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治疗肾病发热3例

2012-04-13晖高建忠刘宝利

世界中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麻黄葛根阳明

余 晖高建忠刘宝利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100010;2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经方治疗肾病发热3例

余 晖1高建忠2刘宝利1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100010;2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发热/中医药疗法;肾病/中医药疗法

慢性肾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经方在治疗肾脏疾病伴随症时往往力专效捷。用经方治疗肾病发热患者3例,原案实录如下。

案例1:患者某,女,53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浮肿18年,呕恶1年,加重伴周身浮肿4天”于2010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时血肌酐637μmol/L,尿素氮18.1mmol/L,血钾7.5mmol/L。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肾性高血压”等疾病。入院第二天出现发热,2010年7月15日诊见:发热,38.7℃,恶风寒,无汗出,恶心,呕吐2次,口干,无口苦,纳呆,周身浮肿,大便秘结,已三日未行,自觉下肢有灼热感。舌质淡,舌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属太阳、阳明合病,治以发汗解表、降逆止呕为法,方用葛根加半夏汤加减。处方:葛根12g,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姜半夏9g,竹茹10g。急煎1剂。服药后大便1次,热退,体温恢复正常。

案例2:患者某,男,20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浮肿10天,加重伴发热4天”于2010年7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后查尿蛋白(3+),血浆白蛋白13.9g/L,肌酐88.3 mmol/L,尿酸414.3 μmol/L,谷丙转氨酶17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4 U/L,乳酸脱氢酶265 U/L,尿素氮8.6 mmol/L,血钙1.65 mmol/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焦虑抑郁症,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患者入院前已发热4天,在外院使用“头孢呋辛”治疗4天(具体用药用量不详),而发热不退。入院后体温升高,体温38.5℃,急查胸片提示有胸腔积液。2010年7月13日诊见:发热恶寒,无汗出,口干,烦躁,纳差,恶心,眠差,便秘,大便已三日未行,双下肢水肿。舌质红,舌苔白厚腻,脉浮滑数。辨证属太阳、阳明合病,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郁热为法,方用大青龙汤加减。处方:炙麻黄10g,苦杏仁12g,桂枝6g,炙甘草9g,生石膏60g,酒大黄5g。急煎1剂温服。患者服药1煎后,腋下、后背、腹股沟部位汗出,体温恢复正常(36.5℃),大便5次,稀便,双下肢水肿减轻。患者虽便下5次,但精神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剩下的第二煎中药不要再服用,清淡饮食。2010年7月15日复查尿常规中已无蛋白,水肿消失,于7月18日出院。

案例3:患者某,男,60岁。主因“阵发胸闷痛、憋气4年,加重半年”于2010年6月24日入院。患者目前诊断考虑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慢性肾功能衰竭(CKD5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低氧血症”等疾病,进行维持性血透的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腹泻,便常规、球杆比等均无异常,给予培菲康、乳酸菌素片口服无改善,并出现发热,X线片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左下肺感染,肺气肿合并两肺上叶肺大泡。2010年7月15日诊见:发热,体温37.2℃,恶寒,无汗,泄泻(大便每日5~10次),小便黄。辨证属太阳、阳明合病,治以外开太阳、内清阳明为法,方用葛根汤合葛根芩连汤。处方:葛根15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9g,生石膏30g,麻黄9g,黄芩6g,黄连6g。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腹泻止,恶寒、发热已,体温正常(36.8℃),停药,2010年7月16日出院。

按:慢性肾病,缠绵难愈,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用药谨慎,其并发症往往十分棘手。案1和案3患者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疾病很多,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及先天性肾脏疾病、尿路梗阻、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西医治疗主要为治疗原发病、饮食疗法、控制高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脂质代谢、控制感染、清除肠道毒物和透析治疗。中医多从水湿、瘀血、正虚考虑,治以驱邪扶正为法。案2为肾病综合征患者。西医治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原发疾病,对症输注人血白蛋白、利尿、降血脂治疗为主,前贤赵绍琴先生多从风论治肾病。此3例患者均为慢性肾病伴发热,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同病异治,处以不同的处方,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案1中患者,以发热、呕吐为主症,伴见双下肢浮肿。《伤寒论》第23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案2中患者,发热,已使用抗生素4天而热仍不退,恶寒,水肿,用大青龙汤加减治之。方中加用大黄,《神农本草经》言大黄有“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所谓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肿痛谓之溢饮”。之所以选用大青龙汤而不是麻黄汤,以辛温之麻黄与辛凉之石膏同用,皆是因为患者出现了“烦躁”一症。柯韵伯认为:“石膏之甘以生津,然则性沉大寒,恐内热顿除,而表寒不解,变为寒中而协热下利。是引贼而破家也,故倍加麻黄。”程应旄先生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烦躁须汗出而解,汗剂无如麻黄汤,然而辛热之性散寒虽有余,而壮热则愈甚,一用之而斑黄狂闷之证随汗势而燎原,奈何?故加石膏于麻黄汤中名曰大青龙汤,使辛热之剂变为辛凉,则寒得麻黄汤之辛热而外出,热得石膏之甘寒而内解,龙升雨降,郁热顿除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石膏:“其辛散凉润之性,既能助麻、桂达表,又善化胸中蕴蓄之热为汗,随麻桂透表而出也,为有云腾致雨之象,是以名之曰大青龙也。”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大青龙汤中原方中更用生姜、大枣以滋汗源,鼓舞正气,以防邪入太阴。大青龙汤方后云:“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大青龙汤发汗力峻猛,从其药后不需“覆”可知。为防止汗多亡阳,故要求汗出多时温粉扑之,且一服汗出后不可再汗。患者服药后泻下5次,可能是水饮之邪从后阴而出的表现,也可能是未加用生姜、大枣,正气部分受损的原因。从患者泻下5次而精神佳来看,考虑为前一种可能。生姜在方中还有解表发散水气的作用,因未使用,故服药后患者汗出并不太多。

关于案例3,《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宋代朱肱《南阳活人书·问下利者》有曰:“伤寒下利多者,须辨识阴阳。”案3中患者,虽年高多病而有下利,但有发热,恶寒之表证,而无典型的吐利、四肢厥冷、躁烦等里证。当然,出现这些里证的时候,我们急当回阳救逆。根据恶寒发热辨为太阳表证未解,无明显里证,故将下利辨为阳明下利。此处的“自下利”,与大承气汤证的热结旁流不同。大承气汤证为燥屎内结,逼迫水液从旁而下,故非大剂硝黄无以动燥屎。葛根汤证为表邪不解,水邪下趋,邪已有出路,与热邪下陷之协热下利不同。通过发汗,外散水邪,阳气能够上达,下利自能停止。方中以麻黄、桂枝合用发汗解表,葛根升阳,以利水邪的外散,阳气的上达,生石膏、黄芩、黄连以清阳明之热。

(2010-12-27收稿)

猜你喜欢

麻黄葛根阳明
药食两用话葛根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