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句子中体、时制和情态的语序认知理据探析

2018-10-29李长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实性情态

李长安

摘 要:语言是人类活动在时间长河里的产物。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语序安排必然要受到特定因素的制约,而制约和支配语言各要素的根本动因就是图式结构。某种要素在历时的演化中形成了特定的基因,因而影响到图式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制约着该要素从语言系统中获得的价值与在共时系统中的使用条件。图式结构就像基因一样支配着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形式。英语句子中的体、时制和情态相对于谓语动词的语序排列,也受到一定图式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情状 体 时制 情态 现实性

一、概说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语言必然会体现出人类对时间的感知。人与人通过语言交流的内容总是脱离不了情状(situation),情状即事件(event) 和事态(state)。在本文,我们将要讨论的就是英语中说话者(speaker)在描述一种情状的时候如何提供时间信息:即情状的体类型、情状发生的时间以及情状的现实状态。这些通用的情状概念,在英语中至少都是部分地借助于语法范畴里的体(aspect)、时制(tense)和情态(modality)来表达的。这三种语法范畴都有一些语言特征。从语法角度来说,体、时制和情态都属于动词复合体(verb complex)。从语义角度来说,体、时制、情态都是和应用于情状的时间概念的表达。

二、体、时制、情态及其语义作用

体,英文是aspect,借自斯拉夫语,其词根spect-有“看”的意思。19世纪初斯拉夫学者就开始使用这个术语。此后,很多学者对体进行了研究,对其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影响较大、最为经典的是Comrie的定义:“体是观察情状的内部时间构成的不同方式”(转引自刘丹青,2008:446)。体分语义体和语法体两种,本文只讨论后者。

从理论角度来看,体是对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观察,而情状内部时间结构可以看作一个实体(entity),可以分为起始、持续和结尾三个阶段,也可以看作具有完整与部分的区分,因此这些完整与部分应看作具备有序的整体性关系。当这些阶段和部分相对稳定地对应着一些语言形式,则这些语言形式也应视为有体系性。所以我们说体是一个体系性的语法范畴。(Taylor,2001:51-65)

时制(tense)的作用是在时间轴上为事件定位。以说话的时间作为参考基点,描述某个事件发生在其前、其中还是其后。时制就是从外部对事件的观察。事件不同于情状,前者具有现实性,后者具有虚拟性。时制不同于体,因为时制属于指示性范畴(deictic category),体属于非指示性范畴,是对情状的内在时间构成的主观切分和认定。

情态(modality)是说话者对事物状态可能性的一种判断(assessment)或持有的态度。根据人对事物不同的情感和意念,情态又可分为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真势情态(alethic modality)、道义情态(denotic modality)等,情态意义属于语义范畴。

体的作用是确定一种情状的时间结构,因此它也是人们所感知的情状的一部分。时制和情态都属于情状的外部因素:它们把一种情状置于某个时间和现实当中。时制表达的是情状的时间,并触发现实状态的概念;情态则是赋予某种情状潜在现实性的某些特征。

三、情状的现实性分类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

不难理解,人们对一种已知的情状是否具有现实性怀有某种基本的兴趣。每当想起、或者谈论各种具体事情的状态,就会根据“现实性”进行判断。这种现实性概念,主要与时间相关。我们把现实性看作是从过去到现在,再进入将来逐步演化的一个过程。在现实性这种逐步演变的模式里,我们把发生在过去的情状归于“已知现实”(known reality);把正在经历的思想、感受或情感,都看作是“直接现实”(immediate reality)的一部分。无论是已知现实还是直接现实,这两者都属于“真实现实”(factual reality)范畴。还有,根据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或多或少能预测到的未来情状可以看作是“预计现实”(projected reality)。在当前或未来可能实现的情状属于“可能现实”(potential reality)。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事件,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事件都属于这个范畴。还有那些仅仅是我们想象或希望的情状属于“虚构现实”(irreality)。

例1:一个婴儿的出生是绝对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情形进行预言的,这种情状属于“预计现实”。作为一个“预计事件”,在句子中就应该采用时制中将来时的形式进行描述:

Our baby will be born in June.

