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戏剧实践的文化价值

2012-04-02曲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昆曲戏剧校园

曲师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高校大学生的戏剧艺术实践,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剧史上,“校园戏剧”曾经享有崇高的地位。中国现代戏剧对西方戏剧的吸收和传播都是从校园戏剧开始的。因此守住校园这块阵地,培养一批喜欢参与戏剧演出的演员和观看戏剧艺术的观众,对戏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一、大学生戏剧实践的传播价值

随着当今科技文明的日益发展,人的道德、尊严、情感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狭窄。当代大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学习功利性越来越强,目标更为明确,一切行为都是指向就业。很多人大学四年就忙着考证了。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也使大学生们身心俱疲,做任何事情都带有很强的功利目的,对现实环境缺乏应有的热情,那种砥砺德行、追求学问和思想自由的大学生活已经与当代大学生渐行渐远。《论语·先进》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古代教育的自由境界,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现在大学校园可以说是五光十色,充满各种诱惑,太自由散漫,却丧失了个性色彩,尤其在一个影像霸权的时代,当电视、电影、网络吸引了人的眼球,占有了人的欲望,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与大众传媒可谓非常亲近,他们是网络写手、歌手、买手等,大学生往往在虚幻的世界里乐此不疲,这实际上是对现实变相的逃避。朱光潜曾说:“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大学生戏剧实践就是大学生活的舞台,这个舞台完全属于大学生自己,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可以表达他们对人生、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尽情去展示个性和理想。不同于网络虚幻的影像世界,这个世界完全是由大学生自己搭建的。虽然没有钱,没有设施,没有服装,没有专业背景,但是全身心的投入让大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真实和价值。2010年7月结束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和校园演员,如川剧《死水微澜》里的女主角由评委会全票通过而获得本届优秀演员奖;中央戏剧学院出演的中文版音乐剧《名扬四海》上演时剧院外排起了长龙。由此,大学生从看客的身份转化为剧中被关注的主角,生活态度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大学生戏剧实践培养着一批有热情、有冲劲的演员群体,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观众群体,这部分年轻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也是将传统戏剧艺术发扬光大的生力军。如我国台湾的大学普遍设立昆曲社团、开设昆曲课程,聘请昆曲专家去讲学,培养了许多昆曲爱好者;有许多昆曲爱好者报考昆曲研究生,撰写昆曲研究论文,昆曲研究的学术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香港的一些大学,甚至尝试用学分制的方式,要求大学生接触欣赏昆曲。著名学者白先勇认为:“没有青年观众,昆曲就没有发展前途。而青年中最重要的大学生群体,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相对较高,应该成为昆曲这支雅乐的支柱群体。因此,昆曲进校园是昆曲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当今两岸四地的学生,也需要接受昆曲这种人文积蕴深厚的艺术教育。”

艺术境界与道德境界其实是相通的。大学生戏剧实践,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艺术化,人生艺术化,是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戏剧艺术中,生命在陶冶中向美德自觉靠拢,向纯净没有丝毫烦扰夹杂的人生境界升华,戏剧审美摆脱了现实的物欲与意识形态的桎梏,超越于现实的各种法则与功利之上,借助于想象的力量,在一个理想的美的空间中构筑着自由、幸福、和谐的艺术世界。舞台艺术实践克服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又是对大学生实践有限性的超越,无形中也对他们目的性的悬置起到一定程度的修正作用。

二、大学生戏剧实践的艺术价值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须与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校园与艺术更为亲近,其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化的过程。大学戏剧艺术实践活动,不止于娱乐,在于为艺术而艺术,也在于为人生的艺术。大学生戏剧实践展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传承传统戏曲艺术,以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形式传达他们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实际上也是大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应是大学生对社会有所担当的表现。中国传统戏剧融诗乐画为一体,诗情画意,美轮美奂,“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妙的艺术享受。白先勇说:“我看昆曲唱这段《游园惊梦》,深深感觉昆曲是我们表演艺术最高贵、最精致的一种形式,它词藻的美、音乐的美、身段的美,可以说别的戏剧形式都比不上,我看了之后叹为观止。”艺术在复现社会现实时,永远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如实的机械的再现,任何再现都是一种创见。成功的创见应是富于想象的,要求创作者本身对生活有敏感细致的观察。如戏剧中的细节描写正需要如此。从细节的这种重想象、虚构、创造的意义上来说,细节就是一种感觉,对感觉的摹画应是个人化的,但又必须是真实的。做到这种感觉即情感的真实和情节的真实对戏剧创作者和演员之间的要求很高。需要我们大学生既参与现实,又要游离于现实之外。但是这种“游离”不是故作高深,相反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浅”。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中说:“文章做与读书人看,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人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戏剧的语言虽浅显却富有滋味,是通过舞台艺术形象让观众去品味人生,是一种有滋味的艺术。

