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铁时代下高职导游专业的改革趋向

2012-06-2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赛制粤语导游

焦 巧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09年12月27日武广高铁的开通,创造了湖北地接“神话”。武汉市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按照铁路建设规划,到2013年,我省将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东南西北以武汉为圆心形成4小时经济圈。显然,湖北省旅游的“高铁时代”已逐渐来临,将出现高速列车引领湖北旅游奔驰的繁荣景象,也必将给高职教育带来更多的期待和挑战。

一、高铁时代下导游专业所面临的机遇

(一)扩大导游专业招生规模

“高铁时代”正在给湖北旅游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接导游缺口巨大。但是,在武汉5000多名持证导游中,仅2000人在一线从事导游工作,而有武汉地接经验者不足500人,高峰时导游缺口达千人。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曾说,在观赏樱花高峰时段,500元一天都很难请到能讲好武汉特色的导游,粤语导游更是稀缺。

面对如此紧俏的高铁市场和匮乏的地接导游现状,政府推出临时导游以化解导游短缺的难题。但是,临时地接员多是尚未走出校门的高校大学生,经验明显不足,不利于武汉地接市场的长期发展。

因此,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市场的需求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院导游方向应增加专业招生人数,扩大规模,并在内涵发展上下工夫。

(二)创新导游专业课程设置

面对“高铁游”大热的同时,精通楚文化又通粤语的导游重金难求,有的旅行社甚至开出日薪500元的高价去高校聘请导游。湖北东方国旅老总马格胜强调,导游人才是武汉和湖北旅游的软实力,我们正在加大粤语导游和各语种导游的引进、培养和积累的措施,为迎接湖北大旅游市场的到来,争分夺秒做准备。

导游人才是武汉和湖北旅游的软实力,培养一个知识丰富、技能精湛的导游的投入很大,面对这种现状,高职旅游院校应抓住市场机遇,紧密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一体化实践教学,适时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实现企业与院校的有效对接。比如,现在市场上稀缺粤语语种,导游专业可以开设粤语的基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粤语的基本发音,能够与游客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沟通。

(三)推动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

众所周知,优质导游人才缺乏是旅游业的困扰,一个好的导游从起步阶段开始培养,每年要投入3万-5万元,加上工资福利待遇,对旅行社是沉重的负担。旅游企业的困惑说明,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因此,企业的需求为导游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为目标,与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双方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导游人才。

二、创新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铁时代下,旅游市场要求导游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院导游专业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技能提升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大赛制和假期体验”人才培养模式。

(一)“大赛制和假期体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旅游管理(导游方向)专业的教学模式为“2+1”,即学生利用两年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基础课程,并考取导游证,利用八个月时间走进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剩余的四个月时间为就业实习。“大赛制和假期体验”鼓励学生参加各个级别、各种形式的导游大赛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利用假期时间,鼓励学生走进旅游企业,参加实践,增强实操能力以更好地贴近旅游市场。

(二)实施“大赛制和假期体验”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旅游行业季节性很强,决定了旅游市场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也具有淡旺季的分化。旅游企业不愿意投入时间和成本为没有任何经验的实习生进行培训,这就强调了高职教育中实训环节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我院的“大赛制和假期体验”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大赛制”模式

“大赛制”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四个阶段来实施:院校内“十佳导游”评选、武汉市导游大赛、湖北省导游大赛、全国导游大赛。通过层层选拔,形成自我比赛、他人竞赛的良好氛围。学生们在导游大赛中亦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技能,在历年“神州视景杯”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上,我院学生都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2.“假期体验”模式

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时间,分派学生前往各景区景点做实习导游;利用暑期长假到旅行社,如武汉大学旅行社、中南国旅、光大国旅等旅行社进行假期体验。

三、构建高职导游专业“工学渗透,单元穿插”实践教学体系

(一)“工学渗透,单元穿插”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内涵

“工学渗透,单元穿插”实践教学的涵义是指打破传统的“2+1”教学模式,充分利用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加大实训环节力度,各个年级每个学期都安排2至3周的综合实训周,以综合实训周的形式穿插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使学生能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

(二)“工学渗透,单元穿插”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方式

在“工学渗透,单元穿插”实践教学的指导下,并基于各个年级的培养目标,综合实训内容进行统一设计,第一学期侧重于行业认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企业参观、专家讲座、专题讲解的形式进行专业认知;第二学期则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与导游带团工作;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到十大景点中进行模拟导游或顶岗实习,为导游证考试积累经验;第四学期则进入到旅行社或景区景点中,从事导游带团、线路设计、销售等工作;第五、六学期则为顶岗实习及就业实习阶段。

四、高铁时代下高职导游专业的改革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国际上通用的对导游人员的考核采用的是“ASK”原则,即对工作态度、服务技能、导游知识三项职业素质的考核。为与企业紧密衔接,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以“ASK”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基础目标,对课程进行大幅度调整,设计为公共基础课模块、“ASK”模块(即专业基础课模块)与技能拓展模块,并合理分配课时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1。

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进行实时动态性改革,如高铁时代的来临,急需大量粤语导游,学校就应顺应市场需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体系中加入粤语课程,强化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课程设置形成以专业基础课为核心,以拓展课为补充,宽基础、多方向、深内容的整体构架。

(二)设计一体化教学课程

根据“工作过程”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以行动导向为指导进行重组,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充分引入旅游企业元素,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展开教学,形成一体化教学。以《景点导游》课程为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为不同的学习情境,再搬到景区景点中进行教学,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并行的全程交叉式教学,且学生与一线导游人员融为一体,实现一体化教学。

(三)强化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我院的模拟导游实训室是华中地区最大也是湖北省第一个采用虚拟现实、三维立体技术的导游实训室。模拟系统重点虚拟湖北著名景点,包括武当山景区、神农架林区和长江三峡。在实训中,学生们能进入到指定风景区,进行景点的自动导航、实时切换等活动。导游专业应再加强校内实训力度,增加课时数,让学生进行仿真训练。

学校和企业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在课程体系、教学进度、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建立实践教学协调机制以及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例如,用建立学生人才档案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附表1“综合实训周”实施细则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导游专业应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指导课程设置,并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能手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由于受旅游社及景区景点的需求限制,导游专业不宜大容量地安排学生到同一企业实习,宜开展“分散式”校企合作模式,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与众多企业签订协议,共同指导学生实训环节。

武汉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大量的旅游企业,高职导游专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旅游企业建立广泛联系,把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1]焦巧.高职导游专业“工学渗透单元穿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2]魏凯.高等职业教育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4):94-95.

[3]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猜你喜欢

赛制粤语导游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文化接触:粤语在外来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及其认同研究
网约导游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