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2-03-30李祥张世华汤建华王晓雁闻红贵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后路椎管脊髓

李祥 张世华 汤建华 王晓雁 闻红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意外,工业建筑事故、自然灾害,运动所造成的复杂创伤越来越多,其中脊柱创伤占很大的比重,因其临床并发症(如脊髓、马尾损伤)后果严重,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损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急性脊柱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笔者就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的37例脊柱创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男24例,女11例,年龄17~58岁,平均31.5岁;其中交通意外伤14例,重物压伤3例,高处坠落伤17例,钝器击伤1例;受伤到治疗时间:6h内6例,6h~1d18例,1d~1w11例。

1.2 手术方法 受损椎体为T11、T12、L1的7例患者,行后路Luque棒4例,后路长节段RF棒3例;受损椎体为T11、L2的7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例,后路长节段RF棒3例;腰椎受损患者行加长RF棒10例,用4组AF棒固定6例。

1.3 术后观察指标 术后复诊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的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影像学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X线平片、CT及MRI检查。7例患者受损椎体为T11、T12、L1,其中1例截瘫、6例不全瘫;7例患者受损椎体为T11、L2,其中2例截瘫、5例不全瘫,1例脊髓无损害;6例患者受损椎体为T12、L3,其中1例截瘫、3例不全瘫,2例脊髓无损害;9例患者受损椎体为L1、L4,其中6例不全瘫,3例脊髓无损害;6例患者受损椎体为L2、L3,其中4例不全瘫,2例脊髓无损害。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其中爆裂型26例,压缩型7例,骨折脱位型2例。

2.2 手术结果 3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4例截瘫患者2例感觉截瘫平面下降1~2个脊椎节段,肌力恢复1级左右,9例不完全性截瘫,感觉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恢复肌力3级左右,AF棒固定患者成角畸形、椎体脱位基本纠正,RF棒固定患者,2例出现骨折复位不理想,未消除成角畸形。所有患者未发现断钉、脱钉现象,未发生术后感染,术后卧床时间平均42d。

2.3 35例患者手术前Frankel评分为(3.8±1.4),术后6个月复诊Frankel评分为(6.2±1.5),经统计学分析,t=6.92,P<0.001,差异有显著性。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 13例,D级7例,E级5例,术后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15例,E级8例,除2例A级、2例B级未恢复,其他均有1~3级恢复。

3 讨论

脊柱骨折和脱位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在脊柱创伤中,不足10%合并脊髓损伤,但其预后是极为严重的。对于有脊柱损伤的伤员,从其被救护、转送和检查治疗都应高度警惕和注意预防脊髓损伤的可能性。脊柱创伤多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急救过程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电监测。

脊柱创伤的诊断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各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骨折类型的判断如爆裂型以CT最有优势[1],椎体及其附件的骨折均能清楚的显示,可以明确骨折的稳定性[2],椎体压缩的程度及碎骨侵入椎管的情况也可通过三维重建多平面技术判断。MRI对脊髓、神经根、椎间盘及其他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显著优于CT[3-4]。

明显的骨折移位将造成脊髓损伤,特别是在下颈椎、胸椎、胸腰椎交界处,椎管容积相对较小,椎体移位后易发生高位截瘫(多见于颈5~6水平损伤)和低位截瘫(多见于胸11至腰1水平损伤)。胸腰椎骨折在脊柱创伤中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3%~5%,且多合并脊髓神经损伤[5],对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应早期手术,防止骨痂形成,据笔者临床经验早期治疗患者,复位效果较好,恢复较快,骨髓的有效减压、重建椎管内径并恢复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包括前路与后路手术,各有其优劣,手术方法的选择应参考患者骨折类型,内固定器的特点,首先:手术入路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骨折后时间,后路手术 解剖较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较容易,适用于大多数脊柱骨折,前路手术适合于脊髓损伤后有前脊髓综合征者或有骨片游离至椎管前方的严重爆裂骨折或陈旧性爆裂骨折并不全瘫者;后路手术后,前方致压未解除者或前方致压的迟发性不全瘫者也实用于前路手术,内固定器械选择关键点在于椎弓根定位及骨折整复。合适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是很有意义的。

[1]刘俊.急性脊柱创伤诊断以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3-124.

[2]张雪哲.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2(1):60.

[3]陈红桃,杨柯,曹新生.脊柱创伤的低场MRI诊断[J].包头医学,2009,33(4):206-207.

[4]齐延洪.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2):1012.

[5]曾周景,叶建华,唐桂阳.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Ⅳ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4):384-385.

猜你喜欢

后路椎管脊髓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