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众文化特征对大众体育发展新思潮的引领效应探析*

2012-12-06金龙飞

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特征

沈 莹 金龙飞

(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湘潭 411201;)

1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革,文化的变革也在无声地进行着。在我国当前的文化系统中,存在着以下几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类型: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主导文化;以学术文化、高雅文化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民间通俗文化和日益成为我国流行文化的大众文化[1]。其中,大众文化是我国当代社会历史发展所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对我国的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构成了强大的文化冲击力[2]。从本质上说,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3]。

2 大众文化特征引领大众体育新思潮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型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时代性、普及性、商业性、娱乐消遣性与兼容性。从大众文化特征入手,能直观地反映我国大众文化如何引领大众体育发展的新思潮。

2.1 不同时期大众文化特征对大众体育产生指导性影响

2.1.1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阶段特征对大众体育的引领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也就是爷爷辈的年代,政治化与领袖化是该年代大众文化的显著特征,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都充斥了主流意识形态规定的革命、斗争的观念以及领导人思想的传递和凝聚,这就导致了大众艺术中鲜明的政治化和领袖倾向性。1957年之后的20年间,由于受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将大众的“政治思想”推到了顶峰,大众体育也表现出极强的政治性,将大众体育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轰动全国的“个人崇拜运动”,成为“毛泽东热”的高潮和狂热时期,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更是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这一民生化体育思想的提出,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体育极端落后的面貌,扭转了“东亚病夫”的民族形象,也是我国大众体育在该年代政治领袖化特征最为显著的表现。

2.1.2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的阶段特征对大众体育的引领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属于父辈们的年代,该年代大众文化以及大众体育的发展特征体现于经典化。70年代末期,文化大革命过后,该年代造就的流行音乐以及歌手也因此成为了大众文化的经典,跟现在的流行歌曲常常不知所云相比,更能突显出属于那个年代的经典文化。80年代至90年代诞生了一系列至今仍广为流传的经典影视作品,如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以及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俨然已成为经典时代的丰碑。该阶段我国大众体育的经典则主要源于中国女排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令人惊讶的“五连冠”、“女排精神”深入人心。在“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口号的引领下,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被铸进中国人的精神价值观中,普通大众对排球运动产生近乎狂热的追求,掀起一阵“排球风”,排球运动也因此成为80年代经典体育运动的代表。

2.1.3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的阶段特征对大众体育的引领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是属于年轻人的年代,相比之前两个年代,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平民化以及潮流元素分外突出,顺应时代发展的大众体育在大众文化的引领下,娱乐化与平民化等特征俨然成为现代大众体育发展的新思潮。自1997年湖南卫视凭借《快乐大本营》开创了我国大众电视娱乐时代的到来,它突出了“全民娱乐”这个新概念,普通观众或草根团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入到节目的行列中,呈现娱乐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而2005年《超级女声》的推出,又使全国开始掀起一场“超女热”,在这个舞台上无论老少、不分职业,只要符合年龄要求就能登上这个“无门槛”的舞台,最大程度实现了平民化[5]。在众多文化娱乐节目的基础上,《奥运向前冲》、《智勇大冲关》相类似的一系列大型户外竞技挑战类节目出现在大众面前,此时的体育运动不以强身健体为首要任务,不以成功为唯一追求,同样以“无门槛”的形式实现全民参与。

从爷爷辈的政治领袖文化到父辈的经典文化,再到年轻一代的娱乐平民文化,大众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与大众文化具有同质性,大众文化的变化,能影响人们体育文化、行为认知方式的走向,引导大众体育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大众文化以及大众体育具有该年代人群的共性,无论高尚或平庸,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真实性和多元性。

2.2 大众文化的普及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新平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大众文化不是某个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存在于社会上“一般个人”的文化,是着意于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甚至推崇的文化态度、审美观念和思维模式[6]。大众文化在得到普及的同时,也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人民大众直接参与大众体育的消费,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更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

大众文化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大众文化的接受者与参与者增多,传播形式出现多样化。大众文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提高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程度,实现了文化面前人人平等。体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正是利用这一平台实现了大众体育权利的平等,实现了体育的社会化。(二)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性。大众文化大多采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让人们在容易理解接受的同时,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另外,众多经典名著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由视觉感知上升为视听感知,似乎更容易为平民大众所接受。大众体育的通俗性则体现为运动内容的简易化,与竞技体育项目形成较大反差,如由竞技项目排球衍生出的全新全民参与项目——气排球;由表现难美类项目体育舞蹈衍生出来的休闲类社交项目——交谊舞等,这些项目的出现使体育运动真正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得到多元化发展。

2.3 从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透视大众体育的商业性

为开拓文化市场,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会主动地制造受众,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刺激普通大众文化消费的欲望;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意识的转变完成大众文化的消费。由此可见,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由生产与消费所体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大众体育亦如此,商业性大众体育俱乐部的出现与大众健康价值观的与时俱进相契合,普通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为俱乐部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俱乐部的形成恰好迎合了普通大众的体育消费需求。

2.4 逐渐融入娱乐化元素的大众文化对大众体育发展的新启示

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末期,也就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文化最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就是宣传与教化,因此该时期的文化是一种严肃文化,不具有商业性,更不具有娱乐性;80年代初期,《上海滩》、《西游记》等电视剧播放时万人空巷,大众文化形式从单一的视觉文化进入视听文化时代;90年代末至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随之加快,社会大众需要一种舒缓压力、平衡心态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便是人们所期待的精神家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通大众对文化的要求开始指向带有游戏性以及娱乐性的文化消费,《超级女声》的定位正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口味,全方位地实现了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如果谈及体育的分类,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是众所周知的,大众体育模式下发展的“趣味运动会”相对竞技水平较高的“田径运动会”而言,则实现了体育运动趣味性、娱乐性、合作性、观赏性的完美结合。

2.5 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文化兼容性,造成我国大众体育西方与传统相结合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西方大众文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并和当代中国的其他文化形态并存。因此,现代与传统的、西方与中国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共同展现在大众面前,这就决定着文化兼容性的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国大众体育也呈现出西方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发展局面,使大众体育朝更新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中把西方的大众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文化资源,如肥皂剧、现代饮食文化、KTV等,几乎都是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当然,大众文化在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时,并非原原本本照搬,而是经过自身消化、改造与加工,并结合我国大众日常生活与中国人的文化品位和需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做到传统与西方的文化融合。我国大众传统体育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到体育运动国际化中,如武术、象棋、龙舟等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项目正在走向国际化,并举办了世界性的大型比赛;而国际化的体育运动也同样源于丰富多彩的各国民族体育文化,不断的实现创新与发展。

3 结语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是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不同时期大众文化特征,对大众体育产生指导性影响,而大众文化的逐渐普及又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大众文化的变化,影响着人们体育文化、行为认知的变化,引领着大众体育的走向。

1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黄会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邹广文,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J].学海,2001,5:68.

4 陈林祥,王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历史阶段大众体育需求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6):5-9.

5 张宏.超级女声激活娱乐机器[EB/OL].新华网.

6 陈敏.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效应[J].艺术学苑,2008,(16):126.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大众特征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