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人的中医养护

2012-03-30赵玉勤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人阴阳低血糖

赵玉勤

糖尿病是一种老年人的多发疾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或乏力,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糖尿病的病因是饮食不节,饮食肥甘厚味,使得体内痰湿内生,壅积化热。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尽早治疗,日久失治的话,常会出现并发症。中医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即“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思想,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来指导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起居,运动调节,增强体质,顺应四时等,可以协调糖尿病人的阴阳,使其阴阳平和,从而协同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与改善[1]。下面简论关于糖尿病人如何中医养护的问题。

1 饮食控制

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素问•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意思是:粮食、肉类、蔬菜、果品等营养各不相同,有主有从,要适当合理搭配,才能补充人体的气血津液,对健康有利。肉食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它的营养是植物蛋白所不能代替的。因为素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而且蛋白质的质量没有动物蛋白好。所以日常饮食中适当进食动物蛋白,对糖尿病人的健康大有益处。

有些日常饮食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如山药小麦粥,作为高纤维食物的小麦,能明显降低血糖,与山药搭配,用于糖尿病心阴虚者,养心阴,止烦渴;山药熟地瘦肉汤,具有滋阴固肾、补脾摄精的功用,适用于糖尿病脾肾俱虚者;菠菜根鸡内金粥可利五脏、止渴润肠、降糖。胡萝卜粳米粥可健脾和胃、下气化滞、明目降压、利尿降糖。一些瓜菜也有助于降血糖,苦瓜、南瓜、冬瓜、萝卜、胡萝卜、蘑菇、芹菜、菠菜、卷心菜、洋葱、豌豆等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糖尿病人是可以适当吃水果的。水果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水果中所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吃水果,而不是要对水果一概排斥。只是糖尿病人对水果的吃法,有些讲究,在进餐后,不能马上吃水果,而应该在两餐之间吃,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状况[2]。

2 适当运动

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适当运动。华佗于《中藏经》中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现代研究表明,适当运动可使体内糖的含量降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并发症,这与中医学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糖尿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运动标准是不疲劳。适合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包括如下情况: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和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血糖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游泳、太极拳、健身操、交谊舞等。其中,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柔和的特点,运动强度小,运动后不疲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为适合[3]。

糖尿病人在运动前,应该做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功能检查。请医生帮助制定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运动。最佳时间:餐后半小时后开始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1h左右为宜,因为此时血糖水平开始升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不主张空腹和餐前运动。每周运动次数应在5次以上。运动强度的一种简单评估方法是运动中达到刚好还能自然交谈的程度,表示强度比较合适。如果运动中有交谈困难,表示运动强度太大,应该降低运动强度。运动会消耗能量,降低血糖,因此运动时应时刻注意低血糖。运动时一定要随身携带甜点等食物以防低血糖的发生,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还能了解哪种运动形式、多大的运动量可降低血糖的幅度。有下列情况存在,应避免剧烈运动,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已出现并发症如糖尿病临床肾病期时,运动会增加蛋白尿,加重肾病的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重时,运动量过大易引起眼底出血。严重高血压和冠心病时,运动易诱发心绞痛和脑出血。此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足部感觉迟钝,可能会因运动而受伤,患者却无法觉察。下肢若有血液循环障碍时,运动可能引起疼痛。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者,因为运动治疗是建立在病情控制良好的基础之上,若病情尚不稳定,血糖波动较大,过高或过低时,都不宜做运动。高血糖时运动会使血糖上升,甚至造成酮症酸中毒;血糖过低时,因运动而使血糖消耗加速,使低血糖更加严重[4]。

3 顺应四时

《内经》中说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强调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联系密切,息息相关,它们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所以,人要想维持身体的健康,人体的生物钟必须与大自然的节律一致,根据自然四时的周期性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例如,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提高人体对外界气候的适应能力,避免引发种种疾病。因此,《素问•四气调神》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强调的是,顺应阴阳四时是人体养生长寿的根本。糖尿病的发生,从内因上来说,是由于体内阴阳水火失去平衡,从而引发的。所以,糖尿病人要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及时调整机体阴阳使之趋于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5]。

总之,糖尿病人要在中医养生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调节饮食,适当运动,顺应四时,做到节阴阳、调刚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才能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与改善。

[1]孙庆华.中医治疗糖尿病33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7):151.

[2]杜寿玢.糖尿病的营养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4):2322-233.

[3]王宝芬.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进展[J].哈尔滨医药,2008,28(1):54-55.

[4]赵宗跃.中国传统养生法的健身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2):88-89.

[5]张兆和,张征宇.《内经》养生学和治未病思想与糖尿病防治[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猜你喜欢

糖尿病人阴阳低血糖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浙大研发 糖尿病人专用稻米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专为糖尿病人设计的可穿戴智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