好看就是戏剧的“滋味”。老子认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在老子看来,“无味”之“味”,是滋味的极致,不囿于个别的味道,是各种味道的中和,是味道的和谐一致,是“无味”,其“味”的极致实质就是“道”的显现。王弼《老子注》云:“以恬淡为味。”“无味”是一种“恬淡”之“味”。“道”具有惚恍迷离、不可捉摸的特性,恬淡无味,不可言说,无法以语言逻辑概念分析的方式把握,这即是“道”的特征。把握它的最好方式,只能是“味”,即体味、体验、体悟。因此,好看的戏剧就是要通过音乐、舞蹈和文学这些艺术元素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和人生境界,引导大学生观众去欣赏、揣摩和体验。戏剧优美的艺术形式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引领观者进入简淡悠远的意境,让大学生去品味、体悟,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净化。宗白华说:“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三、大学生戏剧实践的伦理价值

一切为了人和人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漫长历史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主旋律。正因为如此,历来伟大思想家总是以完美的理想召唤着人们。马尔库塞说:“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思想道德的进一步完善。”人的诸多渴望与本能,人的本能的解放,实质上是一条通往审美的道路。中国戏剧美学要求审美意识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注意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反对沉溺于低级无聊的官能享受。老庄所讲的“天人合一”,要求人们必须修身养德,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坚守心灵的宁静才能做到静则生慧。待人不骄不躁,诚恳谦虚,包容万物。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原则,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维护道德伦理原则,以建立起宽容、和谐的社会秩序,这些思想内核将在戏剧艺术世界里构建一个和谐优美的伦理世界,大学生戏剧实践的伦理价值亦在于此。

校园戏剧实践的内容不仅应该好看,而且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内蕴。大学生的戏剧实践应更加关心校园内外的人和世界,直面现实,正确地认识现实矛盾并对其加以否定和克服,进而促进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无情使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追求人的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一旦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还是坚持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社会伦理价值。大学生戏剧实践应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坚守道德的底线,传承人文精神,有勇气和胆量去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敢于承担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

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差异是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是特立独行,有其特殊的魅力,也只有坚守这种魅力才能拥有与人对话的资格,也才拥有与世界对话的资本和媒介。艺术本身都是相通的。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民族艺术实际上都面临着停足不前的困境,培养一批戏剧观众是戏剧艺术得以发展的要务之一,而大学校园是培养戏剧观众的摇篮。昆曲、越剧、锡剧、淮剧、扬州清曲、柳琴戏等传统戏曲是高校戏剧实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中国传统戏剧无论其内容和形式,还是人物刻画、音乐和舞台设计、故事情节等都极具中国文化韵味,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的重要资本。通过校园戏剧实践,传播戏剧艺术和戏剧文化,在喧嚣纷繁的现实世界为戏剧发展保留一块清净之地,为年轻人拓展其文化和艺术的生存空间,必将能迎来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当然校园戏剧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和社会各界艺术家的大力支持,艺术教育实践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会提高大学生素质,而且也必将回馈社会,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高校的戏剧实践,应立足于传统文化,传播戏剧艺术。大学戏剧艺术舞台,是催生戏剧艺术演员和观众的摇篮,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戏剧艺术健康发展的肥沃土壤。高校戏剧演出,对戏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先勇.为逝去的美造像[M]//第六只手指.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2]李渔.闲情偶寄[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昆曲戏剧校园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有趣的戏剧课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戏剧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