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佗夹脊穴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

2012-05-08李艳红王艳君陈丽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华佗夹脊刮痧

李艳红,张 培,刘 凡,王艳君,陈丽虹,杨 欣

(1.河北省中医院特色治疗科,河北石家庄050011;2.河北省中医院功能科,河北石家庄050011;3.河北省中医院科教处,河北石家庄050011;4.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石家庄050011;5.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妇科,河北赵县051530)

华佗夹脊穴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

李艳红1,张 培2,刘 凡3,王艳君4,陈丽虹5,杨 欣5

(1.河北省中医院特色治疗科,河北石家庄050011;2.河北省中医院功能科,河北石家庄050011;3.河北省中医院科教处,河北石家庄050011;4.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石家庄050011;5.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妇科,河北赵县051530)

目的观察华佗夹脊穴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疼痛程度积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华佗夹脊穴刮痧。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各种疼痛程度积分减低,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夹脊穴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刮痧;针刺疗法;中医疗法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紧张和竞争的疲劳状态,大脑和内脏器官出现功能失调或功能减退,或机体组织结构的老化变快。疼痛性亚健康(Subhealth)是亚健康的一个临床亚型[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有症无病”目前尚没有一套规范、疗效显著的诊疗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 8月,我们采用华佗夹脊穴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6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特色治疗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20~65岁,平均(44±3)岁;病程0.5~15年,平均(8±2)年。对照组63例,男性28例,女性35例;年龄20~65岁,平均(44±4)岁;病程0.5~15年,平均(8±1.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制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并结合文献[2]。①年龄20~65岁。②有不能解释原因的腰酸背痛,绵绵不断;胸痛,心区压迫感;腹胀,腹痛;尿频,尿急,尿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连续发生6个月以上。

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20~65岁;②符合《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制定的疼痛性亚健康患者。

1.2.2 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65岁;②患有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冠心病、高血压等引起疼痛症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针刺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关元、气海,1次/d,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华佗夹脊穴刮痧,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腰背部皮肤,常规皮肤及刮痧板消毒,将刮痧油均匀涂于华佗夹脊穴区域;医者右手持刮痧板与皮肤成45°角,沿着腰背部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区域进行刮拭,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操作,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患处可出现紫红色或黯红色斑点,重者呈斑片状,触之略有阻碍感或隆突感(谓之“痧”)。20min/次,初次手法不宜太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刮至患者自觉背部有温热感为佳。

1.3.3 疗程:对照组和治疗组针灸1次/d, 15次/疗程,治疗组华佗夹脊穴刮痧每3日1次,5次/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腰酸背痛;胸痛;心区压迫感;腹胀,腹痛;尿频,尿急,尿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疼痛症状的疼痛程度积分。

1.5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疼痛性疾病”的疗效评价标准[3]判定。痊愈,临床疼痛症状消失;好转,疼痛症状大部分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1.6 疼痛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判定患者疼痛强度[4]。0分,静息时及活动时均无疼痛;1~3分,静息时无痛,日常活动时轻微疼痛;4~6分,静息时轻微疼痛,日常活动时疼痛加重;7~10分,静息时或日常活动时疼痛剧烈。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症状评分:2组患者腰酸背疼、胸痛、腹痛、尿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等治疗后疼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比较(n=63,±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比较(n=63,±s,分)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检验)

组别腰酸背疼胸痛腹痛尿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治疗组治疗前4.67±0.494.78±0.584.89±0.254.53±0.524.12±0.345.25±0.375.98±0.44治疗后1.98±0.17*#1.87±0.21*#1.58±0.43*#1.85±0.36*#1.59±0.34*#1.42±0.13*#1.83±0.75*#对照组治疗前4.27±0.684.04±0.564.16±1.154.23±0.634.65±1.275.39±0.335.58±0.41治疗后2.18±0.26*2.31±0.24*2.08±0.21*2.02±0.19*2.14±0.27*2.11±0.18*2.27±0.11*

2.2 临床疗效比较:2个疗程后2组治疗疼痛型亚健康均有效,治疗组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63,例数,%)

3 讨 论

疼痛型亚健康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5]。根据经络具有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特点。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途径,达到消除疼痛,治愈疼痛性亚健康的目的。针刺选穴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关元、气海。足三里穴具有扶正固本,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功效;而且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胃乃水谷之海,后天之本,具有健运脾胃之功。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而“阴维为病苦心痛”。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健脾、益肝、补肾功效。气海、关元同为任脉穴,是强壮保健的要穴,故针之能补充元气可助运化、疏经通络。以上穴位的配合使用可改善由于经络不通,气机不畅而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华佗夹脊穴是经络学说的一部分,分布于脊椎两侧,每穴位处均有脊神经通过,静脉丛分布,每一节段的脊神经,血管与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刮痧后通过出痧过程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通过经络、络脉传导至有关经脉,乃至有关脏腑,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改善脏腑功能,使阴阳趋于平衡。总之,夹脊穴刮痧具有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行气活血,调节神经系统与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的目的。两者结合互为补充,增加了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表明,华佗夹脊穴刮痧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疗效确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孙涛,樊新荣.亚健康型态分类研究的探索[J].医学综述,2010,12(23):3641-3643.

[2]王诗忠,宋红梅,陈少清,等.中医干预项背疼痛亚健康状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6):3-6.

[3]梁文杰,方朝义,沈莉,等.实验诊断学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2):47-48.

[4]曹卉娟,邢建民,刘建平.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9,50(7):600-602.

[5]庞军,唐宏亮,雷龙鸣,等.循经推拿调治躯体疼痛性亚健康作用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500-1501.

(本文编辑:刘斯静)

R244.4

B

1007-3205(2012)05-0595-03

2011-12-06;

2012-01-05

2010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02761124)

李艳红(1974-),女,满族,河北丰宁人,河北省中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5.041

猜你喜欢

华佗夹脊刮痧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华佗学医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