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2012-04-07曾维彪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语言

曾维彪,蒋 旻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曾维彪,蒋 旻*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内涵。宏观模式关注学生的“宏思维”能力培养和“全人”素质;中观模式关注学生各能力间的关系以及获取的序位;微观模式关注学生能力的具体实现。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全人教育;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宏观模式;中观模式;微观模式

近年来,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戴炜栋,2005)。然而,要将英语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化,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亟需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特征

Brieger(1997)认为,商务英语主要包含三个板块: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沟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专业内容(Professional Content)。Alexander(1997)亦认为,商务英语学习包括特定的词汇、商务技能以及以英语为媒介的商务内容。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则将商务英语进一步细化分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特殊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s)。

商务英语人才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实务性特征。即商务英语人才应能迅速理解、适应经贸及涉外商务的真实环境,并知晓所涉商务工作的流程和实操。二是复合性特征。即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复合能力,包括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活动能力,前者包括英语交际能力、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后者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三是多元化特征。不同岗位的自身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匹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商务英语人才主要涉及贸易、营销、管理、翻译等岗位,这些岗位对知识的领域、结构以及能力的层次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教学模式概述

“模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英文对应词为“model”,但其意义更为广泛。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注释是:①(in linguistics)a systematic way of setting out some aspects or features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show their structure or information;②in its wider sense,the term may mean the representation of a theory,e.g.the Aspects Model;③(in language teaching)someone or something which is used as a standard or goal for the learner。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当推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目前学者们对“教学模式”的解释各异,未形成通说(肖礼全,2005)。Richards和Rodgers(1985)根据Anthony's model提出了任何方法(method)都有approach、design、procedure三个层次分类。罗伟(1999)对Richards和Rodgers的设计(design)概念进行了解释:“一种方法的形成,理论上依据某一种模式(approach),通过对相关因素组合设计(design),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procedure)中得以实现。”王才仁(1996)认为教学模式应包含宏观模式(语言教学模式)、中观模式(大纲设计层次模式)和微观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赞同此观点。所以,教学模式可理解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三、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早在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就曾说过:“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体系是一动态系统,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系统动态力度在递增;技术的综合化与精确化发展,促使岗位内涵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就业的市场化,使得人才流动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社会现象。这意味着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蔡元培,1989)。必须坚持“全人教育”(Ron Miller,2007)理念,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因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因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1952)。

因此,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围绕着培养学生成为“全人”进行,以实现“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蔡元培,1989)为目标。鉴于此,应从宏观模式(语言教学模式)、中观模式(大纲设计层次模式)和微观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三个层次来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宏观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语言教学模式)设计

李培根(2009)首次提出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理念。他认为,宏思维是对宏观问题、重大问题、整体联系上的训练和思考,宏思维体现宇宙观、方法观、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宏伟目标,甚至情商,其本质是适应目标需求。李蔚然和朱勤文(2010)进一步指出,宏思维能力为从战略高度思考并提出解决人类社会及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综合性问题、复杂问题、长远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宏观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整体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显然,这种宏思维能力对于人的和谐发展,成为“全人”是不可或缺的。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既学语言(英语语言和商务语言)又学文化(英语语言文化和商务文化),达到既懂语言又熟悉语言背后的文化,才具备相应的宏思维能力。Kenneth Chastain在20世纪70年代曾指出,外语教学中要考虑文化教学,因为与操另一种语言的人进行交往的能力依赖于语言技能和对文化习惯及期望值的理解,而且跨文化理解本身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桂诗春,2002)。Larsen-Freeman(1987)在回顾语言教学法发展时提出,语言教学所涉及的诸领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语言学习者/学习(怎样学),语言、文化(学什么),教师、教学(怎样教)。

邓炎昌和刘润清(1989)则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详细地阐述道:“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谢之君(1999)则用包含与载体概括语言和文化之关系:一方面,文化包括语言,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即语言反映所有文化现象。陆田森(2004)先生亦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教师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学习者不懂文化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学到语言。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 Claire(2000)则更言简意赅,用三个排比句精妙的描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语言表达文化现实、语言体现文化现实、语言象征文化现实。

由此可见,在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同等重要。因此,在宏观上,商务英语教学应坚持“语”、“文”并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支撑的课程体系观和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观(文卫平,2010),注重学生的“宏思维”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全人”。

(二)中观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大纲设计层次模式)设计

能力的内涵有简繁之分,对其获取亦有先后之分,人们不可能对各种能力一蹴而就,同步获得。为使学生有效获得各种能力,就必须在大纲层面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设计、甄选,即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能力)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等。

在教学大纲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作用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其次,在取舍教学内容时,应从职业工作过程(或项目)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专业核心课程应以过程性知识(实践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为辅,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在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同时,还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纵向跨度和横向联系,因为前者可以解决学科发展迅速、信息量激增与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后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微观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要求明确了微观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做”一体化,其内涵为通过实情实景、实练实训,在学中做、在做中练,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教学内容为核心,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里具体体现为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将“教学做”、“演练检”、“讲训考”融为一体。即“教演讲”要与“学做、练训”联结起来,教中学,演中练、讲中训;同时“教演讲”、“学做、练训”要与“检考”结合起来。上述方法的应用因专业和课程不同而异。

