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2012-08-15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情境音乐教学

夏 岚

(镇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镇江 21200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2]。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在音乐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当前音乐教学探索的热点课题之一[3]。实践表明,在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被教学情境感染时,自主参与探索时,迎接智慧挑战时,进行创新活动时,受到表扬和鼓励时,他们的学习是学而有乐、学而有效的[4]。这些良好教学时机的获得,往往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和铺垫。

1 精巧设计,兴趣盎然

设计精巧、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内容巧妙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1)从实物导入,以文化为线索。在讲授《走进西藏》时,教师身着藏族服饰,表演藏族舞蹈,可以激发学生对西藏民俗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兴趣。

2)从语言导入,以情感为线索。在讲授《春天的旋律》时,从描绘春天的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春》)谈起,让学生体验春天的美好及其给予自己的感受,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赞美春天,歌唱春天,用心欣赏《春天的旋律》。

3)从音源导入,以声音为线索。在讲授《羊肠小道》时,先让学生聆听、模拟动物的鸣叫,然后探求声音的不同特性,最后学习模仿性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效果很好。

2 创设情境,情景交融

情境,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绪、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就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环境氛围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5]。情境的创设要自然,适度,要让参与者“入情入境”,不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置身境外。

1)通过语言创设情境。欣赏内蒙古长调民歌时,屏幕上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在悠长而宽广的长调音乐中,教师和着音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丰美,牵引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学生仿佛听见牧人晚归的歌声,风儿的吟唱,看到了远山上灿烂的晚霞,草原上奔驰的骏马。此情此境达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艺术效果。

2)通过声音创设情境。课堂音乐活动中,笔者常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情境模拟游戏为教学增趣。先把学生分组,各组根据要求用各种音源材料创设情境。如表现“快乐的小毛驴”时,一组学生用响舌和木鱼模拟轻快的驴蹄声,一组学生用二胡的滑音表现小毛驴在高兴地叫唤,妙趣横生。又如感受“山林中的风”时,有的学生用嘴吹空笔管表现呼呼的风声,有的学生快速翻动书页模仿风中树叶摆动的声音。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想象,也加强了学生对声音的关注。

3 另辟蹊径,引导探究

探究学习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和方法。

1)溯源探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在讨论新疆民族气质、音乐风格时,学生总结出新疆人幽默风趣、热情奔放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追本溯源,进一步探究新疆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他们利用学过的地理、历史知识和网络手段探讨新疆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对新疆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2)同中寻异。欣赏《青藏高原》时,把李娜和维也纳音乐会上谭维维的演唱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讨论,从个人风格、演唱方法、歌唱技巧及时代特点融合层面进行分析、比较。

3)异中求同。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时,让学生把其中第一圆舞曲的曲式结构和欧洲建筑中的哥特式结构进行比较。从2种不同门类的艺术中找出同是ABA结构的共性特点。

4 激发灵感,创意无限

课堂空间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创造却是无限的,没有鼓槌可以用筷子,没有铃铛可以用钥匙,没有禁锢,他们会做得更好。例如,在学习《拉萨谣》这首歌时,绝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都说听不懂。经过思考,笔者采取欣赏音乐→朗诵歌词→跟唱歌曲→编唱歌词→演唱原曲→体会情感的策略,把重点放在歌词创作上,学生在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同时领会歌曲中蕴涵的深意。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尽情发挥,眼睛里时常闪动着欣喜若狂、跃跃欲试的光芒,师生相互感染,即兴表演,音乐课堂成了师生施展创作才华的共同天地。

5 搭建舞台,一展所长

音乐教育要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6]。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都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获得别人的欣赏,获得心理满足感和被认同感,但前提是自己有意愿、有准备。否则,学生迫于压力,要么默不出声,要么敷衍了事,表演效果都不太好,虽有鼓励的掌声,但无成功的喜悦。教师为学生提供舞台、创造机会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扬长避短,把他们的亮点凸现出来。笔者在新学期或新单元开始时,和学生一起策划表演活动,制定演出方案,给足准备的时间。有一定表演才能、热爱音乐的学生在“草原歌会”、“露一手”、“笛声嘹亮”竖笛演奏会等活动中脱颖而出。

6 学会合作,欣赏他人

音乐主要是以合作方式呈现的。合唱、合奏、重唱、重奏,没有哪一项能够独自一人完成,即使是独唱,也需要作曲者和伴奏者,即便是自编、自演、自唱,也需要听赏者。比起空洞的表扬,学生更希望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合作者的肯定。

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组,在开展过几次音乐活动后,让他们将组内同学的名字和优点写在纸上,如“××:你的音准真好!”“×××:真羡慕你能把歌唱得这么动听!”“××: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创意,为我们的活动增色不少!”。上课之前将纸条发给学生,告诉他们,只要把这个优点发挥好就是成功的。几周后,笔者将纸条随机地发给学生,希望他们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甚至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唱歌时音准了,节奏感好了,参加活动比以前踊跃了。

音乐教育要给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其提高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也许不那么出类拔萃、聪明伶俐,但会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我们要蹲下身来,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让他们知道你的目光永远追随着他们前进的脚步,终有一天你会看见他们在万紫千红的春天摇曳生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7.

[3]贾淑芬.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0(10):70 -71.

[4]冯晓琦.论《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7(33):151-152.

[5]王珊珍.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66-67.

[6]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

猜你喜欢

情境音乐教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音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