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里的惠山

2012-08-15马国云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惠山无锡

马国云

(1.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无锡 214011;2.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唐诗里的惠山

马国云1,2

(1.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无锡 214011;2.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惠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时,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流连并题诗留恋。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阅读,今人仍可领略到当时惠山的风貌,文人对此地的眷恋和一贯的借诗抒怀的情境,而这些对地方史的研究无疑是有较大意义的。

惠山;风物;隐逸;抒怀

宋代文豪苏轼路过无锡时,留下“独携天上小圆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自此,“天下第二泉”名扬天下。“第二泉”坐落于无锡西郊惠山,此处人杰地灵,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时至今日,以惠山为核心的惠山古镇正焕发第二春,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惠山的草木风光、人情风俗使得众多的文人流连忘返,他们吟咏酬唱,仅唐代就有不下于40首诗文涉及惠山。通过对这40篇诗文的分析,今人可以了解到有唐一代的文人们和惠山的丝丝缕缕的关联。粗略分来,诗文共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 惠山风物

唐代无锡的治所在毗陵(今常州),有众多的文人墨客来到惠山,在他们的笔下,惠山的风光展现无遗。

惠山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圣”陆羽在《游惠山寺记》中有如下的记载:“慧山,古华山也……老子《枕中记》所谓吴西神山是也……又以此山为历山,以拟帝舜所耕者,其山有九陇,俗谓之‘九陇山’,或云‘九龙’者,言山陇之形,若苍虬缥螭之合沓然。”[1]56

僧圆显《惠山记序》中的内容编排可以让今人了解到明之前的惠山风物:“卷一包括慧山、泉、石、峰嵨、池涧;卷二包括寺、祠庙;卷三包括物望、山居、古迹;卷四包括胜览、墓、土产、杂考。”[2]4明代距唐700年左右,在这期间,世事沧桑变幻,有的古迹被毁,有的破败、有的重修,“惟山川有形而无言,然其清奇秀丽雄伟峭拔跬步异状者振古不易,而日月云霞阴晴明晦照耀掩映者则与时偕新”,[1]49所以,时至今日,今人仍得以一睹千年之前的惠山的风采。

最具名望者当属惠山泉,皇甫冉“天宝十五年,卢庚榜进士,调无锡县尉。营别墅阳羡山中”[3]182,他写了一首《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①,其中讲到:“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此诗描摹了潺潺山泉的澄澈剔透,以及给山中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与此诗的叙写相照应,还有独孤及,他的《慧山寺新泉记》载道:“其泉伏涌潜泄,潗潽舍下,无沚无窖,蓄而不注。深源因地势以顺水性,始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流。使瀑布下锺。甘溜湍激,若酾醴乳。喷发於禅床,周於僧房,灌注於德地,经营於法堂。潺潺有声,聆之耳清。濯其源,饮其泉,能使贪者让,躁者静。”山僧村野可用山泉浣洗浇灌,而文士骚客饮用之后也会性情大变,这就难怪时人都趋之若鹜。唐时宰相李德裕很爱惠山泉水,曾经下令从无锡运送惠山泉水至京城长安供他煎茶。皮日休作诗讥讽道:“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惠山泉》)唐之后,苏轼、杨万里、赵孟頫、文徵明等都有诗文的吟唱。

惠山寺在“梁大同中,有青莲花育于此山,因以古华山精舍为慧山寺”,许浑有一首《怀惠山寺》:“排空殿塔倚岩峦,松韵经声月里寒。两眼流泉清户牖,九龙飞雨洒阑干。”此诗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尽惠山寺的雄奇和秀丽,而张祜的《题惠山寺》则平和了许多:“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另陆羽的说法可做参考:“无当世之名,以其栋宇不完也;为讹俗所弃,必其闻见不远也。……向若引修廊,开邃宇,飞檐眺槛,凌烟架日,则江淮之地,著名之寺,斯为最也。”不过,无论何种说法,作为佛寺清幽、静谧的环境还是让人流连忘返,如窦群《晨游昌师院》中写道:“深庭芳草浓,晓井山泉溢。林馥乱沈烟,石润侵经室。幽岩鸟飞静,晴岭云归密。壁藓凝苍华,竹阴满晴日。”再如王武陵《宿惠山寺》中又写道:“下有寒泉流,上有珍禽翔。石门吐明月,竹木涵清光。中夜河沈沈,但闻松桂香。”

黄公涧是惠山另一处古迹,“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曾在此饮马驻足。《史记·春申君列传》载:“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黄歇)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4]675他在惠山辟龙尾陵道,放马饮涧,治芙蓉湖,筑黄埠墩。邑民为纪念他的德政,于唐代就在惠山建春申君庙。唐代诗人张继有诗道:“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阴阴石泉水。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萧条寒景傍山村,寂寞谁知楚相尊。当时珠履三千客,赵使怀惭不敢言。”(《春申君祠》)揣摩诗意大概是张继在失意时渴望有像春申君一样的人赏识自己。

