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2-08-15王晓娥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农村

王晓娥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农村教育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思路

王晓娥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教育较落后。由于受教育导向迷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教育出现了教育方向定位极端化、年轻优秀的人才涌入城市和农村主体力量教育被忽视等深层次问题。为此,农村教育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改变根深蒂固的城乡观念和意识,树立多元成才的科学观念,培养现代新型农民。

农村教育;深层次问题;原因;出路

教育是衡量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素质得以提升的最根本途径,是推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文明发展的基石。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主体,这是中国的国情。因此,仅仅有城市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唯有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才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繁荣和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面对我国城市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农村教育贫困的现实,我们更应该立足农村,着力解决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特别是要着力解决欠发达、贫困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问题,唯有这样,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才有希望和未来。

一、农村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一)农村教育方向定位极端化,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据笔者对农村教育问题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来看,研究文献较多,对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真知灼见,同时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重复研究较多,更深的问题还需要探讨和论证。特别是面对农村教育的方向定位研究更是陷入了非此即彼的硬性选择状况。面对农村教育最为典型的“唯城市化”目标的现状,几乎成为被批评和抨击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普遍认为农村教育应是面向农村的教育,从而使得农村教育的方向定位走向极端化。研究中仅有一小部分学者在提到农村教育的价值目标时认为,不应该是要么面向城市要么面向农村的极端模式,但究竟农村教育何去何从?农村教育的价值目标应走向何方?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农村教育的方向问题不清楚,农村教育的问题将很难解决,农村教育的出路依然处于困惑和迷茫之中。因此,农村教育的方向是目前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二)农村教育中“十年寒窗”为“离农”现象的存在。农村教育方向问题之所以是目前的热点问题,被许多学者关注,是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相对城市有很大的差距,贫困偏远农村差距更是严重。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不少农民对文化的认识不够,对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子女求学的认识不够。但也有一些父母具有一定的教育改变家庭、知识改变命运的粗略意识,这就促使农村的部分孩子立志通过努力求学来改变自己命运,这些孩子经过艰辛的“十年寒窗”,赢得了父母和周围人的肯定和赞许,也提升了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但问题是这些学子走向社会后大多数并没有意愿回到生养自己的农村去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他们中的大多数愿意留在城市去发展,使得城市人才济济,而原本就落后的农村由于人才缺乏更加落后。学校培养了大量的读书“尖子”,却培养不出愿意回到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1〕。针对这样的现状,人们都在反思,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又使农民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意识加剧。那么,究竟农村的教育应该怎样才能搞好?为什么农村的人才大多要涌向城市?是不是一味批评农村教育“唯城市化”就是合理的?农村教育完全面向农村是否就没错?这些问题都应值得我们深思。

(三)农村主体力量的教育问题被忽视。在农村,除了通过考学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的部分人员外,事实上,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们才是农村的主体,更需要发动这些农民的力量,这样农村的发展才有劲头,才有持续的发展和未来。不可否认,这些留守农民对农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由于这些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有限,使得他们对农村的发展又显得无能为力,为此,如何对农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农民主体进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有些人认为,升不了大学就没有必要再上学,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他们几乎不考虑,很多人长久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生活,他们的视野狭窄、信息闭塞,难以萌发接受教育的内在欲求和改变现状的意识。

二、农村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错误观念的影响。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农村不好,农村落后,当“农民”是可耻的。“鲤鱼跳农门”是农村教育出现的最为严重的现象。因此,脱离和远离农村,进入城市几乎是农村学生的唯一目标和出路,受教育后再回到农村当“农民”,他们认为是没有出息的,甚至认为是丢人的。笔者认为,这也是大多数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将其发展奋斗的目标定位在城市的原因,或者说最终要当“城市人”是其唯一的求学目标,即便是回到农村能有很大的贡献,回到农村比在城市有更大的发展,他们仍然选择定位在城市。比如,学农林的学生不到广大农村土地上去实践,却千方百计留在并不能有很大作为的城市,这样使得农村需要的人才更为缺乏,导致原本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差距更大,农村的发展更加滞后,“鲤鱼跳农门”的现象更为突出,最终使得农村的学生不回来建设农村,农村发展越不景气,越没有人愿意回来建设农村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教育受导向迷茫的影响。农村教育的目标是否应定位在为当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农村人才,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早在20世纪初,我国就有一批有识之士提到了乡村建设、乡村改造的主张,并在全国开展了农村教育试点,我国最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梁漱溟等人就提出了乡村教育,其理论和实践对于探讨今天农村教育很有启发。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和自身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救治中国社会的病根,因而他们的主张和实践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2〕。针对“唯城市化”教育方向遭受的批评,很多学者提到农村教育应该面向农村,这种提法认识到了农村教育的问题,但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层次的问题,假设农村教育以“农村为中心”,农村教育的状况是否会有改善,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否会得到真正的解决,恐怕这更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倘若如此,农村辍学的学生会更多,农民投资子女教育的积极性更为大挫,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分析农村教育为何以“城市为中心”的导向问题,这是问题的实质,农村学生“鲤鱼跳农门”现象正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同时,农村的后续教育即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跟不上,文化站以及培训教育形同虚设,对升学失利甚至无望升学的学生起不到帮助作用,这反而使得农村学生离开农村的愿望更加强烈。再加上我国高校大部分都设在城市,农村学生通过升学考试进入高校后,城市的生活环境对其影响更为深刻,城乡对比的感受更为明显和强烈,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农家学生的价值观,其毕业就业的选择就能够足以说明。这些城乡差别使得农家的孩子没有理由不离开农村、脱离农村,挤破脑袋也要涌向城市,只为改变命运,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生活。

