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及规制分析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

2012-04-12刘升阳

河南社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变迁希腊经济学

刘升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1200)

2008—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及规制分析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

刘升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1200)

自2008年以来,欧洲与美国等经济发达的西方经济体相继爆发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增长停滞,发展前景令整个社会堪忧。特别是如美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原经济强国,更是债务危机进而金融危机令世人大跌眼镜。那么这些国家危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所在,是表面上社会看到的国债发行危机、欧元经济体危机、金融问题,还是更深层次有关经济财富增长、制度认识和构建上的问题。欧美金融市场自二战以后的规制建设,经历了由“扶持”到“攫取”的深刻变化,其监管体系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规制变化引起的。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金融规制时应坚持的态度。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欧美债务危机

一、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其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早期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都是外生的,如康芒斯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外生的,不重要的,或说可以无成本的选择。今天来看,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起源基本可以认为有以下两方面:一个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另一个是旧制度经济学在制度分析方面的部分思路和内容。新制度经济学对前者进行了创新性地发展,将制度内生化,认为制度选择是有成本的,而且制度从根本上影响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运行[1]。

1937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文中重点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并主要分析制度的内生化及其后果。然后1960年科斯又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首次揭示了契约有效的前提条件,并指出制度通过权力配置对经济社会和经济人的影响作用。1970年前后,诺斯等人先后发表论文,提出制度层面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每个经济人的选择,这些选择形成和产生了制度,而制度又反过来约束和影响经济人的行为,在这种双向互动中,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学派。到目前为至,新制度经济学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又称为立宪经济学)等几个主要支流,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张五常、布坎南、诺斯等,其形成的主流基本理论包括四个: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变迁与演进理论。

(二)制度变迁和演进理论

制度变迁和演进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诺斯。在诺斯之前,经济学家们一般把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结为技术,但诺斯则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那就是制度,而技术的发展只是制度的结果。在哈耶克和布坎南的观点中,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是导致制度起源的根本因素,所以他们更关注制度本身是如何形成的。而诺斯则通过具体的历史过程对制度的演进进行演示,他更关注的是制度的变化。诺斯认为,技术的革新虽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将充满扭曲和迂回。

诺斯认为,技术进步是制度创新和变迁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本上看,制度变迁和演进,是社会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社会经济解决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诺斯从更深层意义上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原因,即相对节约交易费用、降低制度成本以及提高制度效益等。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效率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动力、过程、形式和路径等[2]。

(三)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问题产生与解决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和演进理论提出,在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观点也是本文赞同的,并且一个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中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根本上都有赖制度的创新和演进。故笔者通过该理论从深层意义上剖析近期欧美债务危机背后的根源,并试图找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自2008年以来,欧洲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严重停滞,到2011年年末这种趋势仍没有明显好转,发展前景令整个国际社会堪忧。特别是如美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经济强国,由债务危机进而引发的经济问题令世人大跌眼镜。那么这些国家危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所在?一部分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只看到感性方面的具体表象,认为是表面上的国债发行危机、欧元经济体危机和金融问题。但我们能否看得更深入一点,是不是更深层次有关经济财富增长、制度认识和构建上的问题呢?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变迁和演进的理论,在其构架内探析近期欧美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让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和社会民众了解欧美经济问题的本质,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近期欧美金融市场动荡及发展趋势

(一)欧洲债务危机主要回顾

1.整体情况

2008年至2009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又一场规模更广的主权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强势袭来。欧洲及欧元区内,包括希腊、葡萄牙、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先后爆发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和公共债务危机。2009年各国的财政赤字都超出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约定线(财政赤字占GDP比例3%),赤字最严重的国家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分别为12.7%、11.2%、8%、5.3%。另外,政府债务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其政府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为115%,其次是希腊为113%,葡萄牙、西班牙分别为77%、54%,除西班牙外都超过了公约中规定的政府债务占GDP比例60%的警戒线。

截至2010年5月,欧盟联合决议,形成7500亿欧元的“输血计划”,但整个欧元区经济仍风雨飘摇,面临着极大的主权债务危机。

2.希腊

2009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12.7%,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113%,这大大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警戒线。1997年欧洲出台的《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设置了3条原则∶公共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得突破3%的上限;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中期预算应实现平衡。如果违规,成员国将受到警告、限期改正甚至罚款等处罚[3]。2009年年底世界著名的三大评级机构(惠誉、穆迪、标普)先后调低了对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举措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于此,希腊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于世人面前。希腊仅仅是这场危机的开始,随后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及西班牙等国相继被爆出债务危机,欧债危机全面升级。

