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①

2012-11-07张祝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动作探究教学模式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体育课程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①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以教学改革为核心,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则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它集中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构成教学的两个要素,能满足学生“学”的需要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被专家定义为是“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氛围,主动积极地引起、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教师用探究的方式展现、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学习为特征[1]。”而合作、交流、沟通以及对知识的体验与运用同样也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优化和完善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体育课程研究 实施新教学

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与知识授受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依据对现有文献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相关理论研究普遍具有独立性、片面性和局域性等问题存在,缺乏三者合一的整体观,缺少对教师在实施探究、合作与体验教学方法时,如何选择和运用具体的组织、引导、调控、评价、效果反馈与检验等实际操作方法步骤的研究。因此,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总结分析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扬长补短,重新构建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备完整可操作性的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并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丰富和不断完善,从而探索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路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主体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初步试点实验选择某大学2010级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散打教学内容,其中三个教学班共73人为实验组,另外三个教学班共76人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 .1 教学实验法

实验组 以新构建的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完成为期9周共36学时的普修课散打内容教学,然后同对照组进行教学效果(技术、技评、实战运用)比较。

表1 咨询情况统计表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对照

表3 对新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n总=73 人)

表4 对新教学模式作用与效果评价情况调查(n总=73 人)

对照组 按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师,按照传统常规运动技术课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两组学生的入校素质情况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

对技术测评和实战,为了防止人为因素干扰,以及预防学生因紧张而导致技术失常等偶然因素,全部按学校统一要求实施“考教分离”的方法完成。

1.2.2 问卷调查法

全部考试结束后,向实验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3份,回收问卷73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前期对于调查问卷内容及实验方法步骤,向26位从事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专家和教师进行了意见征求与咨询,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6人、教务管理教师3人。专家与教师咨询情况见表1。

1.2.3 比较分析法

与传统体育技术课教学相对照,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运作调控、目标效果及师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等方面的横向综合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课程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构建

2.1.1 设计目标与原则

研究以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体育供给为切入点, 立足于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构建完整、和谐、高效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求知、健康身心、培养综合体育能力为原则,结合人体在运动中生物体育观、社会观、心理、生理的变化规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关于信息处理、个人发展、社会相互作用及行为教学的四大类教学模式理论[2],紧密围绕“教”与“学”两大教学要素,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改革为一体,突出强调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2.1.2 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

体育课程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与过程总体可以概括为: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量、技术、技能水平、认知水平等,创设情境,引出假设,提出问题,组织并合理引导学生以分组合作与互助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开展探究,然后由学生在演练或练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初步感知进行体验,发现存在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索与讨论,教师针对关键环节和偏差进行提示、概括总结与归纳整合,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二次体验,补充、修正并逐步完善感知,最终教师对具体内容提供完整演绎,帮助学生全面对照、正确定型,并在随后的系统练习中自如、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感知,由此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

新教学模式的重心在于诱导学生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通过体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诱导点拨下提出假设猜想,在协作讨论或分组演练中彼此交换各自探究结果,求同存异,归纳整合,相互提示并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共同体验探究结果与感知,逐步发现和了解知识的细微结构与合理面,并在把探究得出得结论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得的知识,进而达到知识完全意义的建构。

2.2 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具体运用实例分析对比

传统体育技术教学往往是沿用一种师生间单向传习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掌控着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只需机械地按照教师的指挥完成整个学习程序。以新授课学习散打“鞭腿”动作的防守技术为例,传统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教师先进行动作的完整与分解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与要点,然后带领学生完成各种类型由浅入深的练习,在练习时直接指出学生的动作技术错误并指导着学生逐步纠正,以达到最接近标准的规范动作,并在实战运用时反复教导学生应该怎样规范地完成动作技术,至于学生怎样理解动作似乎已不再成为教师教学范畴内的事情。

同样的教学内容在新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的情境创设为开始,教师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防守姿势做出相应的“鞭腿”进攻动作,告诉学生要击打的部位、力度,以及可能运用的动作组合,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演练,直至找出各组自己认为最佳的防守动作后进行公开展示,并以各自研究的防守动作完成对教师的“鞭腿”进攻的防守,体验、感受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漏洞,然后围绕问题展开新的探讨和演练,以修正后的动作接受再次进攻考验,直至能够成功地完成防守动作及其组合变化。教师的完整动作示范和讲解一般被放在动作复习、纠错与运用阶段,目的只是供学生对照参考;对错误动作的纠正也不是直接指出应怎样正确完成,只是提示学生他这样的动作错误将可能带来那些不利或危害,由其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去体验和不断弥补动作缺陷。

合作式的探究在实验阶段也常被作为课外作业内容之一,针对某些相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内容,提出特定的假设与目标,在下课时布置给学生,要求各组下次课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在探讨过程中积累的疑问与总结的经验。学生们为了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不约而同地暗地“较劲”,展开了小组间的学习竞争,甚至还出现了对本组的研究成果严格保密,同时又想方设法“刺探”别组成果等有趣现象。课内外共同构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良好的理解与掌握,有的小组在后期的实战阶段,还能把自己经过反复推敲的动作或组合用做出奇制胜的“撒手锏”。

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带有强烈“以人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及情境,使“教”与“学”不再仅仅是完成规定的任务。教师由教学舞台的主角转变为幕后的导演,由单向传授知识的“独奏者”过渡到引导、协作、配合的“伴奏者”,新型的师生关系被逐步建立起来,体育课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商、合作、互动的平台。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已远远不只是教师用什么方法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在于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真正融入课程教学,使高校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2.3 实验结果与反馈

在36学时教学实验结束后,按照“考教分离”的原则,由3名非任课教师按统一的测试标准进行技术、技能和实战运用的测试,结果见表2。

从最终各项考试成绩对照可以看到,两组学生经过相同的学时,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技术成绩、技能成绩和实战评价成绩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因此,在教学实验中采用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传承型教学模式,尤其是表现在技能水平和实践运用方面。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实验的学生对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见表3),对新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思路、创新意识、操作可行性、作用与效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见表4)。

2.4 实施新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不意味着全部教学都要按照新的模式展开。此次教学实验的对象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准体育教师,他们需要具备极强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力,以适应将来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对于陈述性的体育知识,如体育名称、概念等方面的学习,学生不一定就要花时间去探究,有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事实上,由于受体育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规模等因素的局限,教师不可能把全部教材都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经过努力可能做到的,予以实施,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创新、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和欲望。

此外,在以新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实践中,还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探究过程耗时过长影响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合作中的个体惰性问题,体验的引导方法与“悟性”差异,探究过程钻牛角尖等等,这些问题均亟待在今后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3 结论与建议

(1)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在综合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探索与实践而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为拓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进程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的积累,具备主体性与多元性、灵活性与开放性、多样性与创造性、合作性与自主性等特点。同时要充分认识新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学科知识等方面无法取代传统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3)教学实验结果证实,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能够被学生顺利接受,并且在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尚需在后期研究中进一步深化落实。

(4)建议各高等学校应对此方面的研究给予正确的认识和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全面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实验,尽快建立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形成有利的条件与氛围,为探究、合作、体验三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全面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林.高校体育课程探究式教学诌议[J].体育与科学,2003,24(2):77-78.

[2]张铁雄等.体育超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95-96.

[3]胡滨.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C].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G87

A

2095-2813(2012)05(c)-0051-02

张祝平(1979,1-),男,汉族,河南滑县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讲师,硕士学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双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体育史、社会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动作探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