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对待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012-08-15王丽丽谭举朋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尿液容器标本

王丽丽 谭举朋

尿液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不仅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还可用于临床安全用药的检测和健康状态初筛,如何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涉及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操作,包括尿液检测前的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对结果的综合分析。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分析前潜在因素多[1]。由此可见,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减少分析误差尤为重要,它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必备因素之一。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尿液标本检验分析前的注意事项。

1 患者准备

为了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应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指导患者正确收集尿标本。如:清洁标本采集部位;明确标记;避免月经、阴道分泌物、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的污染;使用合格容量,细菌培养的标本,应使用消毒培养瓶或无菌、有盖的容器。清洁尿:包括中段尿、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

2 样本容器的准备

容器的材料由不与尿成分发生反应的一次性惰性环保型材料制成;一般应能容纳50 ml以上尿的容积;必须干燥、清洁,无污染物,无渗漏,无化学物质。样本容器必须要标记,标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特定编码(或住院患者的病区、床号)、标本收集时间。标签应贴在容器上,不可贴在盖上。

3 尿标本采集种类

尿液常规检查标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采集[2]:

3.1 尿液检验最好留取新鲜标本及时检查,否则尿液生长细菌,使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新鲜晨尿最佳,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门、急诊患者亦可随机留取。在留取24 h或12 h尿液时,尿液标本最好至冰箱保存,也可根据检测目的加入防腐剂。

3.2 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多采用自然排尿法,需要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精液、粪便等污染;对自然排尿困难或需细菌培养者,可在无菌操作下用导尿法或膀胱穿刺法采集。

3.3 尿中某些化学物质及有形成分不稳定,一经排出后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尿中原有或污染的细菌生长也可导致成分改变,如葡萄糖被分解。因此,采集的尿应加盖后尽快送检,在采集后2 h内完成有关检查。

3.4 如不能及时送检或收集较长时段尿样,可采取化学防腐(不能用于微生物检查)、冷藏等保存措施;尿液标本冰箱可保存6~8 h但细胞等有型成分会有破坏,会有结晶析出。

3.5 根据不同检测目的选择不同的防腐剂:临床最多用的尿液防腐剂为:①甲醛,用于尿液有型成分检查,浓度为400 mg每升尿液,即40%。②甲苯,常用于尿糖和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5~20 mg每升尿液。③浓盐酸,用于定量测定尿醛固酮、儿茶酚胺等,浓度为1 mg每升尿液。⑥沉渣检查:清晨空腹第一次尿,应在1 h内送检。标本置于干燥、洁净的容器尿标本中,至少10 ml。一般情况下,有患者自己采集中段尿。女性患者应清洗外阴部后留取。⑦特殊试验外,晨尿或随机尿要留取中段尿送检,女性在经期不宜做尿液检查。

4 尿液采集注意事项

4.1 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并按要求留取。从排出到检测应在2 h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尿化学成分及有形物质的改变。如不能及时分析,应置4℃下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 h。有时冷藏后一些结晶析出会影响结果,因此从冰箱取出的尿标本应在室温中放置一定时间,使尿标本温度平衡到室温后在进行混匀,然后取样检测。尿标本不能冰冻,否则会影响某些成分的检测。

4.2 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或被污染等。送检标本时要置于有盖容器内,以免尿液蒸发影响检测结果。

4.3 药物等因素对尿化学及有形成分的影响

据王延伟[3]报告,维生素C浓度超过100 mg每升,可使GLU,BLD测定呈阴性反应。大剂量用头孢霉素或庆大等药物是,白细胞可出现假阴性,高糖尿、高比重、淋巴细胞尿,室温偏低时可使干化学结果降低或呈阴性反应。服用呋坦可使白细胞呈假阳性反应。肾炎患者青霉素治疗时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使干化学法呈阴性反应)。

5 尿液标本的接收

实验室要建立严格的接受制度。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化验单是否一致;从留尿到接收标本的时间是否过长;标本是否被污染。尿标本量不少于30 ml,在特殊病例不可能达到此要求时(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收到的尿量、检查方法(离心或未离心)。假使尿量少,比如儿科的标本只有4~5 ml,无法离心,就要在报告单上标注,因为离心尿和没离心尿结果还是不一样。

尿液分析在分析前相对简单,但做起来很容易被忽视,则会给临床的诊断治疗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正确采集尿液标本,把握好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才可以保证尿液检验分析的正确性,让检验报告结论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1]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医学检验,2004,8:483.

[2] 刘成玉.临床基础检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43.

[3] 王延伟.药物因素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8:47.

猜你喜欢

尿液容器标本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难以置信的事情
尿液是健康的“放大镜”
跟踪导练(三)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