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增强扫描影像分析

2012-03-30白瑞霞陈金周学儒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局灶结节性低密度

白瑞霞 陈金 周学儒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至今发病原因不清。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逐渐增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FNH患者,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3~73岁,中位年龄38.6岁,体检发现4例,其余20例系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而做检查。24例全部做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1.2 扫描方法

使用TOSHIBA东芝公司Aquilion/16 CT,条件120kV,250mA,0.5s,层厚7mm,以腹部定位片确定扫描之范围。全部患者均平扫后,采用MEDRAD高压注射系统,经前臂3.5mL/s注射碘海醇80~100mL,行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

2 结果

CT平扫,30个FNH病灶多呈多叶状或单发结节肿块,肝左叶11个病灶,肝右叶19个病灶,病灶直径3.3~6.8cm,平均4.2cm。平扫边界清晰,密度稍低的肿块影,30个病灶中:16个病灶呈均匀性低密度,10个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其中11例病灶中部有星芒状更低的密度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16个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0个病灶中等不均匀强化,4个病灶轻度强化,8个病灶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影。静脉期,病灶稍下降,16个病灶密度略高于或等肝实质,14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下降,11个呈星芒状中央瘢痕。

3 讨论

FNH是一类少见的肝细胞来源于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多无临床症状,无恶变倾向[1]。以往曾被命名为局灶性肝硬变,肝脏错构瘤、肝症假瘤等,1958年被Edmondson命名为FNH。目前认为,FNH可能与炎症、创伤等因素导致肝脏局限性血供减少或血管畸形而引起肝细胞萎缩和肝组织代偿性增生有关[2],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样畸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0%无明显自觉症状[3],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主要发生于20~50岁,以女性多见,常为孤立性结节,也可多发。病灶与周边肝细胞界面清楚,偶见假包膜。病理特征:以中央或稍偏心的星芒状瘢痕组织为核心,向周边放射性分隔增生的肝细胞结节,核心及分隔内有一条或数条厚壁动脉血管,伴有增生的胆管及淋巴细胞浸润,实质部分为正常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组成。

CT检查在平扫时显示低密度影无肝硬变征象,出现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后病灶显著均匀充填[4]。在动脉期可显示中央低密度的星芒状瘢痕为CT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早期肿块呈快速明显的均匀强化(动脉期和门静脉早期),在门静脉后期或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迅速退出呈等密度。这种强化特征是由于FNH有丰富的动脉血供及大的引流静脉和血窦。中心或偏心瘢痕及放射状纤维分隔,因其内大量畸形血管聚集及增生肝管的炎性水肿,在动态增强过程中呈逐渐延迟强化,为对比剂在瘢痕结缔组织内的集聚所致。本组24例30个病灶在注射造影剂后行三期动态扫描中:16例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0个病灶:中等不均匀强化,4个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11例病灶中显示有星芒状瘢痕,中央瘢痕出现延迟强化。所以FNH以动脉期除瘢痕外的显著均匀强化和瘢痕的延迟性强化为特征性的表现,具有了这些征象,就提示了FNH的诊断。不过还有部分不典型患者,动脉期强化不太明显,病灶中央无星芒状瘢痕,FNH出现的假包膜主要是病症四周受压肝间质增厚,纤维化并且发生玻璃样变性所致,假包膜样结构组成可能多样化,CT诊断较困难,要结合病理活检才能诊断。

4 鉴别诊断

4.1 肝细胞性肝癌(HCC)

①FNH以青壮年多见,HCC以中老年多见。②FNH大多没有肝炎、肝硬化病史,且肝功能正常,而HCC则相反。③FNH及HCC均有肝动脉供血,FNH内动脉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HCC内血管迂曲不规则,伴有动-静脉瘘。④FNH多呈“快进慢出”的增强方式,瘢痕延迟增强,而HCC的强化多为“快进快出”,较大HCC内多见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无增强。⑤HCC可见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征象,而FNH无此征象。临床上甲胎球蛋白异常可作为鉴别点。

4.2 肝细胞腺瘤

肝细胞腺瘤是较少见的肝良性肿瘤,瘤体一般较大,内部易出血,其与FNH的CT表现较相似,其主要鉴别点在于FNH强化延迟,其病灶中心可出现瘢痕组织的强化,而肝细胞瘤在延迟期表现为稍低密度影,腺瘤有时因出血坏死而呈囊性变,若新鲜出血为高密度影。

总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是诊断FNH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检查方法,诊断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1]忠良,宋天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特征—中央瘢痕征[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7):857-859.

[2]吴孟超. 肝脏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86-387.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上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41-1342.

[4]刘连新,宋宣,袁斌,等.肝脏局灶性结节的增生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2):133-134.

猜你喜欢

局灶结节性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