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析化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分析与研究

2012-10-16邹继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酚酞指示剂分析化学

邹继红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对分析化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分析与研究

邹继红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作者在对学生的设计性实验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的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通过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多次实验和摸索,寻找误差来源,以便为今后的实验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作者在讲授分析化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设计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查阅文献、获取信息,能进行独立思索,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调整方案,达到预期的结果.经过2008级和2010级医学检验本科班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他们虽然能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但是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误差较大.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分析化学中开设的设计性实验题目为“HCl和H3BO3混合酸中各组分的测定”,目的是让学生使用NaOH滴定液分别测定HCl和H3BO3混合酸中各组分的浓度.因为HCl为强酸,而H3BO3为弱酸,其解离常数为5.4×10-10,根据弱酸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C·Ka≥10-8)可知:不能用 NaOH 滴定液直接滴定H3BO3,但是它能与甘油或甘露醇形成配位酸,解离常数增大,约为1.1×10-5~5.5×10-5,此时C·Ka>10-8,因此可用NaOH滴定液直接进行滴定.根据这一思路,学生提出了如下几种设计方案:

(1)首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溶液为微粉色,并持续30s不褪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1ml,然后加入甘油,使其与硼酸形成配位酸,再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浅粉色,并持续30s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2ml.

(2)首先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黄色,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1ml,然后加入甘油,使其与硼酸形成配位酸,再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橙红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2ml.

(3)首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溶液为微粉色,并持续30s不褪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1ml,然后加入甘露醇,使其与硼酸形成配位酸,再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浅粉色,并持续30s不褪,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2ml.

(4)首先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黄色,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1ml,然后加入甘露醇,使其与硼酸形成配位酸,再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液滴定至橙红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为V2ml.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消耗NaOH滴定液V1ml主要是滴定HCl,消耗NaOH滴定液V2ml主要是滴定H3BO3,因此HCl和H3BO3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式中Vs为混合酸试样的体积,cNaOH为NaOH滴定液的浓度.

作者在批阅实验报告中发现,学生的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依据四种设计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了学生实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现阐述如下:

1 NaOH(0.1 mol/L)滴定液的配制方法不正确

实验中很多学生采用间接配制法配制NaOH(0.1 mol/L)滴定液,即称取2.0g NaOH固体,用不含CO2的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由于NaOH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得NaOH中或多或少地含有部分Na2CO3,因此导致NaOH的组成不单一,滴定混合酸时Na2CO3也会与待测物反应,从而引入试剂误差.

为了准确配制不含 Na2CO3的 NaOH(0.1 mol/L)滴定液,应该采用浓配法,即先配制NaOH的饱和溶液,静置使Na2CO3沉淀后,取上清液稀释得到NaOH(0.1 mol/L)滴定液.

2 NaOH(0.1 mol/L)滴定液的标定不准确

标定NaOH滴定液时,需要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称量前应将基准物在105~110℃干燥2h,但学生未进行干燥,而且在记录基准物的质量时,有的同学虽然使用万分之一天平进行称量,记录数据时却只记录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因此又引入了称量误差.另外按照规定应该称取5份基准物,但是大部分学生只称取3份,这无疑又增大了偶然误差.

3 使用的指示剂不合适

在第一种和第三种设计方案中,滴定HCl时使用的是酚酞指示剂,其变色范围为pH8~10,滴定到第一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根据理论计算可知,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有一部分H3BO3也被NaOH滴定液同时滴定,计算HCl溶液的浓度时未将H3BO3所消耗的NaOH滴定液的体积减掉,依然用体积V1进行计算,导致HCl的测定浓度比实际浓度偏高,从而引入方法误差.

由于以上几种原因,使得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测得的HCl浓度偏高,H3BO3浓度偏低.

在第二种和第四种设计方案中,滴定HCl时使用的是甲基橙指示剂,其变色范围为pH3.1~4.4,在酸性区域变色,所以滴定HCl时,H3BO3不会被滴定;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时,由于H3BO3与甘油或甘露醇形成了酸性较强的配位酸,此时H3BO3可被NaOH准确滴定,利用消耗的NaOH体积V2计算硼酸的浓度.

通过实验发现,四种方案中第四种是最理想的设计方案,因为与前三种方案相比,滴定终点特别容易判断,而且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作者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分别比较了四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同时也考察了放置时间对HCl和H3BO3测定结果的影响,混合酸中二者的浓度变化情况见图1~8.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方案1和方案3中,HCl的测定浓度比实际浓度高很多,H3BO3的测定浓度比实际浓度低很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HCl的浓度逐渐下降,H3BO3的浓度逐渐升高,放置14天时,HCl和H3BO3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其浓度与实际情况依然有一定的差别.每种方案测得的HCl和H3BO3的平均浓度、真实值及相对误差见下表1:

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2和方案4所得HCl与H3BO3的平均浓度与真实值较接近,相对误差较小,比较可行.而方案4在滴定过程中终点颜色变化明显,是最理想的设计方案.

通过本次设计方案的研究,作者找到了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原因,同时也找到了最佳设计方案.今后再开展类似的设计性实验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前进行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优劣,再通过实验室开放让学生进行预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调整设计方案,以便找到最佳方案,课后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发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制作电子课件,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讨论、讲解和分析,效果可能会更好,但是目前因为分析化学课程的学时较少,无法深入开展,以后随着培养方案的调整,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为顺利实施设计性实验夯实基础.

〔1〕孙兰凤,潘琦,穆春旭,等.医药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286-287.

〔2〕廖晓宁,王巧玲,黄忠,等.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广州化工,2009,37(5):224-225.

〔3〕王玲,吴卫平.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1,14(1):23-25.

〔4〕杜娜娜.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9):510,538.

〔5〕高磊红.将设计性实验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课[J].化工高等教育,2005(1):67-69.

O652.1

A

1673-260X(2012)02-0028-03

猜你喜欢

酚酞指示剂分析化学
自制酸碱指示剂
酚酞分子结构的研究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金属指示剂相关问题的探讨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呼吸末二氧化碳变色指示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酚酞试剂遇水产生白色沉淀“异常现象”的探究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