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88例

2012-09-08刘加池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肌筋银质经筋

刘加池,周 斌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

肩背肌筋膜炎因工作性质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未进行规范化保守治疗容易发展成为颈椎病。本病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临床中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中医学辨证为“痹证”范畴,其病因多为劳损、肝肾不足或外邪侵犯,导致经脉、络脉、经筋损伤,气血壅滞,经脉不通,进而引发疼痛。西医认为,肩背肌筋膜炎是因外伤、慢性劳损造成积累性损伤而使背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以及纤维性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有肩背部疼痛、酸痛、僵硬感,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颈部活动有牵拉感,劳累或受凉后加重,因劳累后肌肉痉挛,肌肉极度缺血,会产生大量有害的代谢产物,刺激末梢神经感受器而引起疼痛;受凉时,体表血管收缩,深部血管扩张,导致体液及致痛物质渗出,积存在体内,引起疼痛。局部肌肉变硬,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肩背肌筋膜炎门诊和住院患者共8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治疗组男19例,女25例;年龄26~66岁;病程14天 ~8年。对照组44例,男16例,女28例;年龄27~61岁;病程9天~7年。病人多有明显的劳累、创伤或受凉的病史。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X线检查排除颈部器质性疾病,如颈椎病、结核、肿瘤等。患者常有劳累史或受凉病史,特别是单一姿势的过劳史或过去曾有受拉伤史、疲劳后受凉史等;有疼痛、酸胀、僵硬、麻木等明显的症状和局部压痛、肌肉僵硬、痉挛、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等阳性体征。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疗法治疗,根据中国经筋学选横络卡压处之结筋点选穴[2],华佗夹脊穴、风门、肺俞次、心俞次,厥阴俞次、督俞次、膈俞次、胸椎棘突1~12阳性反应点(压痛最明显处)、膏肓俞次、天宗次、秉风次、大杼次、阿是穴。取以上穴位作为进针点。痛在肩胛、背部时,多从外侧向脊柱方向进针;痛在颈部时,从下向上进针;痛在肩部时,可从肩胛向肩前进针,进针方向或从放射痛区域自上臂往肩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消毒后,进针处打一皮丘,行表皮局部麻醉,银质针选用8~15 cm长、直径1 mm的进行针刺,戴无菌手套,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固定进针点处皮肤,用右手持银质针,其银质针尖对着阳性反应点,直刺进针要快,快速穿透皮肤,透过皮肤后将针刺向结筋点(硬结或条索状物),小范围提插捻转后斜刺。起针后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取棘突偏歪外侧行定点按压复位法整复胸椎,可听到“弹响声”。颈部痛者采用俯卧位,治疗师一手扶住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外,拔伸法后,头前屈位30°颈椎定点复位法。隔天1次,5次(10天)为1个疗程。患者感觉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后停止治疗,最多治疗3个疗程。半年后随访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局部和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后常规推拿治疗,配合电脑中频治疗。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疼痛完全消失,活动不受限者;显效:自觉疼痛症状减轻≥50%,活动轻度受限者;无效:3个疗程后疼痛症状减轻<50%,活动明显受限者。

3.2 结果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11.264,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4 体会

肩背肌筋膜炎也称为肩背肌肌纤维组织炎,主要是肌肉、筋膜、韧带和肌腱位置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属于慢性疼痛病症中的一种,也属于多发的、常见的临床病症,多是由于肌筋膜组织的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而形成的,它的病理基础是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另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及体力劳动导致肌肉负荷疲劳者,复感寒凉、潮湿等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

银质针既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又有远期的治痛效果。银质针疗法,已成为现代针刺疗法中的一个独特的分支,近几年主要研究报道密集型银质针疗法,该法针刺点多,患者痛苦大,病人不易接受。

经筋理论是近几年在研究肌肉关节痛方面的新理论。主要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薛立功教授创立,薛教授对关节肌肉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最终从经筋理论的角度,对疼痛机制与痛证论治提出新观念和新理论。所取穴位根据《人体经筋循行地图》选取[3],次的来源,是根据张介宾《内经》里注释的十二经筋,传统针灸学都是按照经脉的角度去注释,曰:“足太阳之筋,起于小趾,上结于踝,结于昆仑之次”,实际上临床上的损伤,真正的问题在腱鞘上,所以称为“昆仑之次”,临床上把“之”去掉,叫做“昆仑次”,“次”是在腧穴旁的肌肉韧带抵止点处,其在筋骨之上,有别于腧穴,故以邻近腧穴名加次而命名。在生理状态下,就是一个正常的结点,这个点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称为“筋结点”,病理状态下称为“结筋点”。

胸椎关节紊乱错位引起肩背痛是很多知名正骨教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科采用此法治疗时,患者当即感到明显轻松,但第2天又感觉如初,所以需要反复正骨治疗。本法通过正骨后,关节紊乱错位解决了,但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及肌肉痉挛没解决,肌肉痉挛又导致了关节紊乱错位,关节紊乱错位又导致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及肌肉痉挛,以此恶性循环,故远期治疗效果不佳。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及解决了关节紊乱错位又解决了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及肌肉痉挛和挛缩。

我科自2006年起,通过进修及培训学习,引进了经筋理论长圆针解结法和密集型银质针疗法,在治疗中发现密集型银质针疗法针刺点多,患者痛苦大,我科主要从中医经筋理论方面挖掘和整理,希望研究一种新的针刺方法,能达到简、便、验、廉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肩背肌筋膜炎的一种疗效持久、见效明显的新式综合疗法。该疗法采用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取穴方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该方法简便效验,取穴少,以减轻病人针刺之痛苦。本法治疗注重筋骨整体观,颈胸椎关节紊乱错位及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同治,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本方法将传统银质针与先进的经筋理论相结合,发掘整理中医整体观念思想,提出“筋骨同治”,符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

[1] 赵家胜.腰背肌筋膜与腰背肌筋膜炎诊治的机理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16

[2] 薛立功.中国经筋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9:625

[3] 薛立功,刘春山.人体经筋循行地图[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76

猜你喜欢

肌筋银质经筋
银质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进展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细银质针与普通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
密集型银质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