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例骶尾部藏毛窦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2-04-10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窦道渗液尾部

周 宇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骶尾部藏毛窦,又称骶尾部囊肿、潜毛囊肿、潜毛窦等,多发生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有的是囊状,有的成瘘,常排出液体,污染内裤。临床少见,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1]。2004年05月-2011年11月我们共收治了21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全部手术治疗,先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4例;其中1例男性患者年龄73岁,其他16~28岁。术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1)临床表现:骶尾部反复发作伴溢液的窦道;(2)体格检查:1个窦道外口者19例,2个窦道外口者2例,探查时发现患者窦道内互相连通,可及波动感;其中6例在窦道口可见毛发;8例挤压窦道可见窦道口有脓液溢出。直肠指诊均未及条索状肿块走向肛门,未及内口。

1.2 方法

本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藏毛窦切除+直接缝合术,7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2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1例行藏毛窦切除+“Z”形皮瓣转移术。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之配合治疗;术后根据创面选择合适的敷料,做好创面换药;针对尿潴留、疼痛等症状,选用耳穴埋籽,达到通利小便、行气止痛的作用,运用饮食调护及中药辨证施治,促进伤口愈合。

2 结果

本组中20例经一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14例一期缝合的患者中,一期愈合者10例(7~10天),二期愈合者4例(30~66天,平均37天)。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均因病变部位隐私又反复形成瘘管、感染、流脓而出现恐惧、烦躁、焦虑,加之手术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因此护士要主动、热情、耐心地同患者进行交谈,为其提供手术的相关信息,详细介绍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介绍成功病例,让患者在心理上能够有充分的准备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消除其顾虑,取得积极配合,使患者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3.1.2 术前准备 术前一天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右手佩戴绿色腕带标识,便于核对;进清淡易消化之软食。术晨禁食;予清洁灌肠,排空肠道粪便;做好皮肤准备,剃除骶尾部及肛周、会阴部的毛发,骶尾部及肛周用温肥皂水清洗干净。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情况,6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可撤除心电监护,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休息。如果需要起床活动,应避免频繁坐起和站立动作,以防止产生持续张力,缝合伤口可能裂开。渗液较多者,及时更换病员衣裤及床单、被套,保持清洁干燥。病室每日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创造舒适的修养环境。

3.2.1 伤口护理 因藏毛窦手术需切除包括窦口、窦道在内的全部慢性炎性增生组织,直至骶尾骨筋膜,切口大而深,因此早期创面渗血渗液多。术后要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换药时视创面情况选用合适敷料。本组有4例术后早期渗液量大又伴有渗血者,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碘伏液消毒皮肤,选用藻酸盐敷料填充伤口,外贴无菌纱布,因为藻酸盐敷料有亲水性,通过与创面渗液接触,释放钙离子,有止血功能;吸收性能好,大量吸收渗液促进切口愈合;有8例术后早期创面中等量渗液,换药后涂抹一层造口护肤粉,外贴无菌纱布,造口护肤粉可吸收渗液形成凝胶,牢固粘贴于创面,促进创面愈合;有2例感染伤口渗液较多,放皮片负压引流效果不显,双氧水冲洗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纱布擦干周围皮肤,选用康惠尔银离子敷料覆盖创面,效果明显。康惠尔银离子敷料是在泡沫敷料中加入银化合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吸收渗出液,同时银离子持续释放出来起到化学抗菌的作用。其余病例创面无渗血、渗液量少时,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无菌纱布覆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排便后要及时换药,防止伤口污染。本组均无大量渗血。

3.2.3 饮食护理 禁食6小时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蒸鸡蛋等,不宜吃含糖的食物,防止肠道胀气,引起腹胀不适,术后第2天改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豆苗、香蕉、猕猴桃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对伤口产生的刺激;忌烟酒、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及海腥发物,如海鱼、虾、公鸡、老鹅、猪头肉等;创面愈合缓慢者,给高营养的食物,如鸽子汤、甲鱼汤;阴虚肠燥者可进食百合、莲子、雪梨、银耳等食品。术后气血亏损,给予当归补血汤口服,重用黄芪补气,当归益血和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生肌收口[2]。

3.2.4 排尿的护理 由于肛肠手术损伤,而致膀胱气机受阻,膀胱气化失常而发生尿闭,小腹胀满等证[3],因此排尿困难是肛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有麻醉、惧怕疼痛、术后卧床或精神紧张等。术后如出现排尿困难,先给予膀胱区热敷、按摩、让患者听流水声,鼓励其排尿;或选用车前子15g泡茶饮;亦可采用中医耳穴埋籽,取穴肾、膀胱、三焦、尿道,每日按压2~3次,每次按压5~10下,耳廓微微发红为度,患者经上述处理绝大多数都能自解小便,只有1例给予导尿处理。

3.2.5 疼痛护理 由于肛门部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且神经丰富,痛觉极为敏感,手术切除范围大而深,直至骶尾骨筋膜,有时甚至可切除部分骶尾骨,因此术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避免压迫伤口;与患者交谈感兴趣的话题、聆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以转移注意力;可采用中医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直肠,每日按压2~3次,每次按压5~10下,耳廓微微发红为度;疼痛剧烈者静脉输液氨丁三醇(尼松)30mg或凯纷50mg。

3.2.6 服药护理 中医学认为疮痈肿毒,乃外感热毒,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4]。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滞。方药组成:仙方活命饮(《妇人良方》)白芷10g、贝母10g、防风10g、赤芍10g、当归尾10g、生甘草6g、皂角刺10g、穿山甲6g、天花粉10g、乳香10g、没药10g、金银花16g、陈皮6g,水煎每日两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疮痈红肿热痛皆因热毒蕴结而成,故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天花粉、甘草节与疏风散邪的防风、白芷同用以疏散风热,使热毒从外消散。调配陈皮理气化滞,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再佐化痰散结的贝母,消肿溃坚的穿山甲、皂角刺,能呈较强的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功效。

4 讨论

骶尾部藏毛窦1830年由Herbert Mayo首先描述,1880年Hodges将其正式命名为藏毛窦。本病出生后即可见,但多在20~30岁发生,25岁发病率最高,其后急剧下降。本组大部分发病年龄与之相符,但有1例73岁高龄患者,实属罕见。骶尾部藏毛窦通常表现为骶尾部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流脓并形成窦道,易被误诊为普通的肛瘘和肛旁脓肿。一经确诊必须手术治疗,方可治愈。但由于藏毛窦的疾病特点,手术后往往创面大、深,加上整个病程时间长,所以需要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其配合治疗;选择合适的敷料,做好创面换药,缩短愈合时间;针对术后出现的尿潴留、疼痛等症状,选用耳穴埋籽,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点,达到通利小便、行气止痛的作用,运用饮食调护及中药辨证施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手术成功率。综上,中西医结合护理,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1]钱海华,金黑鹰,曾莉 结直肠肛管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 421-431

[2]刘剑,中西医结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分析[J].新疆中医药,2006,24(5):63

[3]南京中医学院.针灸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89-290

[4]陈潮祖 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97-798

猜你喜欢

窦道渗液尾部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弯式尾部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PICC导管穿刺点防渗液装置研制与使用1)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