到了2011年,希腊为得到欧盟援助,进行财政紧缩,削减公共服务、税收提高等。但实际收入和福利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使希腊民众怨声载道,有近60%希腊民众反对欧盟的救援方案,理由是将触动他们的高福利生活条件,于是希腊政府提出让全世界侧目的“公投计划”,由全民投票决定是政府破产,卸掉所有债务包袱,还是接受欧盟援助,但同时改变他们的高福利。至此,希腊债务危机达到高潮,而此后这种不负责任的“公投”在欧盟及其他国家的积极斡旋下,宣布流产,希腊接受援助计划。

3.意大利及西班牙

意大利经济与政治在新世纪的表现并不够稳定,此次希腊危机引发欧元区经济骚动,意大利的经济问题和债务问题立即显现: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至2011年11月收报7.25%,突破7%大关,意大利破产风险急剧上升(爱尔兰、葡萄牙和希腊均是在国债收益率突破7%以后被迫申请国际援助的)。全球股市、欧洲股市动荡剧烈,其中意大利FIMIB指数跌幅达到3.78%。

意大利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其债务总额高达1.9万亿欧元,超过了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之和。因此,与其他国家不同,一旦意大利爆发债务危机继而政府破产,后果不堪设想。

同样,西班牙作为欧盟乃至全球经济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受此影响,于2011年11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6.975%,达到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2011年上半年西班牙债务总额超过7000亿欧元,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达62.5%,创历史新高。另据西班牙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1年第3季度西班牙国内失业率升至21.5%,失业总人数近500万。西班牙成了欧盟新的问题,目前它的债务总额是爱尔兰与希腊债务总和的两倍。

(二)美国债务危机回顾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美元霸主的地位即开始在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中扮演重要的主导力量。美元外交和国债发行成为全民认可的货币和经济政策。直到1980年初,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美国国内产业变局,更引起美国持债角色的转变,最后被保留在美国国内的以金融和高科技等产业为主。这种“去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的重组,引致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赖,进而贸易的失衡和逆差出现。

到1985年,伴随着贸易赤字和国债发行增加,美国终于从净债权国首次变为净债务国;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1995年后,美国终于变成世界最大的净债务国,而且至今保持这项头衔。2004年美国对外负债额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2%,2010年该数值达到96%。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美国的国债突破14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纳税人12.7万美元,且至2011年8月,债务总额已达14.29万亿美元,与2010年该国GDP总量14.66万亿美元已非常接近。2009年和2010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3%和10.6%[4]。

而2011年8月美国终于失去AAA主权信用评级,变为AA+级。这一变动为美国和世界经济敲响警钟:一再的虚拟经济体制和模式、“债务经济战略”,是否是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原来的三次产业发展路径和分配是否仍有可取之处?到底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是一种趋向合理与理性的制度构建?!

三、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制分析

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和社会出现目前的危机,使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大众大跌眼镜:他们的发达,他们的财富,如何在一夜之间大幅缩水,甚至引发国家主权破产的境地?问题出在哪儿,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模式本就是短期效应,还是另有其他合理解释?其他发展中地区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否现在或将来也将出现类似经济问题和危机?

(一)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认识上的探索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因素,看似在试探中进行,摸索中寻找,从我们最初认识的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等,进而演变提出科学技术、技术进步为主要构成要素。

而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指出,真正或说基本层次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财富创造的是制度构建,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的提供、资本的运行,甚至科技的进步都是制度建设和变迁的结果,或描述为在制度变迁和构建的载体中这些要素的供给导致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财富的创造。

如人类对财富和经济发展的认识,从分工开始以后,就逐渐在内容和形式上被演进和表象化:剩余产品积累→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股票、债券→更多的虚拟延伸金融产品和工具。社会和居民越来越接受用后面的这两种符号来代表财富积累和社会发展与进步,所以出现很多说法,“市值”“身价”“远期市场”“预期”等时髦的词语。而在这些表象化的背后,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指出,每次演进都是在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变迁和调整的大背景中进行和完成的。如,原始经济→农耕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从规模上,有族群经济→部落经济→国家经济→世界经济。

那今天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背后是否是制度构建和变迁上的深层次原因呢?

第一,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下,延伸国际债务模式和债务总量已被证明不合适,短期内欧盟个别国家如希腊、意大利等,美国都通过“举新债换旧债”等思路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前进,但到现在终于还是付出应有的代价了,危机的出现将极大地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些问题。

第二,国际金融秩序和理论的发展是否是导致社会和居民过度迷信虚拟衍生金融产品、虚拟金融市场的最终因素?那样的话,经济学家和政府有责任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尽量还原到真实面目上来:实体经济和劳动为基础。那些理性时让国家、社会和个人疯狂,非理性时让他们更疯狂的虚拟和泡沫的市场和形式,都应浅尝辄止。

第三,长远地看,合适的经济制度变迁和构建,才能催生健康良性的经济内容和形式,如科技、人力素质等,它们才是财富创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经济理论引导误区

