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图在急性面瘫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价值的临床研究

2012-06-07罗苑媚陶加平曹雪梅吴志强

世界中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肌电图面瘫面神经

罗苑媚 陶加平 曹雪梅 闫 兵 吴志强

(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福华路一号,518033)

肌电图在急性面瘫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价值的临床研究

罗苑媚 陶加平 曹雪梅 闫 兵 吴志强

(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福华路一号,518033)

针刺;中药;穴位敷贴;面瘫;肌电图

面瘫,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缺乏客观量化指标。治疗上,时间窗非常关键,急性期不能有效治疗,则将导致病程延长,甚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早期采用肌电图检查对面瘫损害程度和疗效进行评价,优化筛选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本课题选择神经电生理BR、NCV指标检测,对面瘫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组合方案疗效评价进行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2 诊断标准

1.2.1 参考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与《针灸治疗学》。

1.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总计最低1分,最高18分;轻型1~6分;中型7~12分;重型13~18分。本课题纳入观察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5分。

1.2.3 排除标准 排除中枢性面瘫,脑外伤、脑干病变、颅底病变所致面瘫。

1.3 治疗方法

1.3.1 选穴与针刺方法 1)穴方:患侧翳风、四白、地仓、颊车、牵正、太阳、阳白、迎香、攒竹,双侧合谷。2)方法:常规消毒,以1.5寸毫针刺翳风穴,提插泻法,留针,耳后茎乳突疼痛可刺络放血;余穴以1寸毫针浅刺,留针30min。周一至周六,每日针刺1次。

1.3.2 中药内服“面瘫方”,每日1剂,服2~3周。

1.3.3 中药“面瘫穴敷方” 选择翳风、地仓、颊车、太阳、攒竹穴贴敷,夜睡前贴敷,晨起揭去,敷7~10天。

1.3.4 观察疗程 患病初诊(一周内)即开始治疗,治疗3周为期。

1.4 疗效观察(统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以内。

1.5 肌电图检查

1.5.1 方法 分别于发病1周内及3周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面神经瞬目反射(BR)、运动传导速度(NCV)等指标变化。检查方法:1)BR:接地线置于前额中央,记录电极置于双侧眼轮匝肌,刺激电极置于双侧眶上神经,用超强刺激,重复刺激几次,选择重复性好的波形来测量R1、R2最短潜伏时。2)NCV:接地线置于同侧手臂,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处,刺激电极置于茎乳突孔附近,测量动作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并将双侧的结果进行对比。

1.5.2 肌电图评定标准 参考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2]。BR:1)R1的潜伏期为(10.0±0.6)ms,≥12ms为异常,双侧R1的潜伏期之差≥2.0ms为异常;2)R2的潜伏期为(29.3±1.8)ms,≥34ms为异常;3)R1、R2、对侧R2ˊ缺如为异常。NCV:异常1)患侧未引出明确波形;2)患侧潜伏期延长,双侧之差≥0.5ms;3)患侧波幅下降,较健侧降低>50%。存在其中一项异常即为异常。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治疗结果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经秩和检验,得P=0.0039,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据统计得出的平均秩和可知三组中,第三组疗效最好,其次为第二组,第一组疗效最差。

表2 3组治疗前后BR潜伏期异常比较(例)

经卡方检验,治疗前后比较,R1得P=0.3979;R2、R2’分别得P=0.2461,三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得出:第一组分别与第三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表3 三组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BR潜伏期之差(ms)比较

经过方差分析,治疗前三组比较,R1得P= 0.9933,R2得P=0.0723,R2’得P=0.5946,各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比较,R1得P=0.0005,R2得P=0.0000,R2’得P=0.0000,各组总体均数不相等,有统计学意义。

经卡方检验得出:R1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第二组与第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2、R2’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第二组与第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三组治疗前后NCV双侧潜伏期之差(≥0.5ms)比较(例)

经卡方检验,得P=0.0470,三组治疗前后NCV双侧潜伏期之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得出: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5 三组治疗前后NCV患侧波幅下降比(>50%)比较(例)

经卡方检验,得P=0.1071,三组治疗前后NCV患侧波幅下降比(>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得出,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肌电图在面瘫的应用价值 面瘫的诊断仅依靠临床体征缺乏客观量化指标、且定位模糊,肌电图检查对神经阻滞及脱髓鞘是极为敏感的,本课题研究证明了其诊断价值。

BR是由三叉神经输入、脑干中枢以及面神经输出共同构成的反射弧,可检测到包括膝状神经节在内的全部面神经,本研究观察到65例面瘫发病一周内瞬目反射阳性率100%,三周后随病情好转情况而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证明其早期检测价值显著,作为测定面神经损害程度与定位及评价疗效的客观科学依据[4],比临床体征分析更加准确,不失为面瘫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

NCV反映面神经远端损害情况,面神经脱髓鞘改变则表现为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轴突损害表现为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当面神经损害未及远端时可无异常表现。本研究证明面瘫早期NCV的阳性率为70%~80%间,低于BR,说明其早期诊断意义不如BR。研究还发现电生理检查较临床症状体征更为敏感,当三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电图检查虽提示各指标有明显好转,但少有完全恢复。BR与NCV同时应用对全面评价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有意义[5]。

3.2 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 针对面瘫急性期采取积极高效的治疗是缩短疗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的关键,而一般在发病后三周为最佳治疗恢复期。针灸疗法因疗效可靠、操作简便而受到推崇,WHO亦将其作为面瘫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课题二、三组皆采用针灸疗法,其疗效明显高于非针灸疗法的第一组;中药内服用于急性期,祛风通络散瘀,并辨证或清热或散寒,与针灸疗法内外配合、相得益彰,本课题亦证明第三组(针刺加中药内服)疗效最佳,优于针刺加穴敷法(第二组)。

[1]何兴伟,王柏阳,黄建华,等.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6,26(11):775-777.

[2]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21-122.

[3]陶加平,盛薇,彭君华,等.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Western Medicines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lsy.世界针灸杂志,2001,11(2):18-21.

[4]文明利.瞬目反射在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意义.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34-35.

[5]郭红敏,曾莲意,刘素英,等.瞬目反射、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联合检测对面神经炎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17.

(2011-09-22收稿)

深圳市科技局2008年立项科研课题(200802124)

猜你喜欢

肌电图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