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邵湘语的补语标记助词“倒”和“起”*

2012-04-07朱玲君

关键词:情状补语助词

朱玲君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新邵湘语连接述语和情状补语(包括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的补语标记助词有“得、倒、起”三个,不过“得、倒、起”有各自出现的典型语境,有时很难被代替。因为补语标记助词“倒”和“起”还常见于其它一些南方方言中,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与普通话补语标记助词系统不同的“倒”和“起”,并与本方言的补语标记助词“得”进行比较,以期加深对新邵湘语情状结构助词系统的认识,并为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材料。

一 补语标记助词“倒”的句法分布及其语法化

(一)补语标记助词“倒”的句法分布

1.连接述语和状态补语

朱德熙(1982)曾指出,形容词作状态补语有两种情况,其中单个儿的形容词作状态补语是断言、静态的、不包含量的概念;状态形容词作状态补语则具有描写性、动态性及包含量的概念。[1]补语标记助词“倒”可以连接述语和状态补语,作状态补语标记,但是状态补语不能是单个儿的形容词,单个儿的形容词作状态补语时只能用“得”引出。用“倒”引出的状态补语主要是状态形容词、动词性补语、主谓结构补语等,如:

(1)滴桌子乞其抹倒干干净净唧。(这些桌子被她擦得干干净净。)

(2)昨夜头牙子痛倒睏眼闭不着。(昨晚牙疼得睡不着觉。)

(3)校长紧倒讲,讲倒大厮咸乍眼闭哩。(校长一直在讲,讲得大家都瞌睡了。)

2.含补语标记助词“倒”的述补结构

V倒不V哩 该格式表示施事由于经常进行某个动作,或者已经进行了该动作很多遍,以至于不想再进行此动作,重在说明进行该动作的次数多,如:

(4)鸡肉有么子稀奇嘅,我吃倒不吃哩。(鸡肉有什么稀罕的,我吃腻了。)

(5)咯道题目老师讲倒不讲哩,你还做错。(这道题老师讲都讲烦了,你还做错。)

V倒不爱哩(唧) “不爱”在新邵话中表示不高兴,该格式本来是指由于长时间地进行某个动作,以至于施事不高兴了。一般用来强调某个动作进行了很长时间才有结果,说明动作进行了很久、进行得很艰难,常与副词“还只才”共现,有“好不容易才达到某个结果”的意思。如:

(6)我俚行倒不爱哩唧还只行到姑唧屋里。(我们好不容易才走到姑姑家。)

(7)嗯道题目其想倒不爱哩还只想出来。(那道题他好不容易才想出来。)

V1倒+只嘅V2 副词“只嘅”表示在某个时间范围内,某动作或状况发生的频率高,有“不停地、接连不断地”的意思。“只嘅V2”是对V1所造成的具体状态进行描述,形容 V1的程度非常高。如:

(8)听倒讲及格哩,老弟味倒只嘅跳。(听说及格了,弟弟高兴得直跳。)

(9)我晓得其恨我恨倒只嘅颤。(我知道他非常恨我。)

3.连接述语和程度补语

补语标记助词“倒”连接述语和程度补语时,也要求程度补语不能是单音节的,此不赘 言。作为程度补语标记,“倒”在语感上是第一位的。如:

(10)爸爸爱酒爱倒不得了。(爸爸喜欢喝酒喜欢得不得了。)

(11)香港嘅啰嗦贵倒吓人。(香港的东西贵得不得了。)

(二)补语标记助词“倒”的语法化

吴福祥(2001,2002)通过方言共时资料的分析和历史语法现象的考察提出一个语法演变的命题:状态补语标记←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或完成体助词),并指出导致这种演变的 原因是再语法化规律的诱发。[2,3]新邵湘语补语标记助词“倒、起”的来源能为此提供方言佐证。

1.结果补语“倒”的基本意义

“倒”在新邵话中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后边做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达到了目的或产生了结 果,相当于北京话的“着、到、住”等。“倒”表示的结果通常是最常见,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一种结果[4]。如:

(12)老鼠子乞我捉倒哩。(老鼠被我抓住了。)

(13)去之前要把地址问倒。(去之前要把地址问到。)

新邵方言的“倒”在部分表示心理活动和感觉的动词、形容词后,表示人具有了某种感 受。这种感受通常是消极的,并且“倒”隐含有主体受此感受影响较深的意味。

(14)三个小时冇水吃得,把我干倒哩。(三个小时没水喝,我口渴了。)

(15)崽崽辣倒哩,快吃滴水唧。(宝宝被辣着了,快喝点水。)

2.结果补语“倒”的引申义

上述“V倒哩”的否定式是“冇 V倒”(如例15),但是新邵话中还有一种“冇V倒”,一般不用相应的肯定式,这时“倒”读重音,“冇V倒”表示“没V够”,常常用在主观认为量小的语境中,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如:

(16)路不多,大厮还冇做倒就做完哩。(事儿不多,大家还没怎么做就做完了。)

(17)咯滴饭唧,慢唧我还没吃倒就冇得哩。(这么点饭,呆会儿我还没怎么吃就会没有了。)

“V倒哩”中的“倒”有时不仅表示结果,还含有“(事情)准备好”的意思。后续小句常常说明下一步可以做什么,否定形式是“(还)冇V”,如:

(18)纸裁倒哩,只等你来写字哩。(纸裁好了,只等你来写字了。)

(19)桌子摆倒哩吗?滴客要来哩。(桌子摆好了吗?那些客人要来了。)

某些含结果补语“倒”的述补结构“V倒”还能插入“得”构成可能结果补语,说明一种客观的可能性。“V得倒”所在句式侧重估量,含有“够量”的意思。所在小句的主语和宾语都必须含有“量”的因素,动词前边可以出现表限量的副词性成分如“只、将将刚”等。

