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L-岩藻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2012-04-18黄丽君综述姚正国审校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438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年15期
关键词:岩藻糖苷酶积液

黄丽君 综述,姚正国 审校(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438000)

α-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1977年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Morris鼠肝癌组织中AFU活力较正常肝脏高7倍,且与肿瘤生长期有关。1980年法国学者首先在3例原发性肝癌血清中发现AFU活性升高,并提出把AFU作为诊断肝癌的一种新的标志酶,并被后来的众多研究所证实。近年来,AFU检测的方法学研究,及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的血清AFU水平变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且有不同的评价。

1 AFU的生物学特性

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及体液中,如胎盘、胎儿组织、脑、肺、肝、胰、肾,以及血清、尿液、唾液、泪液等均含有AFU。其中以肝、肾等组织活性较高,细胞内的AFU主要位于溶酶体内。健康人血清AFU的相对分子质量达(270~390)×103,亚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0±2.8)×103和(54.0±2.7)×103,大约有8%左右的健康人血清AFU呈低活力。白细胞AFU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130)×103,肝脏 AFU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0~240)×103,亚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3.00±2.65)×103和(49.00±2.45)×103[1]。用神经氨酸苷酶处理后,血清AFU相对分子质量显著下降到(37±4)×103。而且他们在等电聚焦电泳中行为出现显著改变,在pH 3.8~5.9范围的酶活性基本消失,而在pH 6.0~7.2范围的酶活性增高。分子三级结构的改变和(或)较多唾液酸的聚集可能是AFU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原因。经过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5%巯基乙醇处理的血清、肝的AFU,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2种相对分子质量十分接近的亚单位。

有资料显示,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纯化的人血清AFU同工酶显示出2条主带及5条细带;用蔗糖密度梯度层析法分析透析后的人血清AFU同工酶显示出8条同工酶区带,用Sephadex G200薄层等电聚焦及Aephadex G25柱等电聚焦分离AFU同工酶,可出现6条区带;用琼脂糖凝胶作为支持物做等电聚焦电泳,出现8条同工酶区带[1]。说明人体AFU分子根据其糖链组成与结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同工酶表现形式,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结构基因有关;(2)与酶蛋白四级结构的差异有关;(3)与AFU分子中唾液酸含量有关。

AFU的反应特性:脑与肝AFU具有抗原一致性,用肝AFU制备的抗体IgG可与纯化的血清AFU发生免疫沉淀反应;血清AFU的反应最适在pH 4.8左右,在pH 6.1处可出现一个次要的“最适”pH峰,与脑、肝AFU的pH反应曲线类似,而且3者的Km值比较接近,提示血清和脑、肝AFU之间存在抗原特性和动力学特征的一致性。

2 AFU的测定方法

2.1 荧光法 研究者利用AFU水解4-甲基伞型酮-α-L-岩藻吡喃糖苷释放4-甲基伞型酮,用碱性缓冲液终止反应,并使产物呈现荧光,用360nm或365nm激发波长和400nm或448 nm发射波长检测荧光强度,对照不同浓度4-甲基伞型酮制备的标准曲线求酶的活性,此法敏感性高,适用范围广。但该法对仪器条件要求高,不适合用于自动化检测。

2.2 终点比色法 以对硝基苯酚α-L-岩藻糖苷为底物,在AFU催化下生成α-L-岩藻糖苷和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2],用分光光度计在405nm波长处检测。本法反应时间长,且操作较繁琐,干扰因素多,也不适用自动化检测。于秀艳等[3]对其进行了改进,利用对硝基酚毫摩尔消光系数为18.5的特性,根据AFU在pH 5.0的条件下催化对硝基苯-岩藻糖吡喃糖苷,生成对硝基酚和岩藻糖,在405nm波长下,对硝基酚有一吸收高峰,测其吸光度变化,不必做标准曲线,便可准确测出AFU含量。因本法采用因数两点法,可去除因溶血黄疸给试验带来的干扰。

2.3 速率法(连续监测法) 血清中AFU催化2-氯-对硝基酚α-L-岩藻吡喃糖苷(CNP-F)水解生成2-氯-对硝基酚(CNP),在405nm或410nm波长监测CNP的生成速率,计算出AFU活性。本法测定对胆红素250mg/L、血红蛋白230mg/L、抗坏血酸6g/L无明显干扰[2]。该法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有提高,适用于各种半/全自动分析仪器。依据底物的不同,速率法又可分为PNP法、CPNP法、MGCNPF法3种。PNP法底物为对硝基苯α-L-岩藻吡喃糖苷,灵敏度一般,对溶血、黄疸仍表现出一定的基质效应,精密度也较差。CPNP法采用氯化对硝基苯α-L-岩藻吡哺糖苷作底物,灵敏度和精密度较PNP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未完全解决溶血、黄疸及脂血的基质效应。MGCNPF为新型底物,灵敏度、精密度、抗干扰性及试剂稳定性都很高,是当前最为先进的检测方法。

3 AFU的临床意义

AFU是在20世纪70年代用于诊断一种AFU缺乏的遗传病,因先天缺乏AFU可以引起岩藻糖贮积病,对组织细胞、尿液和血清中AFU测定可协助该病的诊断,并借以与其他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病鉴别。自1980年有研究者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升高,并被后来的研究证实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AFU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从此,对AFU的临床意义有了全新认识。