惠山听松石床至今仍在,其一端起翘若枕,可供人偃仰。石旁原有两棵六朝古松,诗人皮日休到惠山时,曾经作诗道:“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题听松石床》)诗歌借松子掉落石床上的声音,以动衬静,描绘了惠山寺静谧的环境,而莲花、金刹更是浓浓的佛教气氛。

2 隐逸佳处

吴越之地原先本属蛮荒之地,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逐渐繁华,史籍中记载惠山相关诗文从南朝时始。刘宋司徒左长史湛茂之致仕后隐居惠山,筑草堂读书,并留诗歌《历山草堂应教》,诗曰:“闭户守玄漠,无复车马迹。衰废归丘樊,岁寒见松柏。身惭睢阳老,名忝梁园客。羽隐非朝市,追常在山泽。离离插天树,磊磊间云石。持此怡一生,伤哉驹度隙。”此处应教乃是应刘宋南平王刘铄之教,且刘铄也写下一首《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诗曰:“兹岳蕴虚诡,凭览趣亦赡。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层阿疲且引,绝岩畅方禁。溜众夏更寒,林交书常荫。伊余久缁涅,复得味恬淡。愿逐安期生,于焉惬高枕。”此处安期生典出《史记·封禅书》:“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4]422两首诗都对惠山清幽的环境做了描摹,并且最后点出希望长期在此止足逍遥的愿望。自此以后,惠山就成为了希冀归隐、渴望内心宁静的人的一个绝好去处。

自古以来,归隐总和山林、禅寺、松菊等紧密相连,有唐一代,佛教的命运比较坎坷,惠山寺的命运也随之浮沉。“唐太宗时,对佛教采取抑制政策,僧人降至不足七万,武则天则对佛教饶有兴趣,到武宗灭佛前,僧人数量又累积至几十万之众,其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波折,抑佛与排佛是重要的原因。”[5]50惠山寺曾遭遇灭顶之祸,武宗会昌末年“经废毁,屋室殆无存者”,而寺盛时有众多的人来此,其中既有文士缙绅,也有处士寺僧,比如皎然、李益、李绅等等。

被清人沈谦称为“仙才”的丘丹在贞元六年来到惠山,作《经湛长史草堂》:“身退谢名累,道存嘉止足。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诗前有序道:“仰览遗韵,若穆清風”,“不觉禅意超散”,自己也有了“归辙青山”之意。同时代的韦夏卿、李益、于頔、吕渭四人分别和丘丹此诗,四人诗中表达的同样是对湛茂之的尊崇、对惠山静谧的向往以及“立言咸不朽,何必在青史”,“迹留异代远,境入空门寂。惟有草堂僧,陈诗在石壁”的感慨。

唐代“五窦”之一的窦群曾多次到惠山,其“初隐毗陵,称处士”[3]280。王武陵作有一首《宿惠山寺》,诗前序言道:“戊辰秋八月,吴郡朱遐景自秦还吴,南次无锡,命予及故人窦丹列会於惠山之精舍。……丹列有遁世之志,遐景有尘外之心。予亦乐天知命,怡怡契合,视富贵如浮云,一歌一咏,以纾情性。”诗句道:“旷然出尘境,忧虑澹已忘。”同游的窦群写道:“若无高世心,安能此终毕”(《晨游昌师院》);“信此澹忘归,淹留冰玉邻”(《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朱宿《宿惠山寺》中有“悠然青莲界,此地尘境绝……心悟形未留,迟迟履归辙。”

皇甫冉在《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中也表达了渴望归隐惠山的愿望:“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只为灵泉留。”唐诗曾经在惠山有活动的远不止上述人士,比如李绅、李白等,其中李白有《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另有处士陆羽和诗僧皎然,二人为忘年之交,皎然诗歌《访陆处士羽(一作访陆羽处士不遇)》道:“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论语》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自古以来,不得志的、遭遇挫折看淡世事的文人总喜欢“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而惠山此处山水俱佳,正好怡养性情、娱情逍遥。试看诗人笔下的惠山:“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若水《题慧山泉》);“古苔生石静,秋草满山悲”(李骘《题惠山寺》);“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李益《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等等,而僧人在此修行也就不足为怪了,诗文中释若冰、释若水等僧人的名号也可作佐证。

