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通高校排球项目踝关节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2012-12-06杨枝创

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弹跳力踝关节韧带

杨枝创

(1.广西财经学院 南宁 530003)

1 前言

普通高校开展排球运动的教学和训练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教练员及体育教师对排球运动训练已经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关于下肢训练和运动损伤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并且颇有成效。但是在普通高校非专业排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现象比较常见,其中踝关节运动损伤占据首位,这些伤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训练和在比赛中的竞技水平,甚至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这是由于普通高校非专业排球训练过程中,训练周期短,没有系统的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运动队的技战术水平,忽略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系统训练,尤其是对踝关节力量的专门训练。本文通过论述踝关节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旨在提高教练员对踝关节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运动队的竞技水平。

2 踝关节力量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

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它承受着人体绝大部分的重力,踝关节力量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发展速度、弹跳等身体素质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在跳跃项目起跳过程的蹬地阶段,踝关节起主要作用。在对排球运动的助跑起跳、扣球、拦网、移动传球、移动垫球等技术分析得知,排球各项技术的预备姿势对下肢的要求都是膝关节微屈,脚尖内扣,重心在前脚掌上,此时踝关节的运动肌群已经开始静力性工作;在起跳和移动的最后用力阶段,根据关节活动顺序原理,下肢正确的蹬伸过程应该是髋、膝、踝三个关节依次用力,髋关节发动,膝关节进一步,踝关节最后加速[1]。跳跃项目中起跳阶段的“末节”用力指最后蹬离地面的踝关节用力,踝关节力量的大小对起跳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直接影响人体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研究证明,在推动身体向前跑的全部力量中,60%的力量由踝关节产生,踝关节肌群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的转换是非常迅速的[2]。踝关节力量素质是排球运动中的专项身体素质,是影响弹跳素质的直接因素,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也为学生运动员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竞技水平提供基础保障。

踝关节是人体弹跳启动器,也是人体落地时的缓冲装置,它有非常重要的维持身体平衡和本体感觉功能。排球的助跑、起跳、扣球等落地后有很大的向前惯性,这就要求踝关节有良好的力量来缓冲人体落地时的重力及向前的惯性,避免扣球后身体前冲触网犯规;拦网落地时,同样需要较强的踝关节力量来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避免触网。

3 踝关节的分析

3.1 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及运动特征

踝关节又名距上关节,它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关节窝及距骨滑车的关节头构成,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有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加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内侧副韧带较外侧副韧带强而厚。由于踝关节结构的特殊性,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是跖屈和背屈,也就是整个足部绕距骨滑车的额状轴做屈伸运动(足向下为屈或称跖屈,足向上为伸或称背屈)。屈足的肌肉有:小腿三头肌、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伸足的肌肉有:胫骨前机、长伸肌、趾长伸肌等。[3]

3.2 踝关节损伤的机制及原因

踝关节外踝比内踝长,距骨体前宽后窄,外侧腓骨比内侧胫骨低。当足跖屈时,距骨关节头窄的部分进入关节窝,踝关节较不稳定,且内侧副韧带强于外侧副韧带,容易造成内翻使外侧副韧带损伤,或由于脚外翻并受到挤压而造成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排球项目是以跳跃为基础的运动,起跳及落地时踝关节处于跖屈状态,这使损伤更容易发生。当扣球或拦网落地时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脚上或球上,其踝关节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过度内翻,造成的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更为严重,甚至是踝关节骨折或跟腱断裂。[4][5]

4 踝关节力量训练的意义

4.1 提高弹跳力

弹跳力是人体起跳时下肢做蹬伸动作与躯干和两臂配合所爆发的一种力量。在下肢的起跳蹬伸阶段,踝关节起着主要作用,它有效利用足屈肌群的功能,使得下肢大肌群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充分发挥各相关身体素质的潜能。下肢最后蹬地力量大部分源于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等肌肉的收缩力。[6]

