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仿真技术在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中的应用

2012-11-20赵应兰杨爱芝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0期
关键词:受训者锐器仿真技术

王 靖,赵应兰,杨爱芝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 红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模拟仿真技术在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中的应用

王 靖,赵应兰,杨爱芝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 红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目的:运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职业防护的各种场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 方法: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模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培训,通过模拟发生职业暴露方面的不同场景,进行直观训练,让所有受训者以参与者的方式进行人机对话,感性地完成培训过程,强化职业防护能力。结果:培训后,医院职业暴露发生率从0.07%降低至0.03%,明显低于培训前。 结论:模拟仿真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受训者的职业防护能力,增强防护技巧,纠正不良的职业习惯,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模拟仿真技术;培训;职业防护

模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人体模型和医疗技术操作等虚拟环境,以桌面虚拟现实和沉浸的虚拟现实两种方式的系统结构,采用计算机编写一套程序,此程序适合于医学上人体各器官组织的三维形态模拟系统应用[1-3]。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统计:1985年至1999年有191名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或可能感染HIV[4]。可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以及职业损伤后处理流程的培训具有现实意义。我科近年来采用模拟仿真技术系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增强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巧,纠正了重点人群不良的职业习惯,有效减少了职业暴露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全院医务人员以科室为单位,分期分批安排到计算机室进行培训。模拟仿真技术软件系统采用Auto CAD2004、3DMAX分别进行多边形以及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两种方式建模,而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触觉和动觉系统、声音合成器等构成[5-6]。

1.2方法

1.2.1 模拟职业防护培训 通过模拟仿真技术构建的虚拟人代替受训者进行模拟职业防护的各种场景培训,包括正确穿脱隔离衣、戴手套和防护面罩、洗手等操作,培训完毕后对受训者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核。让受训医生踏上虚拟手术台培训,通过高分辨率三维人体图像和模拟触觉,完成诊疗、操作技术等场景工作,重点考核受训医生在不同场景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模拟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医务人员是否按照规范程序正确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戴护目镜、口罩及手套,并给出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得分,同时系统提示防护措施不到位之处,然后要求受训者重新操作,直至高分方可通过,进入下一个操作场景培训。

1.2.2 模拟职业暴露培训 模拟仿真技术系统能够虚拟护士给病人穿刺的情形,医生操作缝合伤口技术,甚至手术台上医生与助手、器械护士组合参与完成的整个手术过程场景,如传递刀、剪等锐器时不可用手直接接触锐器,避免刺伤等操作环节进行培训并考核。如果受训医务人员的操作不当,发生自身损伤时即刻能够感受被针刺伤和其他锐器刺伤的疼痛感觉。模拟仿真技术系统设置了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及评价工具,如被针刺伤后的处理得分及结果评价,同时对做得不当之处给予正确提示,帮助受训者恰当、及时、正确地处理。

2 结 果

2.1培训前后发生职业暴露人次数比较

培训前(2005年至2007年),我院共诊治100748例次出院患者,施行29516手术台次,期间共发生97人次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07%;培训后(2008年至2010年),共收治143726例次出院患者,37735手术台次,共发生63人次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03%,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培训前后发生职业暴露者工别、工龄和关联操作比较

统计培训前后发生职业暴露者的工别、工龄和关联操作的数据和发生率,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职业暴露者工龄、工别、关联操作发生数及构成比

3 讨 论

3.1确定安全培训的重要人群

从表1数据显示,培训前实习护生、低年资的护士和医生锐器伤发生频率高,占86.70%,提示新进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淡漠、职业技巧缺乏有关。邓利平等报道护生针刺伤的发生,主要原因与在校期间相关教育缺乏,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工作中意外情况的发生所致。通过模拟仿真技术系统虚拟培训,掌握不同利器的处置方法,了解各种利器发生刺伤的环节特点,避免造成损伤。如使用注射器抽吸药物时,针头插入药瓶橡胶盖时放慢速度,确保准确性;打开玻璃安瓿时,注意安瓿玻璃的硬度,使用纱布保护,适当用力掰开。陈小丽报道护士受伤率43.47%,且主要的致伤物为刀片和针,占88.50%,与表1结果一致,锐器的交接和处理极易产生锐器伤。培训要求使用刀片、各类针头等小件利器后立即纳入防刺穿的利器盒内,避免再次被手触及而损伤的发生。

3.2强化职业防护规程操作

在表1中显示:因注射、缝合操作、清洁器械、注射器重新盖帽、处理医疗废物而致的职业暴露率占85.50%。有文献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性疾病,50.00%是工作行为欠规范所致[7-9]。由此,模拟仿真技术培训课程纠正不良职业行为,禁止双手回套使用后的针头针帽,利用利器盒徒手分离针头。有研究发现:戴手套进行注射或有创操作时可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血液,起到保护作用。当含有血液的针刺破手套时,手套会对针表面的血液有擦拭作用,进入体内的血量减少5%以上[10-12]。表1同时显示医、护人员进行缝合操作时锐器伤较多,系统培训课程规范手术台的器械摆放位置,规范整理锐器及手术传递的操作规程,借用弯盘作“交接区” 交接、传递刀剪及缝针等锐器,避免直接交接传递。使用手术钳安装、卸下手术刀片,禁止徒手操作,防止划伤自己及他人。术后器械不可混放,利器集中清洁并同向摆放锐利端。表1显示培训后因实验操作所致职业暴露增加明显,主要由于医院扩张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需要,在施行新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事前未进行相关培训,进一步说明岗前培训对降低职业暴露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胡雪飞,柳承茂 译.3D Studio MAX2技术精萃[M].3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5-60.

[2]魏高峰,王成焘.虚拟人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4):431-435.

[3]朱玉云,史小平.基于虚拟人体的培训型医学超声成像仿真系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6):574-577.

[4]Prtlss A,Giroult E,Rushbrook P.卫生保健废弃物的安全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

[5]雷晓,李自力.基于视频的虚拟人体运动跟踪[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7):202-204.

[6]刘延祥,邵水金,严振国.数字化虚拟人体为针刺手法研究提供新的平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4-26.

[7]徐昌君,姜春娴,泮金亮.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89-791.

[8]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2-184.

[9]邓利平,江兰英.手术部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88-689.

[10]乔建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12-313.

[11]牛王兰.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甘肃医药,2009,28(1):75-77.

[12]孙璟怡,缪静波,金艳,等.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相关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B):16-19.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35

2012-09-18

王靖(1968-),女,湖北荆州人,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通讯作者:周红, E-mail:wjskr911007@163.com。

R136

A

1673-1409(2012)10-R074-03

猜你喜欢

受训者锐器仿真技术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
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AMESim仿真技术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