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能力角度解读常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向

2012-04-02韩燕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常州文化产业文化

韩燕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文化解读

“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的新兴产业,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通过创意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1]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的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促进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力、扩大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增强文化对产业的辐射力和文化传播的吸引力、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从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1]而文化强国的首要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是价值观体系的创新建设。因为优秀的创意产品不仅传播文化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美国正是通过好莱坞电影和一系列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产品不断向全世界传播美国精神和价值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国文化一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观念。所以,文化实力的强大需要发达的文化产业的支持。发达的文化产业既可以避免本土文化受到其他国家文化产业浪潮的冲击,还可以实现对外传播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实现文化强国的目的。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是实现强大文化实力和发达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中国悠久、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全球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的今天,仅仅依靠这一点并不足够,还需要对文化进行适度的创新。

当一种文化能够不断展现新的活力,不断输出优秀文化元素时,它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才会处于一个更平等的地位,文化的输入与引进才能更理智化。因此,保持文化的开放性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这种开放性是一个双向过程,既包括文化的引进——对异文化元素进行阐释从而让人们理解并有选择地接受,也包括文化的输出——将传统文化以异文化所认可的形式传播给世界。这种在国际交往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异族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求大同存小异的能力被英国学者Bryam M.总结为跨文化能力[2]。

二、提升跨文化认知能力,挖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度的拓展可以通过提高跨文化认知能力实现,即强调对本土文化和异文化的同等学习能力。

(一)发挥跨文化敏感性,捕捉异文化新元素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冲击带来挑战,也带来新鲜事物。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文化才能永葆优势和活力。所以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他文化优势的借鉴,可以弥补或克服自身文化的缺点,甚至将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发挥至极致。要捕捉异文化中的新鲜元素,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敏感性或洞察力。

跨文化敏感性有两个主要特征:开放的思想和灵活变通的能力[3]。其内涵之一就是理解并乐意接受文化差异,同时也能根据文化情境的要求进行合适的调整与改变。这一点,美国的文化产业可谓做到了极致。美国由于历史短暂,文化历史资源有限,于是将创新的目标投向了其他国家的文化经典。好莱坞接连借用中国的文化素材、文化资源,创作了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个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形象,经过美国化的包装和制作,俨然成为了美国电影的新热点。

探究其背后的成功因素,好莱坞敏锐的文化嗅觉是其创意的重要来源。而价值观的调适改编和全球化的表达方式则是创意成为现实的重要途径。《花木兰》中的花木兰早已不是中国人心中那个为家人甘于自我牺牲的孝女,而成了一个追求自我实现、具备美国价值观的西式花木兰,一位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功夫熊猫》则拼贴了西方文化视域中“龙”“功夫”和“熊猫”的文化符号,沿袭好莱坞式的英雄情结,塑造了一个“超人”式的英雄熊猫。当人们在观看这两部影片时,除了主角的外表形象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布景外,已经很难找出其他任何跟中国相关的元素了。

好莱坞的成功经验说明具有对文化元素的敏感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主题公园为例,其实常州没有恐龙化石出土。1996年,原国家地矿部为保护珍贵的远古动植物化石,拟建一个新的博物馆,而且拟将博物馆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相结合,以此来解决传统博物馆的出路问题。嗅觉灵敏的常州及时出击,56具恐龙化石被运到了常州。今天,“中华恐龙园”已成为一座以恐龙为主题,融博物、科普、娱乐、休闲及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

另一方面,敏锐的文化嗅觉还强调对差异性和适应性的敏感度。对异文化的学习要注意价值观差异,学会变通。不能不假思索地对外来文化全盘照搬,要正确挑选有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且不冲突的文化特质加以吸收利用。国外成功的主题公园项目多倾向于利用已有的影响力资源,通过多元信息传达和情感性的表述方式,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迪斯尼乐园里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经典卡通形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更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消费者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这种娱乐模式可以照搬,但情感的联系却无法照搬。所以国内一些主题公园可能通过简单的、功能性的模仿获得短时间的成功,但却无法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品牌效应和消费群体。常州的动漫产业和主题公园的发展也应当从中借鉴,立意于文化内涵的挖掘,开发具有生命力和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元素,而不仅仅是全盘照搬或注重于形式的改变。

(二)发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世代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面对各种文化冲击,保存文化实力的后盾。上文提到的《花木兰》本是取材于中国古代诗歌和民间故事,而《功夫熊猫》的熊猫更是中国文化大使级的形象。可惜的是,这些经典的故事和文化形象本可以凭借其悠远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中国创意的绝佳元素,却在好莱坞大放异彩。好莱坞的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也是从网上获得了河南西峡恐龙蛋和云南禄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资料后,受到极大启发而创意成功的。因此,文化的创新,不仅指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对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的能力。发挥文化自信和自觉,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元素,并与现代背景与技术结合,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光彩,这是文化创新的另一层内涵。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其文化的形成、特点和未来有清醒的认识。体现在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4]6

在目前的中国,谈文化自觉,就是要学会既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势,又能作出客观的反思。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文化现象中各种各类的因素作出分析,找出本民族文化中优秀的具有生命力的基因。要学会反思,用批判的辩证思维重新审视文化现象背后的动机,摒弃脱离时代的落后元素,同时还要学会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弥补或克服自身文化的缺点,实现优秀传统元素的价值提升。

