级班同学的主要目标:较好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俱乐部强化班同学的主要目标: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验到体育的成功和运动的乐趣,培养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不断改善身体形态、强壮身体,达到体质健康水平。

(3)不拘一格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式教学

俱乐部提高班:这部分同学可以不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每周参加不少于一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俱乐部中级班:主要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课外以阳光长跑(采用阳光长跑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考核)为主,可以任意参加各单项体育俱乐部活动,达到规定要求可以冲抵阳光长跑次数。俱乐部强化班:除了要完成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以外,每周还要参加二次课外体育锻炼(在俱乐部教师或高级会员的指导下进行)。

(4)多元化的过程评价成绩评定体系

改革后的体育课程成绩评定主要体现为“三点一线”。“三点”是指三个考查点,分别是:运动技术能力、体质健康水平、运动过程参与程度;“一线”是指一条底线,一、二年级学生每周必须参加3次阳光长跑锻炼(其中一次为早锻炼),男生 2000m/次,女生 1500m/次,男生跑速不低于1.5m/秒,女生跑速不低于1m/秒,否则体育成绩最高59分。如果每周阳光长跑达到4次和5次的同学在学期结束的体育总评分上还可以获得5分和10分的奖励加分。

6 总结

改革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抽象的理论根据,为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勇于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不断促进高校体育课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分层教学只是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个方面,任何一个教学形式都有其两面性,如何结合不同高校的客观环境,设计出适应本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如何在以某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为主的前提下,吸收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的精髓,是我们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1 杨跃飞等.高校实施体育课分层教学可行性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 (24):161-162.

2 周川.高等教育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40-160.

3 钱 钧,史 兵.体育教学本体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5(1):15-21.

4 李玉明.分层教学之管见[J].教育探索,2006 (3):58.

5 项立敏.三维体育观”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8 (3):113-114.

6 杨小明,田雨普.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考察及应对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5(3):102-105.

猜你喜欢

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雨林的分层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