三、农村教育的出路

(一)农村教育要剔除根深蒂固的“城乡”观念。农村教育要有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改变根深蒂固的“城乡”观念和意识,诸如一提到“农民”、“农民工”这些词,就被城市人瞧不起,“农民”更多的是代表落后甚至是愚昧,是弱势群体。其实“农民”一词本身仅仅是一种称谓,是一种身份,是一种分工的不同,但我国的“农民”和发达国家的“农民”在意义上是不等同的,这也是中国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这更多的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我国城市的发展一直处于优先地位,甚至是长期建立在以牺牲农村、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的,这种状况在近些年来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三农”问题目前已成为中央以及各级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虽已初见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型农民,首先农民自己应该有自信心,不应有“低城市人一等”的自卑思想,要树立新型农民意识,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农村”。要改变全国教材编制取材现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其教材既要反映农村也要反映城市,不能以城市为中心,也不能像许多学者提到的那样以农村为中心,否则都是有失偏颇的、是不合理的。如许多城里的孩子把麦苗当韭菜,这也是值得反思的。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依靠从农村考出去的学生,农村是中国的农村,农村是我国经济建设最为核心的部分,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农村人自己的问题,更应该是我国每一个公民关心的问题,那么,就应该鼓励和发动部分适合在农村发展的城市青年下乡,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实现人才“双向流动”或者说人才相互流动,打破目前城市人才不愿离开城市、农村人才挤破脑袋要留在城市的单一畸形现象。只有这样,农村才会吸引到对农村感兴趣的、有各方面专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事实上对农村发展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农家的学生,更应该包括从小生长在城市中并立志为农村服务的各方面人才。正如梁漱溟先生认为的那样“,中国问题之解决,其发动主动以至于完成,全在其社会中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打并一起,所构成之一力量”〔3〕。

(二)农村教育要确立多元成才的科学观念,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对农村而言,发展学校教育是最基本的,应该把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及学校教育与民众教育于一体的社会教育,其对象不仅仅是个别的或部分的青壮年农民,还包括乡村里的男女老幼。农民的现代知识观、人才观的确立应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改变目前城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只为高考一个方向的偏狭教育模式,应对教育目标有合理的规划,应多元化。以高考为目标、以大学的学历教育为出路是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的,成才观念在城乡应有新的突破,特别是我国设立的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对其认识和定位应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在当今农村,有相当多一部分适合进入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深造的学生,却在错误的成才观念影响下进入并不适合自己的高等院校。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存在,有很多种因素,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够理性,或者说学生对自身没有足够的认识,由于社会存在的一些错误人才观念的左右而使一些学生选错了方向,一旦选错方向对一个人的就业、工作和生活等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农村教育既要考虑“升学有望”,还应做到“致富有路”,农村教育应树立多元成才的科学观念,大力发展各种职业培训,改变原有的“读书为升官发财”的错误观念。

〔1〕任运昌,林健,谷生华.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中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思考与对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48.

〔2〕郭福昌,孙文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3.

〔3〕梁漱溟全集:第5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210.

Solutions to Deep- Seated Problems with Rural Education

WANG Xiao-e
(Shaanx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nzhong 723001,China)

No country can develop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eing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lags behind in rural education.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fused guidance and the concept o“f those who do mentallabour rule and those who do menual labour are ruled”, some deep- seated problems have cropped out in ruraleducation. Educational direction goes to extremes, and young taleted people are flowing into cities, while the educationfor the main force in rural areas are neglect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develop rural education in a better andfaster wa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transition of the deep- rooted urban- rural conception, foster the scientificconcept of becoming a useful person in a pluralistic manner, and train new- type famers.

rural education;deep- seated problem;cause;way out

G 52

A

1009-1203(2012)06-0054-03

2012-11-08

王晓娥(1979-),女,陕西富平人,陕西理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

责任编辑 李英姿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