(20)三尺布只做得一件衣裳倒。(三尺布只能做得了一件衣服。)

(21)咯间屋放得两只床倒。(这间房放得下两张床。)

3.补语标记助词“倒”的语法化路径

吴福祥指出,运用共时推勘法探求方言虚词的来源主要根据语义相关度原则和 语法化程度原则。[2]因为结果补语“倒”表示动作产生的自然结果,而情状补语本身就是对动作造成的结果状态、程度进行描写,因此它们在语义上具有相关度。相对于结果补语“倒”,情状补语标记“倒”更为虚化。因此,新邵方言情状补语标记助词“倒”的演变方向应该是:结果补语,情状补语标记助词。

二 补语标记助词“起”的句法分布及其语法化

(一)补语标记助词“起”的句法分布

补语标记助词“起”也可以出现在述补结构中连接情状补语,不过相对“得、倒”而言,“起”所受的限制最大。首先,“起”前的动词或形容词只能是单音节的,而“得、倒”没有此限制;其次,“起”和“倒”一样,所引导的状态补语不能是单音节的。第三,“起”所引导的状态或程度补语往往带有消极色彩,或者含有讽刺义,如:

(22)衣裳穿少哩,冻起打跑跑。(衣服穿少了,冻得浑身发抖。)

(23)嗯只细唧瘦起跟只猴子一样。(那个小孩瘦得跟猴子一样。)

(24)大厮紧倒问,问起别个不好意思哩。(大家不停地问,问得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25)嗯只伢唧烂起冇边边哩。(那个男孩坏透了。)

(26)朝天辣椒硬是辣起不好声得。(朝天辣椒真是辣得无法形容。)

总的来说,“起”的使用面最窄。当情状补语是状态形容词或其它多音节短语时,能用补语标记助词“起”的地方都可以用“倒、得”,但是能用“倒、得”的地方不一定能用“起”。

(二)补语标记助词“起”的语法化

1.趋向补语“起”

新邵方言的“起”表示“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时,保留在“起来”这个动词里。趋向动词“起”的意义同普通话,用在动词后作趋向补语,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低处向高处移动。如:

(27)抬起脑壳,莫紧倒匍在桌子高头。(抬起头,别一直趴在桌子上。)

(28)快把我嘅刀子捡起!(快把我的刀子捡起来。)

2.结果补语“起”的基本意义

普通话的“起”作结果补语时有三种意义,一是表示接合以至固定,二是表示“突出、隆起”,三是表示主观上能否承受。[5]这些用法在新邵湘语中都有:

(29)你俚要把滴新书好式包起。(你们要把这些新书好好地包起来。)

(30)手乞蚊子咬一口,肿起哩。(我被蚊子咬了一口,肿起来了。)

(31)住咯嘅高级嘅宾馆何住得起唵?(住这么高级的宾馆怎么住得起啊?)

3.结果补语“起”的完成义

结果补语“起”在表示“接合以至固定”这一意义的基础上,又发展出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相当于普通话的“完、好”,如:

(32)衣裳好就做起哩。(衣服早就做好了。)

(33)修起电视机哩就讲诉我。(修好电视机了就告诉我。)

三 补语标记“倒、起”与“得”的比较

从使用频率来说,新邵湘语的情状补语标记助词系统中,“倒”最高,“得”次之,“起”最低。下文将从情状补语标记助词“得”的句法特点出发,进一步比较本方言补语标记助词“倒、起、得”之间的差异。

(一)得+状态补语

在以下两种结构中,用来连接述语和状态补语的补语标记助词只能是“得”。

V+得+A 普通话情态补语一般由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充任,而且形容词前面一般要加“很”,只有在对举或比较的句子里,形容词才能单独作情态补语。[6]新邵话性质形容词可直接位于“得”后作状态补语,否定式是“V+得+不A”:

(34)今天回来得晏。(今天回来得晚。)

(35)其滴衣裳穿得太马虎哩。(他穿衣服穿得太马虎了。)

(36)昨天泼雪落得不大,只落哩一下唧。(那天的雪下得不大,只下了一会儿。)

A+得+好 普通话没有类似结构,该结构中的A是性质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性质,“好”是对这一特点或性质的肯定性评价。与其它单音节形容词状态补语不同的是,该结构中“得”与“好”之间不能插入别的程度性修饰成分或者否定副词等,如:

(37)咯件衣裳就是便宜得好。(这件衣服不错,很便宜。)

(38)其老弟勤快得好。(他弟弟不错,很勤快。)

(二)得+程度补语

单音节的程度补语只能用“得”与述语形容词连接,主要有“哑、怪”两个,且搭配很受限制,“怪”只能搭配“丑、臭、懒”等少数几个消极义形容词,“哑”能搭配的则更少 (如“少得哑”),具有习用性。当程度补语是双音节或多音节时(如“出奇、吓人、咬人、该死、该歪、不得了、冇边边、下床不得、要不得哩”等),程度补语标记“得、倒、起”很多时候可以互相替换。这些程度补语所补充说明的述语一般含有消极义。

(39)昨夜头肚子痛得下床不得。(昨晚肚子疼得不得了。)

(40)北京如今热得该死。(北京现在热得不得了。)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2-156.

[2]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J].方言,2001(4):344-354.

[3]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1):24-34.

[4]汪国胜.大冶话做补语的“倒”和后附成分“倒[C]//胡明扬.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南 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49-171.

[5]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317-341.

[6]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97.

猜你喜欢

情状补语助词
从学生作文中审视语言描写的特点
幸福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从进行体“在VP”的英译看“体”范畴表达的主观性
日语中间投助词さ的考察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英语句子中体、时制和情态的语序认知理据探析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