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

2012-04-13徐佩英吴铱达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津液证型脏腑

徐佩英 吴铱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大增加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预防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的规律,旨在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200例。糖尿病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依据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ISH)高血压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2 调查问卷设计及信息采集 采用统一设计的中医证候调查表,包括:(1)中医证候调查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2],结合近10年的相关文献[3-5]和临床实际经验,根据气血津液辩证及脏腑辩证的规律,选择分别代表气虚、阴虚、气滞、血虚、血瘀、痰湿等证的典型症状及与心、肝、脾、肾、肺关系密切的症状组成问卷。(2)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并发症、最高血压、高血压分级。(3)体格检查 血压、体温、呼吸、心率、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4)实验室检查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动态血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分级分布情况 2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1级高血压48例(24%);2级高血压72例(36%),Ⅲ级高血压80例(40%)。2.2 中医症状的出现频率 200例患者的中医症状以夜尿增多(89%)、口干多饮(78.5%)、目糊(69.5%)、乏 力 (62%)、肢 体 麻 木 (57%)、失 眠(56.5%)、泡沫尿 (50%)、头晕 (43%)、小 便清长(35.5%)、肌肤甲错(35%)和走路轻浮(31.5%)等最为多见。

2.3 中医证型的分布 气血津液辩证:虚证102例,占51%;实证58例,占29%;虚实夹杂40例,占20%。具体可分为8种证型,有2个或2个以上证型(复合证型)者47例,占23.5%。见表1。

表1 2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气血津液辩证)

脏腑辩证:在200例患者中,虚证113例,占56.5%;实证64例,占32%;虚实夹杂23例,占11.5%;复合证型30例,占15%。见表2。

表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脏腑辩证)

2.4 中医证候特点与血压控制的关系 142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 h血压均值升高的患者有102例,占71.83%;血压负荷值增加的患者有124例,占87.32%;昼夜节律出现异常的有104例,占73.24%。在气血津液辩证分型中,以血瘀证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及昼夜节律异常比例最高,为89.66%;其次为痰湿内蕴证,为76.5%。在脏腑辨证分型中,以肝肾阴虚证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及昼夜节律异常比例最高,为85%;其次为心肾不交证,为81.8%。

3 讨 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中医学“消渴”合并“眩晕”、“头痛”的范畴。烦劳过度,心神过用,暗耗肾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津液耗伤,也可发为消渴。消渴之病,初伤肺胃津液,继耗肝肾精血。肝肾亏虚,则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不得靖驯,变生“眩晕”、“头痛”之症。病程日久,风助火势,火助风威,相互肆虐,津液精血伤之又伤,使消渴愈甚。肝属木脏,脾属土脏,肝木侮其所胜,脾虚则水运不利,积聚成痰。痰郁久蕴则化火,痰火炽盛,内风多从火出,风、痰、火共同为病而扰动肝风,风阳翔动,磅礴清灵,血压居高不下。痰火煎熬阴津,津亏血少,不能载血畅行,阻滞脉络而成血瘀,痰瘀互结,则消渴病变证峰起。病程日久,以致证势淹缠,难以为治。糖尿病与高血压两者常互相影响,相互为患,在病因学上有共同的病因。发病与肝、肾、脾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

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以夜尿增多、口干多饮、目糊、乏力、肢体麻木、失眠、泡沫尿、头晕、小便清长、肌肤甲错、走路轻浮等多见,表现以气虚证、阴虚证、肾精亏虚证为多见。无论是气血津液辩证法还是脏腑辩证法,都以虚证比例居多,由此可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而临床症状特征则以虚证为多。

从脏腑辨证分析,本病涉及的脏腑有肝、脾、肾、心、肺,其中以肾精亏虚证出现频率最多,占18.5%,肝肾阴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分别为10%和9.5%,说明肝、脾、肾三脏受损与本病密切相关,其中牵涉到肾、脾的证型多以虚证为主,与肝相关的证型则肝郁为主,伴有虚实夹杂,可见本病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主,以肾虚为本。

本研究显示,在气血津液辩证分型中,血压控制不佳及昼夜节律异常以血瘀证及痰湿内蕴证比例最高。而痰浊、瘀血又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程中的病理产物,痰乃津液之变,瘀乃血液凝滞,津血同源,痰瘀可以互渗互化,日久蕴结,郁而化火,内热旋生,扰动肝风,风、痰、火共同为病,则头脑昏眩,发为眩晕,从而使血压控制情况更差。

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本病证候特征的分析,初步探索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特征、中医证候分布及证型规律。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须察虚实,明蕴伏。对于虚证,宜毓养肝肾、滋养潜摄;实证宜清肝泻火、平肝熄风;同时治疗中不忘理气解郁、涤痰疏瘀。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 王祉怡.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75-76.

[4] 刘英哲,陈泽奇,张清梅,等.672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2):52-54.

[5] 刘延译.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37-38.

猜你喜欢

津液证型脏腑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论筋性脏腑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