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海外投资:问题和解决之策

2012-08-15那丹丹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跨国企业

那丹丹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企业海外投资:问题和解决之策

那丹丹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进入海外投资高峰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比重越来越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投资行业、地区多元且聚集度较高。但同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海外整合能力欠缺,政府支持乏力,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要想使我国海外投资获得较好的收益,必须提升战略意识,做好战略规划;提升跨国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大政府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力度;理性应对投资保护主义。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海外投资又称国际投资或对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近十年来我国企业进入海外投资高峰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有利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比重越来越大

从规模上看,2003年以后我国对外投资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对外投资额为28.5亿美元,到2009年则达到565.3亿美元,六年平均增长率达56.7%。我国不仅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而且整体规模持续不断扩大。从形式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海外并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海外投资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在国外创建新企业,也称绿地投资,另一种是海外并购。1999年我国海外并购金额只有0.6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18%,2005年海外并购金额为5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43.2%。随后几年海外并购大势兴起,到2009年达到331.47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76.7%。这表明,以前我国主要对外投资方式是绿地投资,随着全球并购浪潮的兴起,海外并购在我国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

(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投资总量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完成的,这与国有企业拥有雄厚资金和国家战略扶持分不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近几年我国民营企业也踏上了海外并购的“征途”:2009年3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公司;2010年阿里巴巴连续收购两家美国电子商务公司。可见,当前我国海外投资在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作为一支新的队伍正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生力量,使我国海外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三)投资行业、地区多元且聚集度较高

从投资行业来看,2010年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在100亿美元以上的行业有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六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为2801.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8.3%。从投资区域来看,2010年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区域覆盖了全球各大洲,其中亚洲、拉丁美洲是最为集中的地区,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5.7%。

二、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意图和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非真正了解自身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以短期内获取资源或廉价资产为导向而缺乏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南汽集团仓促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2005年7月25日,南汽集团以53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而在交易完成的第四天南汽就向外宣称要出售罗孚的资产,原因在于罗孚的诸如品牌、成型及动力系统的优质资产早已被本田、宝马、上汽等多家企业瓜分殆尽,剩下的罗孚几乎是一个难以运转的烂摊子。南汽收购罗孚后根本无法利用罗孚的资产进行产品开发,使得南汽一度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此次并购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南汽在收购罗孚之初并没有充分了解自身的需求和对方的资产状况,而是在捡便宜的心态下冲向了并购的谈判桌。这种机会与需求的错位,使得南汽收购来的资产与自身的需求目标和战略意图并不匹配,造成了资产的极大浪费。

(二)海外整合能力欠缺

并购后企业之间能否尽快有效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外并购能否成功,而整合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双方资产债务的整合、组织结构的整合、生产经营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双方文化上的整合。我国企业在整合方面的业绩显然不佳,据调查我国有60%的并购案例失败于整合阶段。2004年10月上汽集团出资5亿美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双龙遭到了重创,面临危机,上汽提出减产、裁员、收缩战线的方案,遭到了双龙工会的强烈反对,而工会坚持不裁员也使上汽无法接受,因为它已无力再支付双龙巨额的债务和工人的工资,终于在2009年2月宣布破产。此次并购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上汽对韩国的法律环境不熟悉,自身又缺乏整合能力和管理韩国企业的国际性人才,导致并购后双方文化难以融合,生产经营合作无法进行下去。

(三)政府支持乏力

首先,政府缺乏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总体发展战略,包括投资方向、规模、行业分布和长远目标,使得目前海外投资基本上是各企业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和配合。且政府在对海外投资的项目审批方面制度过于僵硬,仍然存在条块分割、多头分段管理的低效率现象。另外税收和产业政策也很不到位。

其次,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一部公开颁布的海外投资法,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立法经验,产生了不少法理学说。这使得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难免受到他国法律的影响,在不公平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再次,海外投资往往涉及巨额资金,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很难完成并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有限,难以为海外投资提供大量的资金,所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有资本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而《公司法》规定,企业并购只能用不超过净资产50%的自有资金支付,银行贷款又受到国内贷款担保额度的限制,特别是外币贷款还要受到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这样就使得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遇到了融资瓶颈,不仅融资渠道单一而且融资困难。