我们的宝贝将在六月份出生。

例2:“可能现实”所涵盖的时间域还具有一种演化动量(evolutionary momentum),這种动量能顺势进入或超出直接现实和预计现实的范畴。比如,说话者可能无法确定将要出生的宝宝是男是女。如果这位准妈妈预计可能要生一个女孩,就会用情态词语来表达:

It may be a girl this time.

这次可能出生的是个女孩。

这种预计现实和可能现实的分界线很模糊。可是,一旦我们把一个事件描述成“模糊情状”,就必须要通过使用时制动词形式或情态动词来表达。

例3:可能现实也可以延伸到虚构现实。比如,上例中的准妈妈可能对于将要出生的婴儿怀有某些希望。她也许会设想一种与现实相反的情状,如:

A)I wish the baby was bigger.

我希望孩子个头更大一点。

这个句子就有虚构现实的状态,或者说她可能在想象一种所希望的情状,如:

B)I wish the baby will grow up fast.

我希望孩子快长大。

这种希望可能会变成现实,因而更接近可能性。在选定某种特定的语言形式的时候,说话者要明确他所说的话在哪种现实情境下可以得到理解:例3-A 中的was将情状和虚构现实相联系,例3-B中的will体现出预计现实或者可能现实。

每一个句子的表达都能体现我们对现实状态的判断,这种判断或者通过时制形式,或者通过情态形式来加以表达。在陈述句里,说话者如果想表达某种情状属于真实现实,就会在句中使用时制动词的过去时或现在时形式;如果说话者想表明其所描述的情状带有预计现实的成分,就会采用时制动词的将来时形式;如果使用了像may这样的情态动词,这就表明说话者是想向听者传达他所描述的情状只有部分正确。

例句:

(a)Bill and Jane got married last year.

(b)Bill and Jane are getting married today.

(c)Bill and Jane will get married next week.

(d)Bill and Jane may be getting married soon.

四、英语句子里的体、时制和情态的语序分析

关于体(aspect)的三种形式,在英语句子里的动词复合体(verb complex)中的时制和情态词都是按固定语序出现的。我们先看两种语法形式的语序。例如:

George was drinking.

这个句子中含有动词过去时was和两个进行体标记be和-ing。这两个体标记和主动词最靠近:屈折标记-ing甚至和动词主干drink融合在一起了,时态标记词was距离主动词drink比屈折标记更远一些。这个语序具有像似性理据,即:体和某种情状的内部结构关联,所以体的各种形式和主动词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情状的时间与外部背景关联,所以表达背景的时态形式离主动词更远一些。

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句子:

George may have been drinking.

句中的情态词may表达的是说话者对于这种情状潜在可能性的判断。相比情状发生的时间,这种主观判断(assessment)和情状之间的关系要更松散一些,因此情态动词和谓语主动词的语序距离也最远。英语句子中的 “情态动词——时制——体”的语序受由它们和主动词形成的近位关系(proximity)的像似性原则所制约。通过下表,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出这三种动词标记与主动词逐步拉开的语序距离,其隐含的理据就是概念范畴和语法范疇的对应。本例中情态动词、时态和体三者的像似性语序可以做如下分析:

此句中的时间是由完成体的have加-en(be-en)形式表现,进行体由be加-ing来表达。在这个句子的结构中,词缀-en和-ing都和动词合为一体,如been和drinking。

五、结语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两个概念的语义或功能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会在语言符号的距离上得到体现。Givon(1985)认为关系越密切,就越可能在词语、词素结构和句法上被靠近放置。(转引自尚新2007:21)我们搞清楚了体、时制和情态与谓语动词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对英语句子表达时间概念的语序排列的深入理解。对于教学也会有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F.Ungerer& H.J.Schmid.认知语言学入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John Haiman.自然句法——像似性与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 尚新.英汉体范畴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现实性情态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考英语情态动词跟踪练习
高考语法分类练习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