Harmer(2000)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语言学习者是否积极投入是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田贵森(2005)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加工者、操作者、发起者、解决问题者等。而教师则是起督促者、咨询者、诊断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的作用。

Nunan(1989)指出,学生英语学习包含两个过程,即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和将所学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在这种内化和外显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而,任务型教学是有效改变学生鲜有机会使用目标语交际的课题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这一模式让教师拥有了全新的角色,如课程设计者和资料提供者(course designer and material provider)、合作者(co1laborator)以及评价者 (evaluator)等 (Dudley Evans&St John,1998)。这与上文田贵森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Skehan(1998)经过研究,提出任务五要素论:有意义;解决某个交际问题(实用性);与真实世界有联系;具有可完成性;具有可评价性。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课堂任务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真实性。将学生置于源于生活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二是互动性。学生通过小组等互动、合作活动,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给定任务,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三是可完成。任务的难度适中,与学生的水平相当,以便学生能够探索方法,完成任务,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实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实操能力。四是学生的主体性。任务的施动者为学生,教师为监督者和指导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英语教学和英语评价是教学过程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有教学就会有后续评价”(方向军,2006)。而且形式单一、以笔试为主的测试不利于发现教学问题,因为英语学习包括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级智慧和策略以及情感态度(孙鸣,2004)。美国心理学Gardner(1983)的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即:语言、数理、空间、音乐、运动、社交和自知等,不同的个体可能擅长于不同的智力学习方式。因此,在英语课堂里,应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应多样化、评价内容多面化,以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英语课堂中的评价主体至少有两个,即指导老师和学生。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是当然之举,其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复赘述。学生参与评价,其作用不亚于指导老师的评价。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小组长对组员评价、(组)互评等。学生自评一方面给予学生自主权,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误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能力。组长评价注重成员平时的表现,能显示学生对各专项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参与和掌握程度,也使学生更关注任务活动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导向功能。小组互评可以带动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协作,创设小组交流的时空,使学生有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机会。这也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潜移默化的过程。

评价内容上的多面性表现为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商务礼仪以及课堂主题内容的正确性等方面。英语语言包括语法与词汇、话语运用、语音语调、互动交际等项目,商务礼仪包括眼神、面部表情、坐姿、站姿、着装等。课堂主题内容包括商务英语演讲、商务英语信函与报告的撰写、信息搜集、团队合作、文秘技能、办公设备操作、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市场调研等。总之,评价体系要实现三个有利于:要有利于学生真正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内涵。宏观模式关注学生的“宏思维”能力培养和“全人”素质;中观模式关注学生各能力间的关系以及获取的序位;微观模式关注学生能力的具体实现。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另外,“能力”的内涵是发展的、动态的,因此,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应是动态的,应与时俱进。

[1]戴炜栋.在第三届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J].外语界,2005,(2):8 -11.

[2]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3]Dudley-Evans,T.&M.J.St 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Alexander,R.Business English in Europe;Student Requirements and Course Delivery[A].In Hewings,M.and Nickerson,C.(eds)Business English:Research into Practice[C].Longman;England,1999;3 -13.

[5]乔伊斯·韦尔.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6]肖礼全.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5).

[7]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8]罗伟.人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本质与模式验证——兼评应惠兰等的主题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9]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0]蔡元培.教育独立议[A].华东师大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1]Ron Miller.学校为何存在?美国文化中的全人教育思潮[M].台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7.

[12]王石川.有感于周济部长谈“立德树人”[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GB/6417166.html.2012 -8-8.

[13]李培根.谈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14]李蔚然,朱勤文.宏思维能力构成与大学生宏思维能力培养的紧迫性[J].理论月刊,2010,(3)

[15]桂诗春.为《语言与文化》所做的序[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6]Larsen-Freeman,Diane.From Unity to Diversity:Twenty-Five Years of Language - Teaching Methodology[J].English Teaching Forum,October,1987,2 -10.

[1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8]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外语界,1999,(1).

[19]Kramsch,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0]陆田森.跨文化交际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

[21]文卫平.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模式[EB/OL].http://www.sinoss.net/qikan/uploadfile/2010/1130/11996.pdf.2012-8-8.

[22]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3]田贵森.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后续评价[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5).

[24]Nunan,Davi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5]Dudley-Evans,T.&M.J.St 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6]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7]方向军.对中学英语测试和评价现状的反思[J].英语考试研究,2006,(4).

[28]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9]浅谈多元智力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EB/OL].http://www.lw54.com/html/sf/lw/2012/0704/499586.html.2012 -7 - /20.

On the Reform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Holistic Education Concept

ZENG Weibiao,JIANG M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l plays a vital role in cultivating Business English majors'abilities.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l should cover three hierarchies,namely,macro-model,meso-model and micro-model.The macro-model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macro - thoughts”and holistic qualities.The meso - model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abilities and the sequence of obtaining them.The micro-model focuses on how to obtain these competences.These three models complement one another and get unified in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abilities.

holistic education;business English;teaching model;macro-model;meso-model;micro-model

G718

A

1009-5152(2012)03-0045-05

2012-08-15

曾维彪(1974-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蒋旻(1980- ),女,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语言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语言是刀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