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对一”护理模式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观察

2012-11-20侯小娟张斯杏马光锟何秀娟何永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0期
关键词:腹透一对一达标率

朱 丹,李 晶,彭 庆,侯小娟 张斯杏,马光锟,何秀娟,何永成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深圳 518035)

“一对一”护理模式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观察

朱 丹,李 晶,彭 庆,侯小娟 张斯杏,马光锟,何秀娟,何永成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深圳 518035)

目的:探讨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在医院正规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稳定腹膜透析1月以上,应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干预期3月,干预期结束后,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依从性性良好率、血压达标率、贫血达标率、隧道外出口感染率、低钾血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应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后,患者依从性良好率(73.3%vs57.6%)、血压达标率(49.1%vs38.3%)及贫血达标率(47.3%vs33.5%)均分别高于护理干预以前,而低钾血症发生率(16.9%vs33.8%)、心力衰竭发生率(11.2%vs19.7%)及隧道外口感染率(6.2%vs11.6%vs)均低于护理干预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对一”护理模式能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

护理模式;腹膜透析;依从性;疗效

研究发现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会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1],表现为饮食的随意性增加,水和盐的摄入极易超标,从而导致透析间期患者体质量增加过多、血压难以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我们观察了“一对一”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103例,年龄22~86岁,腹膜透析治疗时间在2月~5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8例、糖尿病肾病32例、高血压肾6病例、痛风肾病4例、乙肝相关性肾病3例。

1.2方法

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有关腹透知识的教育,教育内容有腹透操作、无菌观念、外出口护理、体液平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饮食营养、常用药物、腹透病人的心理调整及康复训练等。患者病情稳定,腹透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出院。患者出院2~3d天后,责任护士要首次电话随访患者在家的腹透情况,患者出院1周后复诊,患者病情稳定后每个月一次电话随访。电话随访内容为:是否按医嘱腹透方案进行治疗,是否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腹透操作;腹透超滤量、尿量、体质量、血压的变化情况;腹透液的颜色和性质;隧道口及隧道有无红、肿、痛及分泌物;了解患者饮食、服药、睡眠、运动、大便等情况。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用量情况。了解患者心里状况,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居家腹透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主管医生并得到做出相应指示,再及时反馈患者或家属。对患者定期复诊的检查结果,护士要及时汇报主管医生,及时反馈给患者,并指导患者注意腹透相关事项。

患者每1~3月复查血常规、血电解质等,检查隧道口及隧道情况,记录检查结果、并发症等。相应指标的判定标准按下列文献执行。贫血治疗所要达到的标准为[2]:血色素110~120g/L、红细胞压积33%~36%。高血压治疗所要达到的标准为[3]:血压不高于140/90mmHg。

1.3统计学分析

对检测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应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后,患者依从性良好率、血压达标率、贫血达标率均高于护理干预以前,而低钾血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隧道外出口感染率均低于护理干预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一对一”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比较 %

注:表中各指标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均P<0.05。

3 讨 论

由于腹膜透析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因此,患者大部分时间都不与医务人员直接接触,一旦在透析间期内出现任何相关医疗需求,多数患者往往感到十分无助。同时,由于透析疗法费用较大,而且腹膜透析治疗本身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许多患者的依从性逐渐下降,一些患者自我约束能力减弱,表现为:饮食及接受药物治疗的随意性增加,极个别患者甚至要求终止透析。研究发现[4]依从性差的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机会明显高于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因此,加强腹膜透析患者护理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十分重要。本研究发现:经过“一对一”护理干预后腹膜透析患者患者依从性良好率、血压达标率、贫血达标率均高于护理干预以前,而低钾血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隧道外出口感染率均低于护理干预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实行“一对一”护理干预后,责任护士和腹透护士定期电话随访腹透患者,及时给予腹透相关知识的指导和对患者进行心里疏导,帮助患者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患者依从性提高了,能够更好的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达到了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作者认为,“一对一”护理模式能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

[1]Roy D J. Dignity dialysis and dying[J]. Dial Transplant,1990,19:19.

[2]Eschbach J M,de Oreo P,Adamson J,et al. NKF-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of chronic renal disease[J]. Am J Kidney Dis,1997,30:S192-S240.

[3]Mailloux L U,Levey A S. Hypertention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 Am J Kidney Dis,1998(suppl 3),32:S120-S141.

[4]Mawar S,Gupta S,Mahajan S. Non-compliance to the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rocedure increases the risk of peritonitis[J]. Int Urol Nephrol,2011,24:411-413.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14

2012-08-29

朱丹(1969-),女,四川成都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

R473.5

A

1673-1409(2012)10-R033-02

猜你喜欢

腹透一对一达标率
上海三级综合医院腹膜透析患者就诊现状及就诊意向调查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实施腹透患者照护性参与自我管理降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研究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百令胶囊对腹透患者腹透液中TGF-β1、VEGF水平的影响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腹透管安全固定背心的设计与应用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