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口技》中的“善”

2012-07-09钟云莲

文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口技高超声响

内容摘要:《口技》一文无论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三个场面中对口技人表演的描摹、听众的反映以及作者的评价,都扣住“善”字展开,形成“善”贯全篇,构思缜密,文旨显豁的特色。

关键词:点“善”衬“善”突“善”烘“善”赞“善”

《口技》一文无论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三个场面中对口技人表演的描摹、听众的反映以及作者的评价,都扣住“善”字展开,形成“善”贯全篇,构思缜密,文旨显豁的特色。

一.点“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所谓“善”,即擅长之意,指口技艺人技艺之高超或精湛。不仅如此,从布局谋篇来看,“善”又是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也即所谓“文眼”)。文章层层紧扣“善”字,展开记叙、描写、议论。

二.衬“善”,篇首、篇尾二次提到道具的简单,都与表现人物紧密相关。开头“……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连排四个“一”,列数道具,俺是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术。结尾“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人,一桌……一抚尺而已”。以重复开头为文章结尾,既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也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再次表现口技表演者并非借助外物吸引人,而是靠超人的记忆或真实的本领演出的。

三.突“善”,全文的中心部分,则是正面写“善”,形象而逼真得描述口技人精心模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构成的三个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喧闹的场景,表演从事模拟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开始,用“遥闻”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深夜远方回响的隐约可闻之声,顿时把人们引入夜阑人静的境界中,夜半“犬吠”引起妇人的“惊觉”,接着,妇人的“欠身”,丈夫的“呓语”,小儿子醒来时的大哭、哺乳、含乳声,大儿子的“絮絮不止”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掀起文章波澜。

闹而复静的情景,经过一阵喧闹,四口人旋即酣然入睡,“夫鼾声起”,点点名由喧闹复归于安睡,亦即由动转静,尤其选用两“渐”字,细致表现了“拍儿”动作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更衬托出静的境界,但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往往是鼠类放肆活动之际,偷食食物,撞倒“盆器”,发出“作作索索”的细微声响。这个场景的表演,既是前段喧闹的余波,又是下届高潮的前奏。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忽一人大呼‘火起”声响突如其来,恰似平地雷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家人有喧闹并骚动起来,夫妇“大呼”,“两儿齐哭”,四口人突然感到祸从天降,先入急难之中的情状可见,接着,连用五个“白千”:大呼声,哭声,犬吠声,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急切相混:“求救声”、“许许声”、“抢夺声”呼号相加:惊慌忙乱之境跃然而出,将情节逐渐推向高潮。

三个场景的口技表演,由简单到纷繁,由迟缓渐趋紧张,井然有序,未完多彩,有力地突出了口技技艺之“善”。

四.烘“善”。本文在描写表演者高超的技艺的同时,着力描写了听众的神态。“满座寂然,无敢哗者”是人人肃静,无限向往。“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是宾客听得入神,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宾犹如身临火灾现场,误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听众的这些反映不能不使人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为进一步表现口技艺人技艺之“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五.赞“善”。行文中插入作者的简短的赞语,也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口技艺人技艺之“善”,“众妙毕备”言简不繁地反映了演出的难以尽言的妙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总括有及一一描摹的声响,用这种夸张手法,盛赞口技艺人技艺之“善”。

钟云莲,吉林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一中教师。

猜你喜欢

口技高超声响
我们爱劳动
擅长口技的猎人
哲理漫画
宝塔山咏怀
无从知晓
年夜饭
90后口技传承人:用一张嘴还原《阿凡达》
巧夺天工
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