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视角下的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的多向度研究》评析

2012-04-07吴晓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本学科学科理论

吴晓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多元视角下的远程教育研究
——《远程教育的多向度研究》评析

吴晓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持续深入的累积过程。20世纪80年代为起步阶段,从80年代初期开始有远程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这一阶段的远程教育研究处于各自为战的零散状态,研究视野比较狭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20世纪90年代为缓慢发展阶段,远程教育研究开始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数量也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研究视角有所扩大但研究选题偏重于具体的实践问题。2000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远程教育研究成果数量剧增,内容涵盖远程教育的学科建设和专业领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研究方法和手段更为先进,一些基础性和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开始在这一阶段启动或完成。

近年来,尽管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推进很快,已经成长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相关研究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的基本建设,还是作为一个实践领域的问题研究,都还处于发展的稚嫩期,尚需经历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体系内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在历史与现实多重视野的回顾与前瞻中以不同的研究取向观照纷繁复杂的远程教育现象世界,藉以获得更丰富、更清晰和更深层的意义建构和合理诠释。

对于远程教育中的问题,特别是重要的关涉社会多方面多领域的问题,人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进行研究。可以说,以不同向度的研究视角观照远程教育问题是该学科领域与生俱来的基因。国际远程教育知名专家鲍尔耶·霍姆伯格在《远距离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对此予以认同: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是一致的,理论工作者的目标是发现解释性的理论(如果可能,确具解释性的理论),实际工作者关注实践应用;学问的使命一方面是理论性的,即给出解释,另一方面则是实践性的,即提供应用和技术。但实际上,远程教育作为一个庞大复杂开放的社会子系统,一方面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系统作为一个社会单元又同外界社会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交换人员、资源和信息,其间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关系与问题繁多而复杂,因此仅仅从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二个维度进行笼统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更多更为精细的视角进行细致深入地考察。

多学科的研究方式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现象。随着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因应社会需求逻辑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现代学科的发展发生了深刻变革,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要求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重新建构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在教育领域内开创独特的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伯顿·克拉克教授。他于1984年出版了《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国内王承绪先生主持编译的汉译本于198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集合了8位学者分别从历史、政治、经济、组织、地位、文化、科学活动、政策等8个学科视角对高等教育的阐释。国内继踵者为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先生及其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集中了相关学者基于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科学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比较教育学等11个学科视角的高等教育观点。当前对多学科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在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包打天下,多个学科所能提供的一些理论观点与方法运用有助于发掘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而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以此避免单一学科视点的单一性和封闭性。

当然,对多学科研究方式的探讨也并非一锤定音、一定不易,对其局限性与存在风险所进行的反思性探讨同时也不绝如缕,共同推动多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这些质疑的声音提出的问题主要有: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学科不应受其他学科的裹挟而成为附庸学科)、如何选择应用多学科研究方式(避免直接搬用、简单拼凑其他成熟学科理论)、多学科研究成果如何相容与整合(避免理论不相容和研究的碎片化)等。对此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包括:坚持以本学科的学科立场为根本,以多学科研究为工具,运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本学科问题;坚持问题研究导向,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挖掘和研究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质性问题,推动本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向前发展;依据本学科问题研究的实际需要从其他学科选择适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以本学科的重要话题为纽带,整合协调源于不同学科视角的理论概括,避免基于不同出发点自说自话的学科壁垒。

新斌同志的这本《远程教育的多向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全书31万字),是他从事远程教育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多年的心血积累所致。作者精心选择从12个不同视角切入展开论述,其中既有从某一学科出发对远程教育某一问题的研究(如基于系统论视角的远程系统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成本-学费机制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远程教育制度研究,基于文化学视角的远程教育文化研究,基于科学学和元科学视角的远程教育元研究等),也有从不同学科出发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如基于发展战略和教育技术视角的依托远程教育的终身教育研究,基于博弈论和经济学视角的远程教育评价研究等),更有从多个侧面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同一视角又细分为若干具体的切入点(如从发展定位、发展理念、发展成效和发展趋向等不同方面对远程教育发展的研究等)。尽管著者有意无意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切入替代了多学科研究的提法,但从不同学科视角揭示事物所呈现或隐藏的不同指向性或不同侧面的多学科研究意蕴则内隐于中。所谓多向度研究,本意即指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方位和层面所开展的研究。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本书基于不同学科视角的系列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视角多元。全书论述范围涉及远程教育的系统研究、发展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终身教育研究、资源研究、制度研究、成本-学费机制研究、自主学习研究、实践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文化研究、元研究等12个不同视角,同一视角又细分为若干具体的切入点,如发展研究就包括系统定位、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理念阐释、开放教育试点成效、开放大学建设等不同切入点,文化研究包括研究进展与展望、文化比较、具体建设实践等内容,质量控制包括博弈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质量追踪等内容,视角与切入点的立意均自觉立足于推进远程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本体逻辑,准确选取远程教育领域有价值的热点、难点和重要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人们厘清并把握远程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深化对其间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有助于一些实质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二是系统深入。从学理层面的概念和理论关系梳理,到问题研究的意义建构,最终关注实践改进的建设性意见的提出,相关研究经历了“理论⇌实践”的多次循环,内涵充实。如远程教育制度研究,在学理层面梳理概念内涵完成意义建构的基础上,构建了远程教育制度评价的基本框架,为远程教育制度评价提供了一般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实践层面给出了具体制度创新的应用个案,因应我国开放大学建设需要明确了开放大学章程建设的基本架构。该项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避免了研究涉及面过窄过偏过于碎片化的倾向,或内容过于宽泛脱离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三是方法适切。有什么样的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应用规范与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到研究的效果。本书系列研究能较好地根据研究选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本身的特性选择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各种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功能,与拟开展研究的实际需要相匹配,或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配合使用,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合理组合实现其功能互补,以期从不同角度获得对问题的更全面探讨。如:成本-学费机制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通过财务数据的统计调查详尽分析多个个案;质量追踪则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使用,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进行数据的多方印证等。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都严格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和规范,以方法的适切运用切实保证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四是富有洞见。相关研究注重文献积累和总结提升,在全面深入把握前人和同行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领域或特定研究专题的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发现尚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基础扎实、视野开阔、问题聚焦,能够体现远程教育的规律性认识,理论性和前瞻性较强,产生了一些富有洞见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远程教育文化研究、开放大学基本法建设、远程教育成本-学费机制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后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第八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并被国内第一部反映目前中国远程教育学术水平的大型丛书《中国远程教育学者文丛》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国研网等收录全文,关于远程教育制度评价的研究成果被全国人大代表服务专区收录全文等。这些成果能够被远程教育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以及权威的二次文献期刊发表,或被科研管理部门授予奖励,本身就是对这些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的一个极其有效的证明。

应当指出的是,基于多学科研究背景的远程教育多向度研究,必须经历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作者以一已之力,穿梭转换于远程教育众多的研究视角之中,一方面确属不易,另一方面在各视角论述的持续深入、整体平衡和系统协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正如作者自承,随着“更多可能的向度或视角的研究,问题有可能会越来越清晰……本书已经完成的多向度分析尽管有其意义,但还显得生疏和粗糙。”运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解决远程教育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的共性问题就是如何以问题为纽带整合协调基于不同学科视角的理论概括,从而获得不同视角研究成果彼此相容与优化整合的“统一场论”——这也是本书作者及更多信奉多学科研究的研究者需要为之付出持续努力的研究基点。

2012-06-25

吴晓波(1965-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本学科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08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述评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