社会经济发展的路线和制度,部分地由市场自发形成,而此外的部分即是政府和管理者参与、引导、制度的部分。

人们对经济的认识和管理,西方经济学者最初以古典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为主,他们认识到劳动创造生产产品和价值、生产技术的革新的重要性(也许这些最初的认识就是社会经济最真实的面目)。后来新古典派提出供需决定价格、放弃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观点,确立了新的供需价格论,让社会和居民认为只要市场需求存在,既能形成供给和财富,这使很多无效、无价值的凭证可以表现为财富,为虚拟经济敲开了大门。此后,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加之政府债券的流通变现,这就是虚拟经济。而之后凯恩斯理论将货币发行和供求决定价值的理论结合,提出“宏观经济”理论,导致政府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和政府债券大行其道,再后来各种经济学流派在自身利益、政府利益和背后市场利益集团的驱动下粉墨登场,更是导致社会经济的制度、政策各持一词,短期政策较多地集中出现,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盲目膨胀和多种短期行为阶段。

关键的是,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虚拟经济制度和原理被确定为大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和理论,这样的循环传播导致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被“垄断”了。而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中关于劳动创造价值和产品、实体经济的基础性被忽略和弱化了。

(三)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原因

目前欧美债务危机较明显的原因,也是社会认识较多的,应该是经济政策和制度实践导致的:这些经济区域内,过分地使用和依赖货币政策,而忽略有效的财政政策的制度框架建设。为达到短期政治目标、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欧盟各国扩大甚至滥用政府债务和财政预算,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美国和希腊等国的持续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如《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了各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不能超过3%和60%的上限,但欧盟绝大多数成员国都远远超过了这个上限,这导致制度安排早已被架空[5]。

美国二战期间债务上限在3000亿美元,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债务不断增加。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的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美国国债上限分别为10.61万亿美元、12.10万亿美元、14.29万亿美元,分别占GDP的比重为70%、84.1%和98%。2001年以来,美国债务上限已上调10次,其中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到2010年底为6次,本次2011年8月的上调是第79次。

这充分暴露了欧盟及美国的经济政策框架和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过分强调统一的欧元货币政策、美元外交货币政策等,财政政策制度构建被忽视或被驾空,这需要理论界和社会共同认识,进行有效地制度设计和执行。

四、启示与借鉴

(一)探索适合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制度建设

当然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但其实也可以来源于我们已经历的几千年的社会经济实践。我们相信人类社会也确实在不停地自我创造、自我否定进而更好地调整和进步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已有的多种探索和实践中选择其中合适的或说正确的东西。比如,长远合适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保证是,围绕实体经济基本体系,肯定和构建劳动创造产品和价值的基本制度设想。

这也不是完全否认虚拟经济和衍生金融市场对经济的贡献和帮助作用,只是制度构建本身的基础和侧重点的问题。在强调实体经济建设和劳动创造的基础上,辅之以高端衍生金融产品和市场,当然是我们追求的良性制度构建目标。换句话说,实体经济为基础与虚拟经济的结合,以良性制度构建为基础的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模式是我们希望追求的[6]。

(二)不同经济发展背景的国家寻找自身的合理发展制度和模式

欧盟、欧元区的成立,本身有自己的初衷和理由,但这种硬性的抱团组合:强的希望更强,怕被带弱;而弱的想方设法挤进去,怕被边缘化,变得更弱。这种心理直接促使希腊等一批欧洲国家,变通或违规操作“混入”欧盟[7]。最终还是以这次危机爆发的方式宣告其原来的不合理。故笔者试探性认为,不同经济发展背景的国家应该寻找自身的合理发展制度和模式,切忌过分的国际竞争和保护动作,获得短期收益的同时,其实也给自己下了一个“紧箍咒”。

(三)制度构建的短期和长期之分

此次债务危机会不会继续深化,灾区会不会扩大,对全球经济影响到什么程度,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欧盟和美国需要从制度设计、政策执行、发展战略等重要方面去探析,短期采取有力的救助和帮扶计划,稳定投资者情绪和市场预期,使这次的危机不至于更加恶化,并且能尽快地调整和改善;长期应制定出有效的财政政策制度框架,或寻求更高层次的制度构建,并制定出严格的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使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1]王明友.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不应忘记马克思——马克思《资本论》中制度经济学思想探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17—33.

[2]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J].经济学(季刊),2009,(2):743—768.

[3]王天龙.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前景分析[J].中国物价,2011,(7):25—28.

[4]盛利. 浅析美国债务危机[J].首席财务官,2011,(9):54—56.

[5]艾仁智,林文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欧元的影响

[J].中国金融,2010,(11):21—22.

[6]覃发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分析[J].武汉金融,2010,(7):14—16.

[7]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0,(3):108—121.

F83

A

1007-905X(2012)05-0043-04

2012-03-01

刘升阳(1979— ),男,河南西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商学系主任,博士。

责任编辑 姚佐军

猜你喜欢

变迁希腊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