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师范类院校学生习武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2012-10-14张继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习武师范类师范学院

张继华

(信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河南省师范类院校学生习武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张继华

(信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又是推广、发展、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但在近几年,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的热情有所下降.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师范类院校学生习武动机的调查分析,得出一些较为客观的数据.试对武术在师范类院校中的教学与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河南省;师范类院校;习武动机;调查;分析

1 引言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继承发扬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教学被列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学生本应成为武术发展的生力军,结果却恰恰相反.近几年,高校学生习武的人数有所下降,学生缺乏对武术应有的兴趣和热情[1].在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大会上,意大利的武术教练说“现在世界上很多年轻人都在练中国武术,可我发觉学武术的中国人却不多,真诚希望中国能好好弘扬普及这项本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要反思一下,应该让武术走一条“群众路线”,特别是在大、中、小学的普及上下一番真功夫.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尤其是拥有师范类院校较多,有许多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将进入中小学面临班主任或是兼职体育教师的工作,我们必须从源头入手加强学生对武术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适应性的能力.因此,对师范类院校学生习武动机的调查分析,是解决武术在高师类院校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河南省8所师范类院校大学一年级公体武术普修课及大学二年级武术专项选修班学生的习武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为今后进一步在高师类院校发展武术,提高武术课教学质量,使之走上更高的台阶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河南省8所师范类院校(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一年级公体武术普修课、大学二年级武术专项选修班学生以及部分相关工作人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期刊文献和专著,为选题及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笔者对从事师范类院校武术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多位专家进行了访谈,在课题问卷设计、对策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相关数据的获取途径等方面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指导.

2.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8所师范类院校(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一年级公体武术普修课、大学二年级武术专项选修班学生以及部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出问卷800份,收回784份,有效问卷771份,占发出问卷总数的96.4%.

2.2.4 数理统计法

主要采用EXCEL 2010和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习武动机

表1 学生选择上武术课的动机调查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选择上武术课的动机中,“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分列一、二位,分别占了78%和59%,其次是“调节身心”,占到35.9%,另外还有“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受武侠影视影响”、“考试容易通过”、“无其它专项”可选等动机.

3.1.1 强身健体与竞争获胜心理

表明大学生对武术运动的主要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武术的强身健体功能毋庸置疑,习武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目前风靡全世界的太极拳运动,老少皆宜,对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等都会带来很好的改善.千百年来,武术被一代代习武者传承下来,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武术的技击性仍是其核心内容,并未因时代的变化而被冲淡和遗忘.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学习武术获得格斗技能,这也与他们受到武打影片,武侠小说的熏染和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有关.该年龄段的人,正处在身体增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对竞争和获胜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武打影片中艺术化了的高超武技和武侠小说中的神话功夫的竞争场面与他们的竞争获胜心理相吻合,从而使他们对武术的格斗技能产生特别的兴趣,形成了获得格斗技能的学习动机.

3.1.2 防身自卫与调节身心

调查中也有一部分女生希望掌握一些防身的知识和技能,这与她们的性别、年龄和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这一目的要求不可忽视.尤其是师范类大学,女生队伍强大,在慢慢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她们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其次是为了调节身心.大学生由于功课繁忙,来自社会、家庭及个人生活的压力,过着教室——食堂——宿舍的单一生活.因此多数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无形的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单一化,对生活和社会理想化,对刺激和压力加大化,不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压力,各种焦碌、抑郁、敌对情绪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障碍形成.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的练习能让学生通过呼吸和伸展的方法来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学生在自然、轻快、宁静、专一的心境下,排除杂念,消除疲劳,松弛情绪,舒展肢体,排除一切不必要的紧张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促进身心健康.

3.1.3 国粹的吸引力

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其求知欲十分旺盛,特别是武术这样具有神秘色彩的国粹,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武术课,获得需要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武术理论的讲授,突出讲授武术的民族文化特征,并密切联系其他学科,从中增强学生的习武兴趣.可以向学生讲一些武术中的传奇人物和有关武术的动人故事如:杨露禅偷学陈式太极拳的传说,霍元甲力挫国外拳手,弘扬民族精神的故事等.

3.1.4 其他动机

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试容易通过,则可以看出大学生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在教授技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还有7%的学生选择无其它专项可选表明这部分学生体质较差,又无别的体育爱好,想通过武术学习寻求一种适合自己锻炼身体的方法.这一部分同学我们不能放弃,可向他们开展一些如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拳的学习.