3 借山抒怀

“春女思,秋士悲”,文人易感,对月伤怀、见花落泪是他们的通病。即使健康如唐人,也不免有此种伤感和喟叹。

唐时无锡籍诗人声名显赫者莫过于“短李”李绅。按照中国古代官场惯例,官员一般不得在故土任职,李绅进士之后,就走上了仕宦生涯,从此远离自己的故乡。多年以后,两鬓斑白,重回惠山,“碧峰依旧松筠老,重得经过已白头。俱是海天黄叶信,两逢霜节菊花秋。望中白鹤怜归翼,行处青苔恨昔游。还向窗间名姓下,数行添记别离愁。”(《重到惠山》)看到自己从小苦读的惠山寺书堂旁往年手植的双温树葱翠蔽日,“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秋颜。”(《别双温树》)世事沧桑,故地重游,只剩敝庐数堵,不胜唏嘘,《忆题惠山寺书堂(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道:“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多年的宦海浮沉,诗人似乎已厌倦,年少时的壮心渐渐消退,池边老人缓缓走过,一幅强烈对比的画面,四十年前读书的草堂是那样的清幽、恬适,但是只能心向往之,注定了一生漂泊客居,又要再次走上颠沛的旅途。

李绅走到了故乡却无法驻足停留,只能继续漂泊沦落,而异乡人在登上惠山北楼时发出的感慨却也一样,王武陵《秋暮登北楼》道:“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皇甫冉《与诸公同登无锡北楼(一作郎士元诗)》道:“秋兴因危堞,归心过远山。风霜征雁早,江海旅人闲。驿树寒仍密,渔舟晚自还。仲宣何所赋,只叹在荆蛮。”东汉仲宣(王粲)《登楼赋》中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两人所处地点相同,感慨也都是身在异国他乡是对故土的牵挂,对亲人的惦念。贞元年间,窦群、朱宿、王晦伯等人“玄言妙论,以极穷奥”,“元和二年五月三日,(窦群)重游此寺,独览旧题,二十年矣。当时三人,皆登谏列,朱遐景方诣行车,王晦伯寻卒郎署,余自西掖累迁外台,复此踌躇,吁嗟存殁。”世事变幻,曾经的故人如今天南地北、阴阳相隔,富贵权势如浮云一般,怎能不让人踌躇慨叹,回忆起旧雨的诗文旧作,不胜唏嘘,自己也只能“因命题壁,以志所怀”了。

除此之外,前文所提湛茂之十三世孙湛贲曾“以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县事。后为毗陵守”,《全唐诗》共收其诗三首,其一为《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名遂贵知己,道胜方晦迹。高居葺莲宫,遗文焕石壁。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调逸南平兆,风清建安迹。祖德今发扬,还同书史册。”丘丹《湛长史旧居志》评价道:“《宋史》略不見其人,心每侧叹。悲夫,斯人也,而史阙书,然有其一篇,则为不朽矣。”对于自己的祖先,湛贲认为任凭沧海桑田,先人都让其觉得无上荣光,并且希望发扬祖德,能够一起彪炳史书。当自己真正登第、官印在身时,却又多了一丝的忧患:“卷帘晓望云平槛,下榻宵吟月半窗。病守未能依结社,更施何术去为邦。”(《别慧山书堂》)漫步祖宅之前,遥想先人的“香名”,“莺谷忝迁乔,从事叨承乏,铜章愧在腰”,先人的荣耀使得湛贲压力倍增,觉得愧对悬于腰间的金印,更应该学习前贤,加倍努力,鞠躬尽瘁。

4 结 语

唐代诗坛异彩纷呈,文人骚客们驻足流连惠山,留下众多的诗文,《惠山集序》中道:“合众作于一编而观之,可以得人情,可以得物议,可以得世变。”邵宝辑此集的目的显而易见,而这些无论对唐代诗文文本的研究,还是惠山的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对无锡本地地方史及唐史的研究也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本文诗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无锡文库》明邵宝《惠山集》

[1] 无锡文库:惠山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2] 无锡文库:惠山记[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3]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4] (西汉)司马迁.史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 陈少峰.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Huishan in the Tang Dynasty Poetry

MA Guoyun1,2
(1.Wuxi Radio&TV University,Wuxi 214011,China;2.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Huisha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in the Tang dynasty,Many poets come here and write poetry.When we read these poems,We can enjoy the former scenery,at that time,people who come here express emotion and reluctant to leave.It is very helpful to research about Wuxi local history.

Huishan;scenery;hermitage;express emotion

I 207

A

1671-7880(2012)04-0087-04

2012-04-27

马国云(1979— ),男,江苏扬州人,讲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惠山无锡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吴子岳:让产品从无锡制造变成无锡设计
丁林鑫:争当惠山智能制造“创业先锋”
无锡一棉
一碗传承百年的“无锡老式面”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端行肃纪 法治护航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掠影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附:景与神会 象与心融 从《惠山茶会图》卷看文徵明的青绿山水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