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处理措施

2012-05-2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锐器针头手套

任 莹 袁 静



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处理措施

任 莹 袁 静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了解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时的有关情况。医护人员应主动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医护人员;锐器伤;预防措施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让受伤者出血的意外损伤,并且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是医疗和护理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其中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性高。0.004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1.8%[1]。讨论锐器的危害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在2010年3月至12月对我院192名医护人员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2],以引起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2名医护人员中,男6名,女127名,平均年龄21岁。医生82名,占总调查人数的42.71%,护士110名,占总调查人数的57.29%,均是上班在2年以上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锐器伤的次数、地点、原因、刺伤严重程度、有无锐器伤登记上报记录、锐器伤后处理情况、平时有无预防措施等。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发放,现均已收回。共发问卷192份,收回192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锐器伤发生率 被调查的192名医护人员中受伤146名,占76.04%,受伤次数384次。其锐器伤种类如表1。

表1 锐器伤分类 (n,%)

2.2 接触操作中戴手套的情况[3]见表2。

2.3 锐器伤刺伤程度情况 见表3。

3 讨论

3.1 发生锐器伤的原因 职业接触。医务人员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接触的注射器、输液器、刀片、缝针的机率多,受伤机会相对也较多。再加上工作不细心,更易受伤。

表2 接触操作中戴手套的情况 (n,%)

表3 锐器伤刺伤程度情况 (n,%)

3.2 锐器伤的危害 锐器伤是传染各种疾病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今社会艾滋病、肝炎病等发病比率日益增长,锐器伤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群体,再针刺伤中1/3是护士,但实际上这种在医疗工作中不慎被锐器伤害的现状远比其统计的严重。据调查显示手术过程中几乎手术医生都有被针刺伤的痕迹,手套上都留有针眼,也有痕迹,外科医生及妇产科医护中乙肝带毒率高于社会人群。因此,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是当务之急。

3.3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4]

医务人员在接触有可能感染人的血液、体液时,要采取防护措施,进行诊疗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消毒,如果医护人员发现手部已有破损,在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护人员在进行侵袭性的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传递手术器械尤其是锐利器械尽量用弯盘来传递,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与治疗无关的可能有感染存在的病变区域。

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内[5],装放四分之三满时关闭开口,密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各种诊疗技术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能随其所好,以免被刺伤。

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采用新技术、新规程、新产品、新试剂。在介绍新产品和采用新规程时,应要求出示国家职业健康安全协会作出的健康情况报告。使用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

3.4 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3.4.1 局部处理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4.2 监测 在刺伤后,特别是疑有HIV、HBV、HCV、艾滋病等感染者,应当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并明确病原,确保在第6周、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接受跟踪检测。并常规对毒性的症状和表现进行检测,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也保护其他人,直到跟踪检测全部完成。

3.4.3 登记 以文件的形式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根据新的规范,单位必须保存一份被锐器伤害的记录,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均要如实填写、上报。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医护工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2] 王红红,杨敏,何国平.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

[3] 申桂云,刘建芬,牛仙飞.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23.

[4] 袁秀芳,胡英莉.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及其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 2005,5(12):15-16.

[5] 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9,18(1):7-9.

(2012-04-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87

1672-2779(2012)-11-0130-02

本文校对:张文娟

猜你喜欢

锐器针头手套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棉手套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做只手套好过冬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