3.2 学生习武兴趣虎头蛇尾的原因

表2 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减退的原因调查表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退的原因包括“场地器材不好”,占调查人数的70.9%;“套路动作太复杂”,占调查人数的61.7%;“没有自己喜欢的内容”也占到了调查人数的34%;另外还有“枯燥无味”、“怕苦怕累”、“课时少、辅导少”、“教师的原因”等影响因素.

3.2.1 场地器材难以达到需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呼声最高的就是场地器材难以达到师生需求.各地高校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占领有利位置,不顾实际的招生,在校学生人数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许多矛盾的激化.校内的许多硬件设施相对不足就是其中矛盾之一.其中,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不足较为严重.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教学设施配备的数量、先进程度、完好率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关系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高校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水平[2].如在某些高校里,武术教学所用器械竟长达十几年之久,使用这样的破旧教学器材教学,学生怎能对其感兴趣.这应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武术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本校的客观条件,结合武术项目自身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内容,运用积极有效的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弥补场地、器材不足的缺陷.

3.2.2 教学内容枯燥复杂

由表2看到2、3、4项皆和教学内容有关.武术套路动作复杂,不易掌握,没有自己喜欢的内容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一现象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失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到乐趣,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搏击类运动却情有独钟:如女同学喜欢女子防身术、搏击操,男同学喜欢散打.搏击类运动的特点是积极主动,这正迎合了大学生青春好动、个性张扬的特点.在实践操作中教师省心、学生用心,既陶冶了情操,达到了身心愉悦的目的,又增强了体质和提高了运动技能.调查中还发现,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少林功夫、陈式太极拳和剑术颇感兴趣.少林拳历史悠久,动作简朴实用,是我省所特有的地方拳种.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项目,习练太极拳不仅迎合健身的时代潮流,而且还能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而河南正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可见河南省高校学生对本省著名地方拳种抱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校武术教学要更好的开展,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

3.2.3 大学生怕苦怕累

现代社会,随着独生子女数目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教育问题.一些独生子女在家中往往像小皇帝或者小公主一样,侍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娇生惯养,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有明显的区别,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即使每周一次的武术课也让他们叫苦连天.这就致使他们想方设法逃避武术课.

3.2.4 课时少、辅导少

课时少、辅导少,这也是影响大学生习武兴趣的重要因素.武术教学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它具备“三多”的特点:一是动作数量多;二是路线方向复杂变化多;三是每个动作所包含因素多.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而实际武术课时又相对较少,这样就不可能达到学生学习掌握的预期目标,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武术俗称“功夫”,而“功夫”就是时间的概念.武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要求学生在一周一次的武术课堂中学好武术有点勉为其难.实践中只有加强课外武术辅导,督促学生自觉进行课外武术锻炼,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武术技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3.2.5 教师的原因

再次是教师的原因.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否对武术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除了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外,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客观因素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差,除主观因素外,教师是关键.在调查中,学生对武术课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及专业水平“满意”和“较满意”的人数分别为32.8%和40.4%,从数据中显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是好的.但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06名学生不同程度地对教师教学态度、专业水平表示不满.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本次调查中发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

4 建议

4.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公体武术教学,辅以必要的倾斜和扶持政策,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对武术场地、器材设施的资金投入,优化体育活动环境.真正把锻炼身体放在首位,这样,武术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良好的体育设施能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提高.

4.2 充分利用河南省现有的优势资源,把现代健身武术(木兰拳、太极扇、健身气功、搏击操)和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少林拳、陈式太极拳以及由河南大学创编的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等引入高校公体武术课的教学中来,弘扬地方武术文化特色.作为一名高校的武术教师,我们应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角色.学生们上完文化课已经身心疲惫,武术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参与武术锻炼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让他们每一个人笑着离开操场、意犹未尽地离开操场.总之,武术教学应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3 加强高校武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提高武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武术教师教学积极性.

4.4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武术教学中采用电视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设备,或辅以背景音乐营造课堂习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优秀的武术运动队来校表演或组织学生外出观摩比赛,增长见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与群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5 充分发挥高校的武术人才优势,定期举办武术欣赏讲座,开展课余武术活动,组织观看武术比赛,增进武术文化的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知武、爱武、练武、比武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

4.6 加强武术教学,培养学生武术锻炼意识,安排有一定经验和专业水平的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武术锻炼的指导.

〔1〕赖锦松,彭建伟.普通高校学生选修武术课动机的调查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3).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3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

G852

A

1673-260X(2012)02-0172-03

猜你喜欢

习武师范类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习武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研究
洛阳师范学院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