文化的传播有其特殊性,民族色彩浓烈的文化往往更受欢迎。以动漫产业为例,在中国动漫业的发展中保留和发掘本土文化基因,打造民族文化特色,不仅有着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而且迫在眉睫。中国动画也曾在丰厚的本土文化中寻找艺术形象,创作出了一些体现中国本土文化风格的作品,如早期动画作品《九色鹿》《天书奇谈》等。这些作品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和探索,有些直接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造型风格和艺术语言等传统文化特有的表达符号。2011年常州春晖动画以常州篦箕巷为背景、以江南水乡文化为特色推出了《果然一町》3D动画立体版。作品一经推出就被韩国LG电子购作全球卖场样片。这就是成功的例子。再以主题公园为例,如今上海的迪斯尼乐园正在兴建之中,一旦建成,对常州的主题公园势必形成巨大的冲击。面对如此实力雄厚的全球知名品牌和领先的技术水平,要与之抗衡,唯有以我们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卖点。事实上,常州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如舣舟亭、天宁寺、红梅阁的诸多典故;繁荣而精美的文化艺术,比如梳篦文化、乱针绣文化、常州画派等;还有充满历史魅力的名人文化,从春秋季札到齐梁昭明太子萧统以及现代的常州三杰。此外,承载着历史与人文变迁的运河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挖掘的内容。

依托丰富的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合理整合外来文化元素,常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才能实现有底气的创新,有未来的创新。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构建一种文化身份

常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以动漫产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其他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常州是第一批获批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的唯一一个地级市。经过6年的努力,常州原创动画片年生产能力达10 000分钟以上,并有16部动画影片进入了国际市场。常州一年一度的国际动漫产业节已成为在国际上都享有声誉的专业的动漫产品交易平台。在可喜的成绩面前,除了兴奋之外,我们也应当学会反思。

相对而言,常州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比较强调依靠科技创新来拓展文化创意产品的科技内涵。引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中科院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等也是为了依托其在3D数字技术方面的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发展的重点仍然放在引进技术型科研资源,搭建科技公共服务高平台。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形态资源来多维度驱动产业化的发展。只有抓住文化这一核心因素,才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出路所在。此外,中国的现代文化产业也是在整个社会大文化背景下艰难起步的,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在西方设计制造的影响下探索前进,具有相当程度的模仿意味。所以,常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除了技术支撑外,构建一个明确的文化身份同样重要。

常州前市委书记范燕青在提到常州创意产业的发展时曾说过“让‘有文化素质的产品’成为常州的名片”,让来常州的客商感受到他们“是来买文化产品,来感受常州的蓝天、白云和城市文化”。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在2012年度常州创意产业协会第一次会长办公会上也指出,文化产业既要做成品牌,又要形成规模,通过做大做强掌握话语权。这里提到的“有文化素质的产品”和“品牌话语权”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身份,能体现常州特色的一种文化标签。文化身份是文化产业背后传递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特征。它不独立于它所反映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具有的一种标识。对于个体、群体和民族国家,统一的文化身份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5]。实现了文化身份的构建,才能进一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创新价值观体系、面向全球传播的目标。

(二)成为一种文化积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或全球传播,一定要有更为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基础,才可能走得更远。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和堆积,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圈,积淀越深厚,文化圈越古老、越稳定。文化成果经过传播活动而积累、进步,成为不断积累的文化遗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积淀,但这种积淀并不意味着停滞或隔绝。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背景,也为文化产业品牌化、身份化赋予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比如法国的美食、葡萄酒、时装、化妆品和工业设计等,对营造法国形象至关重要,甚至构成不同社会群体对法国文化的痴迷。魅力就来自于背后丰富的文化元素依托和文化内涵的积淀。葡萄酒、时装、奢侈品等通过其品牌形象的塑造,形成具有文化底蕴支持的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法国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积淀,需要在内容和模式上精心规划并规范。根据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的看法,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为:第一,产业定义过泛。许多地方不加分析和区分,将各种文化产业都冠之曰文化创意产业。第二,产业建设过量。一些地方盲目跟风,一哄而起,只重量的扩张,不管质的提升,大量低水平重复投资,同质化现象严重,布局不合理。比如一窝蜂的主题公园建设,一窝蜂的非遗申报。第三,产业创意过滥。照搬国外模式和内容,或相互模仿。比如“云南印象”模式被很多地方沿袭,导致全国出现无数个“××印象”项目。以上问题成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紧扣产业的文化内涵,注重高水平的精品建设,从文化角度对产业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而不是聚焦于短期快速利润的产生。这样才能消除不确定因素,积累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形成有品质的文化积淀。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文化创新。因此抓住文化这一核心要素对产业进行分析与规划,是把握文化创意产业方向的必要途径之一。文化创新的内涵既包括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吸收,也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发掘。我们要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外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文化,激发文化的创新活力;也要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和视野去研究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强国[N].文汇报(上海),2011-12-26(5).

[2]Byram M.Linguistic and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for Building and Citizenship[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10,94(ii):317-321.

[3]Bhawuk D P S,R Brislin.The Measuremen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Using the Concept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2,16:413-436.

[4]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1-6.

[5]石义彬,吴世文.我国大众传媒再现和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研究:基于数字传播和全球传播环境的思考[J].当代传播,2010(5):4-7.

猜你喜欢

常州文化产业文化
常州的早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常州梳篦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