(四)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国家总是曲解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的战略意图,宣传所谓的“威胁国家经济安全”论,认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会对他们国家造成威胁。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以“政治压力”为由,通过一系列程序,损害我国企业利益,甚至随意撕毁协议。2010年5月,鞍山钢铁集团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签订了投资1.7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但是投资进程遭遇了巨大阻力,50名美国两党议员联合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以危及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调查鞍钢在美投资建厂一事,给我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三、推动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战略意识,做好战略规划

首先,要做到明确目的、慎重选择。企业在海外投资之前需明确投资目的,慎重选择目标企业。必须搞清楚自己投资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市场、技术、品牌还是资源?在此,笔者建议企业对自己需要的资产分别定价,选择性地收购,这样就不会受到表面上总体资产的低价诱惑而陷入并购陷阱,比起整体收购,这种拆分方式更有助于我国企业找到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海外资产。

其次,要做好出海准备、知己知彼。企业在“出海”之前要做到知己知彼,就是要对企业自身和目标企业进行正确的评估。一方面要对自身实力和规模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对目标企业的规模、业务类型和资源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还要考察分析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环境,以了解双方整合的难易程度。

(二)提升跨国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首先,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对于海外并购而言,完成并购行为也许不难,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并购后的一系列整合行为,这种整合是全方位的,从资产到人员、文化都需要双方的融合。因此,成功的并购整合必须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在并购之后立刻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整合工作;二是必须选择好整合人才和工作团队;三是必须制订出一套详细的整合计划;四是必须突出重视并购后双方的文化整合。

其次,开发国际人力资源。人才也是并购整合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重视国际人力资源的开发。一要培养自己的跨国经营人才,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通过创办自己的培训学校、与跨国公司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跨国人才,做好海外投资并购的人才储备。二要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大胆聘用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风土人情的优秀人才,以减少当地政府和民众对投资企业的抵触情绪。

(三)加大政府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力度

首先,加强管理,有效扶持。政府应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加大力度改革海外投资审批制度,简化手续,规范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在税收政策上,对于海外投资所带动的出口应给予退税,对于资源开发型海外投资项目的产品进口应给予优惠关税待遇。在产业政策上,应明确优先、重点发展的海外投资项目,并给予优惠政策,使海外投资的流向、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政府应健全海外投资的法律体系,有必要制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海外投资企业所得税法》、《海外投资公司法》等法律,规范企业海外投资行为,维护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合法权益。另外政府还应积极参加跨国并购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以维护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合法权益。

再次,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政府要帮助企业扩宽海外投资融资渠道。一要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资本市场体系。二要适当放宽对企业的金融管制和外汇管制。三要帮助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四要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海外投资基金,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担保和资助。

(四)理性应对投资保护主义

首先,强化国家导向和协调机制。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积极宣传反对投资保护主义的主张,提倡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海外投资。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投资领域,为我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其次,坚持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对于任何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双边或多边合作都必须以“共赢”为出发点。海外投资表面上看是人失我得,但其实两者之间是合作关系,不让另一方获益,投资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要切实重视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和就业状况,坚持做共赢的投资者,具体可以参考“雇用当地劳动力+在当地生产+部分商品销售到国内”的模式,这样既可以兼顾当地就业,也可以缓解来自当地政府及舆论的压力。

〔1〕马宇.国企海外投资热潮与规制〔J〕.西部论丛,2009(7).

〔2〕贺军,杨磊.蛋糕还是陷阱:中国企业走出去〔J〕.南风窗,2009(19).

Enterprises’Investments Abroad:Problems and Solutions

NA Dan-dan
(The CPC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Harbin 150080,China)

In the past decade,our enterprises’investments abroad have increased by a wide margin.At the sametime,there are such problems with the investments as lack of the clear and explicit strategic intention,capability for integration abroad and sufficient supports from the government,and investment protectionism gaining grou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enterprises’awareness of the strategy formulating the strategic plan,improve their capabilityfor trans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provide more supports from the government,and deal with theinvestment protectionism in a rational way.

China;enterprises’investments abroad;pres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solution

F 74

A

1009-1203(2012)06-0042-03

2012-10-05

那丹丹(1981-),女,满族,黑龙江富锦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跨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丹麦女王的跨国爱情
跨国执业的安全人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