弹跳力是下肢的爆发力,爆发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对弹跳力影响最大的是腿部肌肉爆发力,而小腿三头肌的爆发力对弹跳力影响最大。在排球运动的日常训练中加强踝关节力量的科学训练,优化组合踝关节伸肌肌肉纤维,提高肌纤维的收缩能力,增强韧带的弹性和肌肉韧带的持久力,提高运动员的弹跳素质。[7]

力量训练能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在众多研究弹跳力理论及提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里,最重要的是发展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屈足肌群的绝对力量及快速收缩力量。实验研究表明,直膝状态下踝关节单关节参与力量训练手段及组合训练手段能专门发展踝关节单关节力量,强调直膝情况下踝关节用力的组合训练对提高跑跳项目弹跳素质有明显效果,经训练后五步助跑摸高增长率为37.8%。[8]

4.2 提高竞技水平

排球运动是以弹跳力为主要身体素质的运动,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不仅网上扣球进攻和拦网防守愈来愈激烈,后排进攻的战术已普遍使用,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弹跳能力,谁的弹跳能力愈强,谁的空中优势就愈明显,谁比赛中就愈占据优势地位。

增强踝关节力量素质,提高弹跳素质,才能促进运动员技术、战术及其他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提高运动员个体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这无疑对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有极大好处。

4.3 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受场地、气候的影响,有的因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也有的是受自身的训练方法(水平)影响[8]。加强踝关节力量训练,积极进行踝关节肌肉力量练习和屈伸活动,增强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肉力量,同时使肌腱和韧带增粗,特别是内外侧副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增厚关节面,提高关节活动的稳定性,还能够维持身体的灵活性与平衡能力,对有效预防踝关节韧带的运动损伤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运动训练特别是力量训练可使骨的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依张力和压力的变化更加清晰而有规律。踝关节力量训练对骨的形态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抗折、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无疑为预防踝关节骨折提供了基础的保障。[3]

在对本校多年的排球训练总结及对周边几所院校排球教练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在较短训练周期中踝关节扭伤后再次受伤的几率高达40%-70%,这严重地影响了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竞技水平的发挥,积极的康复训练及增强踝关节力量可降低踝关节再次受伤的风险。

4.4 有利于踝关节损伤的康复

踝关节损伤后,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结合科学的小强度训练,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韧带组织的再生修复,可使愈合的韧带重新恢复弹性和完全恢复功能。[9]一般踝关节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康复期为2-3周,损伤程度越严重,康复期越长,如跟腱断裂的康复期长达半年之久。科学地安排力量练习,运动损伤才能在各个治疗阶段得到更好的处理及监控,增强运动员在受伤阶段用踝关节努力完成较低强度的相同动作的适应性,缩短踝关节损伤的康复周期。

5 小结

踝关节是人体的远端关节,它是跑跳项目的基础,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专门的踝关节力量训练是排球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踝关节力量不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弹跳素质,提高运动员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还可以有效地预防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及有利于伤后的康复,因此,加强踝关节的力量训练是不可忽视的。普通高校的排球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思想上要提高对踝关节力量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中重视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科学地安排踝关节力量训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后科学的安排小强度力量练习,预防踝关节再次受伤。

1 李德仙,刘辉利.采用跳跃练习发展田径运动员课关节力量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1993.(3):34-36

2 范世伟.短跑速度与踝关节力量[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3):28-29

3 胡声宇.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6,128-129

4 张化良,吴焕玺.体育专业高校排球教学训练中踝关节的损伤及治疗[J].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91-94

5 赖大炜.论排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及预防[J].科技信息,2008(27):479,492

6 张颂岐.排球弹跳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36-38

7 李洪德,浅析体育专业篮球专选学生踝关节力量训练 [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5):134-136

8 李浩鹏.踝关节力量组合训练手段对少年男子初级短跑、跳跃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C].硕士学位论文.20041101

9 张爱国,峁俊峰.江苏省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康复护理中加入小强度训练的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12,9(4):31-32

猜你喜欢

弹跳力踝关节韧带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弹跳力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如何提高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
对提高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