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2012-09-20赵海军王玉亮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交流政治

赵海军,王玉亮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为了探索在高校建立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的可行性,笔者于2010年9-10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不仅包括廊坊市各高校的政治辅导员,而且还延伸到省内其他高校及省外部分高校,其中,廊坊高校占18%左右,省内其他高校和省外高校分别占45%和37%左右。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现状,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探讨在高校建立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调查题目分为三大类型:(1)辅导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及工作方式;(2)高校政治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是否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3)高校辅导员对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及操作方面有何看法。问卷回收后,我们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并据此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

一、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高校政治辅导员,内容包括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辅导员之间的横向交流、辅导员管理制度等几方面。共15个问题,统计情况如下表。

?

通过这些问题的调查,笔者对高校政治辅导员体系的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的必要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其效果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生阅历较浅,工作经验欠缺

很多年轻辅导员刚刚参加工作,对现状并不满意,只是把这一工作当作跳板,因此,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自己今后的打算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自身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欠缺,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或重大事件没有能力及时处理,这必然会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辅导员以身作则、现身说法地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二)缺乏多方交流,沟通方式落后

首先,系部内辅导员之间以及院系、学校辅导员之间关于学生工作的交流太少。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与其他辅导员及时交流、沟通,对学生在思想上出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共同探索解决办法,积极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否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取得成果。

其次,一些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很少运用到现代科技成果,总是局限在旧的框架里,用旧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沟通方式局限于开会、谈话等正面沟通方式,而不能紧跟时代发展,这就会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大,使工作难以进行。对此,要更新教育方法,配备先进的信息设备,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使学生工作行之有效地进行下去。

(三)管理制度滞后,管理观念陈旧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需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辅导员管理制度。随着高校改革和扩招、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等一系列新现象的出现,也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建立适应这些新变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使辅导员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各高校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的落后正是导致管理手段单一,管理经验匮乏,管理效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管理观念上,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不能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要想辅导员工作能够行之有效地进行,必须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使之适应社会的变革,做到与时俱进。

三、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的必要性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高校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政治辅导员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在国内,联席会议制度在党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是新生事物,在一些高校当中,有不定期的辅导员例会制度,在一些区域中也有相关的研讨会、交流会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交流,但定期的、形成常态的辅导员交流制度还没有从体制上加以确定。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政治辅导员之间的横向交流是一种大势所趋,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建立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的必要性:

(一)理论上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的综合协调力体现了全面可持续发展,推进高校政治辅导员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这一新的平台,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精、工作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利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眼光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在正确处理全局与部分、整体与个体发展关系的同时,以期实现区域范围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达到“共赢”或“多赢”。二是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的预警力,其预警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通过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对思想动态超前防范、超前谋划、超前做出应对性的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实际应用上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不只局限于本系、本院、本学校,是一种横向的、多个高校的、多个区域甚至是全国高校之间的一种常态性工作制度,最终会形成网格化、立体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模式、教育模式。高校政治辅导员处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他们最能了解、探查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一定时期、某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波动采取超前的应对性措施,加以引导、梳理、解决,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追求和期盼。特别是一些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一些独创性做法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通过共享加以学习和交流。但是,由于在运行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地方,高校政治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尚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被动式交流、模式化交流的状态,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制度加以引导,使高校政治辅导员还不能实现无障碍的学习、交流,以形成快速的反应方案。通过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能够在解决这一瓶颈制约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跨区域的交流,及时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实现由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的转变,达到政治辅导员之间的成果共享,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一个大的跃升。

综上所述,在高校建立政治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实现高校政治辅导员之间的横向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3]文玖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猜你喜欢

辅导员交流政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