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社区卫生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2012-07-24肖灿黄萍芳李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知晓率社区卫生

肖灿,黄萍芳,李华

(1.广西梧州市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梧州 543000 E-mail:546321900@qq.com;2.广西梧州市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梧州 543000)

高血压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积极干预高血压人群、降低血压水平,可显著减少人群的心、脑、肾并发症,改善其预后。我们中心对本社区15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年社区卫生综合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们中心于2008年6月~2010年6月选取本市2个社区诊为高血压病[2]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两组患者均除外高血压脑病、糖尿病、冠心病、严重肝肾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高血压级别[2]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建立电子档案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者填写调查表,利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系统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高血压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参加运动情况、心血管病遗传史、既往病史、血压、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等。入选者及其家属知情,自愿接受2年随访和干预。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次健康教育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后进行自我管理的方式,对Ⅱ、Ⅲ级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以下综合干预:①强化健康教育:每季度举办1次健康教育讲座,介绍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常见症状、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不遵医行为造成的后果,出现并发症对健康的危害性,增强遵守医嘱的自觉性;讲解血压监测的意义、血压测量的方法及血压的标准。②心理干预:各种心理干预和减轻压力措施都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方法,各种认知行为治疗,包括超凡冥想、瑜伽、生物反馈及精神疗法,已显示出有效的降压作用[1]。③限制热量,合理膳食:指导患者饮食宜选择低热量高营养的食品,如新鲜鱼、肉、蛋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少食或不食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如腌制、卤制、熏制和罐制的鱼、肉、蛋类食品;食品种类宜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适当减少主食量,但不提倡强行节食;坚持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5g。④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与高血压存在因果关系[3,4]。香烟中含有有害物质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加快心跳频率,并使肾上腺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大量饮酒,尤其是在饮酒作乐时,会升高血压;此外,长期饮高度酒,会损伤动脉壁,加速动脉硬化,使高血压病难以控制。故本病务必戒烟限酒。⑤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手段之一,可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改善情绪。我们建议病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 30~40min。⑥用药指导:当饮食和运动干预不能控制血压时,如Ⅱ、Ⅲ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督促患者按时、按量规律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换药。

1.2.3 血压监测方法 入选时测血压1次,此后每次随访测量1次。对Ⅰ级高血压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Ⅱ级高血压患者每个月随访1次,Ⅲ级高血压每半个月随访1次。

1.3 效果评价指标 2年干预结束时,填写与入选时相同项目的调查表作为对比。

1.3.1 高血压知晓率 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及血压控制标准[2]: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嗜咸与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肥胖、休息不规律、很少运动等;知晓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血管系统的损害;知道长期服药、规范用药和个性化用药的重要性。

1.3.2 血压控制标准[5]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并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2.66kPa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33kPa,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1.33~2.53kPa;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1.3.3 生活习惯改变 限酒或不饮酒:每日不饮酒或饮酒<30g;不吸烟:包括从不吸烟或戒烟半年以上;合理饮食:坚持低钠高钾和低脂低糖饮食;经常运动:每周坚持形成规律的有氧运动3~5次,每次30~40min,并达到适宜的运动强度。

1.3.4 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 两组患者在2年干预期间所发生心脑血管病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采用 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两组患者干预后高血压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 (n,%)

2.2 血压控制效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达98.72%(154/156),对照组为83.33%(130/15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见表3。

表3 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n,%)

2.3 生活方式变化 干预后两组低盐饮食、不吸烟、限酒、经常运动、起居规律的比率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 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变化比较 (n,%)

2.4 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1.28%。对照组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 5.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2,P=0.0315)。

3 讨论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仍是“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三不”(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6]。努力提高人们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改善生活方式,是有效减少高血压发病率、良好控制高血压的进展、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社区人群的防治[3,4,6,7],无论是WHO在2003年发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还是2009年我国卫生部将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均将高血压社区干预策略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重中之重。显然,将高血压的各种防控措施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高血压与人们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社区医师应充分认识到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指导和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证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6~10],健康教育活动主要采用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使教育的对象认知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了解坚持用药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及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性,明了高血压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使患者树立战胜高血压的信心,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即达到知、信、行三者的统一。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包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的改变过程)的改变是真正的目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年社区综合干预,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组大幅度增高(P<0.01),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减少(P<0.05),表明社区卫生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性干预的社区管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通过持续地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轻体重,限制钠盐的摄入,提高膳食中富含钾盐的蔬菜和瓜果的摄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从而提高社区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险性和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

[1]黄振文,张菲菲.高血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22,233-242.

[2]刘力生.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3]王娟,陈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新疆医学,2011,41(10):63-64.

[4]阮国强,陈凌炜.高血压病多因素社区干预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5):422-424.

[5]汪顺银,黄德嘉,张耿新,等.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4):244-246.

[6]王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0):1093-1094.

[7]Ezzati M,Lopez AD,Rodgers A,et al.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collaborating group 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J].Lancet,2002,360(9343):1347-1360.

[8]Nissen SE,Tuzcu EM,Libby P,et al.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the CAMELOT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4,292(18):2217-2225.

[9]宫玲.高校社区高血压病的监测与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8):337.

[10]彭元,王晓玲,李平非,等.长沙市城乡社区不同人群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规范管理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40-184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知晓率社区卫生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上海市某区交通警察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