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血小板生成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2-11-20邹成林陈维钧孙晓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0期
关键词:急性期血小板面积

邹成林,陈维钧,孙晓顺,方 璟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湖北 荆州 434000)

促血小板生成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邹成林,陈维钧,孙晓顺,方 璟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脑梗死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进行血小板参数及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1~3d)和恢复期组(10~14d);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19例)、小面积梗死组(16例)、大面积梗死组(10例)。对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均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死恢复期 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组和小面积梗死组血清 TPO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小面积梗死组与腔梗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血清TPO水平和血小板总数与梗死面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后TPO水平改变在脑梗死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在脑梗死后脑保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促血小板生成素;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

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eitin,TPO)是体内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与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TPO/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R)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脑、脊髓、皮质、垂体、脑干、扁桃体和海马可表达,并通过发挥生物学活性,起到脑保护作用[1]。同时也有研究认为,TPO对神经细胞有促进生长和抗凋亡的作用[2]。TPO可通过选择性抗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抗炎症及营养神经来发挥脑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5(61.2±11.3)岁。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4~75(62.6±10.7)岁,均无心、肝、肺、肾、血液和代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按照头部CT照片及报告病灶大小,参照Adama分类法[4]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①大面积梗死组:10 例,梗死灶面积>3cm2;②小面积梗死组:16例,脑梗死灶面积处于1.5~3cm2之间;③腔隙性脑梗死组:19例,脑梗死灶面积<1.5cm2。

1.2方法

1.2.1 标本采集 脑梗死组急性期(1~3d)及恢复期(10~14d)分别抽血5ml,其中1ml置于EDTA-K2抗凝管中,完成血小板参数检测。余4ml分离血清于-80℃冰箱保存待测。

1.2.2 检测方法 取患者入院后次日晨空腹肘前静脉血,用2%EDTA-K2抗凝,采血1h内在Sysmex21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血小板参数如 PLT、MPV以及PDW的检查。

血清TPO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在MultiskanAscentV2.6型酶标仪检测各份样本吸光度,并绘制成标准曲线,测定的样本吸光度均以此标准曲线计算。

1.3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脑梗死急性期组、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

脑梗死急性期PLT、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死恢复期 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LT、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升高,恢复期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TPO及血小板参数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不同梗死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PO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比较

梗塞面积越大,PLT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隙性脑梗死PLT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梗组和小面积组血清TPO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小面积组与腔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面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灶大小组PLT及TPO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总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TPO与梗死面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 论

TPO是一种造血正调控因子,可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血小板生成。TPO在脑缺血后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近来发现,造血外组织中也有TPO受体C-mpl的表达,Yang等[1]发现神经系统中存在C-mpl,其能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同时发现脑梗死急性期虽然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但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这与侯晓平等[5]研究结果一致。朱在卿等[6]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CD6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活化增强,在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被激活,损伤处的肌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血小板迅速在此处聚集、消耗,使血循环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

目前调控体内TPO水平的机制还不清楚,其主要受巨核细胞数及PLT与巨核细胞表面TPO受体(C-MPL)总量的调控[7]。当血小板及成熟巨核细胞减少时,TPO水平增高,反之,当血小板或成熟巨核细胞增多时,血清中TPO与受体结合后即被吸附或降解,致使TPO水平降低[8]。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PLT大量消耗,血清TPO水平反馈性增高。恢复期虽然 PLT、MPV恢复正常,但血清PLT水平较对照组仍增高,提示血清TPO升高不仅与PLT数量变化有关。由于脑是TPO表达的一个场所,且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炎性介质表达,释放白介素及多种炎性物质,引发机体一系列炎性反应。在缺氧缺血时,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渗出,导致机体处于炎性状态。TPO是一种快反应蛋白,在急性缺氧缺血状态下,TPO水平可应激性增高。炎症过程中TPO基因表达增加,发挥抗炎症的作用,并且炎症因子IL-6、IL-12等还可诱导TPO的合成[9]。

本研究发现,梗死面积越大,PLT越低。脑梗死面积大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更为严重,内皮细胞中存在C-mpl的表达,TPO可以通过C-mpl受体介导激活内皮细胞合成血小板激活因子并通过STAT信号通路诱导血管生成[10]。同时内皮细胞损伤能够产生较多的炎症介质,可以消耗血液中大量的血小板。腔梗组和小面积组血清 TPO较对照组升高,说明TPO产生增多,大脑的保护作用加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减轻,但大面积组血清TP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PO与梗死面积也无明显相关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随着脑血管病的病程延长,血清TPO消耗增多,导致其含量下降,另一方面可能是随着其损伤程度加重,机体产生TPO 的能力降低;这样,脑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减弱,损伤严重,预后也就越差。因此,TPO水平作为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但TPO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研究其作用机制,将对脑梗死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Yang M O,Xia W J ,Li K R,et al.Identification of TPO Receptors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A Preliminary Repor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04,12(4):494-497.

[2]Delong W G,Born C T.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polytrauma[J].Clin Orthop,2004,6:57-65.

[3]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胡响祥.血小板及其参数的相互关系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76.

[5]侯晓平,王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循环血小板生成素和血管活性肽类的动态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398-399.

[6]朱在卿,许贵刚,刘洋,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 (41):49-50.

[7]杨玲,辜学忠,佟力,等.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1):40-43.

[8 ]Nayara Y,Shozaki Y,Nagahisa H,et al.Serum thrombopoeitin level is not regulated by transcription but by the total count of both megakayrocytes and platelet during thrombocytopenic and thrombocytosis [J].Thromb Haemost,1997,77:808-814.

[9]Burmester H,Wolber E M,Freitag P,et al.Thrombopoietin production in wild-type and interleukin-6 knockout mice with acute inflammation[J].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2005,25(7):407-413.

[10]Brizzi M F,Battaglia E,Montrucchio G,et al.Thrombopoietin stimulates endothelial cell motility and neoangiogenesis by a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dependent mechanism [J].Circ Res,1999,84(7):785-796.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05

2012-07-28

邹成林(1981-),男,湖北宜昌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血液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工作。

R743.3

A

1673-1409(2012)10-R013-03

猜你喜欢

急性期血小板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巧用面积求坐标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