3.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 近20多年来,有关AFU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众多。有资料表明,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异性在90%左右。血清AFU活性升高幅度和阳性率于AFP无相关性[4]。AFU血清水平和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无关,病灶小于3cm的患者血清AFU升高的阳性率为70.8%~80.0%,明显高于AFP的阳性率(37.5%~40.0%)。何谦等[5]通过诱发大鼠肝癌的动物实验发现,AFP直到第18周肝癌演变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FU从第14周早期肝癌形成期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肝癌的动态发展过程进一步升高,从而证实AFU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学价值。

3.2 肝炎和肝硬化 大多数肝硬化和一部分乙肝患者的血清AFU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酶逆流入血有关。乙肝患者血清AFU活性和血清ALT活性的升高程度具有高度的正相关。经抗肝炎治疗后,血清ALT活性下降,AFU活性也迅速下降,ALT活性持续不变或上升者,AFU活性也不下降。肝硬化患者血清AFU活性长期升高提示易发展为肝癌,或表示病情危险,或已有小病灶肝癌存在。所以血清AFU活性测定有助于乙肝病情发展的预测及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观察[6]。

3.3 白血病 曾有报道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AFU活性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白血病,并认为这与B细胞属性无关,而是恶性细胞的增殖产物。赵平等[7]报道,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AFU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4、M5患者血清AFU活性与外周血单核细胞数的对数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升高的血清AFU可能来源于单核细胞系统。

3.4 卵巢肿瘤 洪开听等[8]测定101例妇科各型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AFU活性发现,90%的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AFU活性明显低于妇科其他肿瘤及健康对照组,且与疾病分期、肿瘤负荷、组织学分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恶性卵巢癌患者血清AFU活性降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以275kU/L为临界值,据此诊断卵巢恶性上皮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和98.5%。因此,AFU也可以作为卵巢癌的一个特异诊断指标。

3.5 健康孕妇 樊国萍[9]测定了177例健康孕妇和69例健康未怀孕对照组的血清AFU活性,并将妊娠组按孕周数不同分为早孕组(1~12周)、中孕组(13~27周)、晚孕组(28~40周)。发现妊娠组与健康未怀孕对照组相比血清AFU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3组AFU水平发现晚孕组AFU水平高于早、中孕组(P<0.01,P<0.05),中孕组高于早孕组(P<0.05),并伴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AFU水平呈升高趋势,在自然分娩或人工终止妊娠后迅速下降,5d后降至正常。因此,孕妇血清中AFU增高应视为妊娠过程中的特殊生理反应,不同于肝病时的升高,临床医生应加以区别。

3.6 糖尿病 权翠侠等[10]对75例糖尿病患者和39例健康者进行了AFU活性测定,发现糖尿病患者AFU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其AFU酶活力与同时测定的空服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存在显著正相关,而糖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组AFU酶活力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FBG和HbA1c不相关。说明糖尿病患者AFU升高与糖代谢控制的好坏有关,糖尿病患者血清AFU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糖代谢控制差的患者血清AFU与FBG、HbA1c有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糖尿病患者血清AFU可反映HbA1C和FBG所提示的糖代谢控制现状。

3.7 腹腔积液 段俊林和欧超伟等[11]测定了128例各种病因引起的腹腔积液标本,并按照疾病性质将腹腔积液分成恶性腹腔积液组和良性腹腔积液组。结果显示,在恶性腹腔积液组中AFU活性均高于良性腹腔积液组,诊断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7.3%,而且诊断准确率达83.6%,表明AFU活性检测可作为良、恶性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一种较好标志物。

3.8 肺部疾病 杨沛等[12]检测了临床诊断明确的肺部疾病患者97例,结果显示,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AFU显著低于健康人及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清AFU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增高的原因可能与感染、免疫紊乱、蛋白质及脂质代谢异常,以及肿瘤的抗原性密切相关。说明AFU与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3-15]。

4 结 语

综上所述,AFU在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中正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且在对肝炎、肝硬化、白血病、卵巢囊肿、糖尿病和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健康孕妇腹腔积液的相关检测中,AFU都有很高的应用研究价值。所以,继续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FU活性分布规律和升高机制,以及进行AFU同工酶的分离,制备出AFU的抗体及单克隆抗体,有可能使原发性肝癌得临床诊断与导向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1] 王春新,谢国强.血清α-L-岩藻糖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检验进修杂志,1998,5(4):151-152.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43-444.

[3] 于秀艳,王文龙,高海燕,等.α-L-岩藻糖苷酶测定方法及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1,5(4):191.

[4] 劳明,朱波,黄玲莎,等.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109-110.

[5] 何谦,刘余静,赵彩蕾.DEN诱发SD大鼠原发性肝癌形成过程中AFU诊断价值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5):532-533.

[6] 张明珠,何广元,覃强,等.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活性与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5):428.

[7] 赵平,王江滨,张爱国,等.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19(2):109-110.

[8] 洪开听,夏邦世,陈凤凤.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05,25(8):5-6.

[9] 樊国萍,周定勇.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1,29(2):154.

[10]权翠侠,王庆国,滕晓梅.血清甲胎蛋白、a-L-岩藻糖苷酶、a1-抗胰蛋白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4):67.

[11]段俊林,欧超伟.α-L-岩藻糖苷酶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8):731-732.

[12]杨沛,陈伟,石小平.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4,33(8):1174-1175.

[13]张瑞霞,杨义明,赵学峰,等.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和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111-112,115.

[14]诸天军.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首都医药,2009(16):39-40.

[15]包广宇,陆奎英.α-L-岩藻糖苷酶对无机磷测定的干扰及排除[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94.

猜你喜欢

岩藻糖苷酶积液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岩藻黄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加工过程中褐藻岩藻黄素的特征光谱变化
岩藻黄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木蝴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
岩藻多糖制备及结构研究进展
六种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