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使人物得到突出

2012-07-09李昌鹏

文学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变迁心灵小说

能捕捉时代变迁讯号的往往是优秀新闻工作者,小说家如果具备这样的能力,则可能将时代变迁的讯息传达到人物的行为上,写入心灵的体验中去。新闻工作者和小说家的区别:前者告诉我们时代可能要变,已经有新鲜事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了;后者通过人物告诉我们,时代已经变了,大家现在怎样生活还可以怎样生活,告别旧日的人,心灵有什么隐痛或欣慰。前者突出事件的意义,表明时代的变迁;后者突出人物的心灵,表现时代景观。

看见鲁敏的短篇小说《字纸》,我马上想到了她获“鲁奖”的短篇小说《伴宴》。透过《伴宴》,我发现的是一个摄取时代人物魂魄的鲁敏,社会的变迁、时代的真相,通过小说中那位艺术家的心灵挣扎和境遇得以体现。书写时代,鲁敏是拿它突出人物的心灵和情感。这篇《字纸》又是这样,《伴宴》和《字纸》是并蒂花。鲁敏的许多小说都是以时代变更,新旧交替为背景来写人物的。《伴宴》写经济时代到来,受到冲击最大的可能是精神文明工作者,所以该小说的主人翁是艺术家。《字纸》写电子阅读时代到来,受到冲击的是传统阅读者,所以小说中的主人翁是个老人。她更早的短篇小说《木马》写快节奏的时代抵临,小说写“男女速配”写城乡差异,写一个时尚青年和一个从闭塞地区来的小孩。

前不久,谢冕先生说:“一般人只能被时代所塑造。”生活中,时代是不会使人物得到突出的,时代只会使绝大部分人被淹没在其中。写小说恰恰要做相反的工作,让时代使人物得到突出,哪怕所写的是一个平凡的人。《字纸》写的就是一个叫老申的平凡老人,这个老人敬惜字纸。他小时候,擦屁股的纸都没有——如今35岁以上出身农村的人可能知道这是中国的实情,这个老人小时候用字纸擦屁股会有一种快感——这是由“罪恶感”引申出来的隐秘快感,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敬惜字纸是骨子里的,用字纸擦屁股是奢侈的事情。当他老了,坐在马桶上使用卷纸,小说中时代的变迁已跃然纸上,人物小时候用字纸擦屁股的快感使这个人物鲜明而突出。

等人到老年,他被儿子接到身边,如厕用着卷纸,不愿意“混吃等死”于是看报学习,敬惜字纸重新提上日程。小说借用这个平凡的老人,把逝去的时代和中国人的传统拉到了当下这个时代,其结果是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突出:他的报纸、纸片儿在家里越积越多,挤占了儿子儿媳的生活空间,出于对老人的尊重,儿媳只好一忍再忍。艺术化的合理夸张,使情节的合理性和老申身上携带的中国传统得到了有效的放大,阅读起来我们突然感到吃惊——如果鲁敏不进行这样的艺术放大,我们很难找出这种吃惊之处。正如谢冕先生所说“一般人只能被时代所塑造”,生活中的老申们,很可能有敬惜字纸的潜意识,但不会像老申表现得那样夸张,他们可能已经新的“被时代塑造”,他们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在新的时代不会演化为如此疯狂的行动。当然,这一切也都是因新时代而变得突出,如果大家的住房不是那么紧张,老申的报纸也不会成为媳妇的眼中钉;如果中国没有发生巨变,老申可能依旧无纸擦屁股,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申晚年也无报纸可看。

老申这个平凡的人,他的种种行为和心理,是旧的时代所塑造的,也即将被新时代再塑造。看报纸并且连广告宣传单也不放过的老申,随儿子到书店,老申发现自己的阅读方式根本无法阅读浩如烟海的书籍。得知电子阅读日更新量1亿字之后,老申有所改变,对字纸不再那么尊崇,看报开始浏览。然而,老申始终不愿意当废品卖掉他积存在家里的那些字纸,这再次使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明,也使人物承载的内涵变得越发丰富。敬惜字纸的人现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假设书写者怀有敬惜字纸之心每日诞生的文字垃圾一定会少许多。书写媒介可以由龟甲到竹简再到纸质,现在又突然出现数字平台,可是人不可能马上变,而敬惜字纸的精神可以成为书写者和读者心灵的契约。老申以残留的敬惜字纸的传统精神,在他这一代人的暮年,对现代文明和新的时代做出了无力的最后抵抗。

未来属于年轻人。当一个老人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无所适从,无可奈何,只能退避到自己旧有的操守之中,他感到已经没有精力接受新事物了,这是新旧交替时期,一个老人心灵的困惑和无奈,他行为的摇摆即心迹的显现。再次想起谢冕先生的话“一般人只能被时代所塑造”,这个老人被时代反复塑造,最后,他不愿意再被塑造。当他不愿意再被塑造的时候,人物老申就成了小说中的一个挺立者,他的行为与这个时代形成反差——时代使这个人物得到了突出。

李昌鹏,文学评论家,现居北京。

猜你喜欢

变迁心灵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倾斜(小说)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变迁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