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

2012-03-15

化学教与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季 勇

(张家港市妙桥中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15)

STS 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30年左右了,教学也日益关注生活情境的创设了。在教学环境中贯彻生活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将理论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缩短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对相关现象探索原理的过程。

化学教学中可以创设的教学环境: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在教学中能够贯彻以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组织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生活知识为载体,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为此我觉得应该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生活知识的发现

生活知识隐匿于生活实践之中,在教科书、巩固练习上有一定量的生活情境的图片、实例,但未必符合实际的教学设计,符合当地学生的认知基础,所以要求教师多渠道地去挖掘更为有效的生活情境。

1.教科书

沪教版的教科书的插图较多,大部分的图片比较新颖,而且贴近生活,可以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应用书本的内容展开教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新学科,生活经验又有限,对科技的发展知道的较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一些实例感觉与学生的基础跨越太大,可以稍作修改使用。例如:在讲到“石灰石利用”时的图片(如图1),只提到了碳酸钙工业上的某些用途,这和初三学生的生活知识离得太远,接受起来有点生硬,所以在上课时我利用ppt 展现给学生的是碳酸钙的用途的图片(如图2),让学生多角度的从生活中体验碳酸钙的真实存在,彰显学习的实际意义。

有些图片在教学时做适当地修改会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在“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教学中,教科书上出现的是如图3、图4 的图片,这两幅图可比性不强,如果将它改成图4、图5 更能起到得出结论的目的。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学校资料室

学校订阅的资料,有的资料是化学学科最近科研的报道,有的则是对于教学经验的探讨,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3.同行的交流

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不一样的,每位教师对同一知识点的教学,采用的教学实例和讲解角度可能是不同的,借鉴别人的思路,尤其是别人已经成功的教学实例来填充自己的教学,可以缩短自己的摸索过程。

例如来我校借班上课的X 老师,将酸碱盐的复习课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厨房中的酸碱盐》,学生、听课老师一看到课题就联想到了厨房中相关的物品,像醋酸、食盐、纯碱等等,然后引出问题——怎样区分食盐、纯碱,进而引出酸碱盐性质的复习等。有了这样的启发,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尝试着将课题尽可能的生活化,例如,我将《金属的锈蚀》这一节,改成了《厨房中的铁制品》,这样以学生熟悉的厨房中的铁制品,作为讨论的模版,使得知识点更加容易展开,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

4.进修学习

在潜心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引领专家的先进的理念,完善知识体系,理清教学思路,提升业务素养。

靠教学中积累的知识是零散的,而在进修的学习中,指导老师对她n年教学经验的概括、整理、传授,可以使得教学的理论更为系统化。尤其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学习后更为完善,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在2012年国家远程化学骨干教师教学培训中,通过北师大王磊教授等专家对考纲解读的学习,通过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的传授,通过学习过程的反思,使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再次得到提升。在培训之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死抠书本,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为目标展开教学,课堂往往呆板;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有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有个低的知识门槛,有个好的知识载体,所以想的最多的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生活经验、逻辑推理能力结合起来逐层展开教学。

5.网络

网络上的信息数不胜数,在百度中输入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就会出现许多的与之相关的信息。要做的就是挑选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容易接受的文字、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对他们进行加工变成真正课堂上的教学资料。

6.生活

和学生最为贴近生活情境,是学生的生活周边耳濡目染的事物。生活中化学情境无处不在,但是要把化学现象提炼出来,成为课堂的实例,还是需要平时的观察和分析,将生活中的事物和教学的情境联系起来,用一种化学教学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事物。例如讲到“合金”的时候,手边有钛制的眼镜(钛合金)、用于固定断肢的钛金属棒,将它们带进课堂,有助于学生了解这种新金属的理化性质;再比如在讲到“物质溶解”中的溶液性质的时候,天已经凉了,温度可能已经达到0℃以下了,但是为什么还没有结冰,就以学校周边的河水为例,这样让学生更有生活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生活知识的加工

与这一生活知识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往往是一类知识的复合体,得进一步地研究它的工作原理或性质,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提炼出来。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尤其是让知识的展开具备延续性,让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生活知识的汲取中,由浅入深地获取知识,逐渐实现知识的升华。

利用各种途径获得生活知识的零散的资料,按照原有教学设计的思路,对这些资料进行挑选,按照课时的进程,将各个原本没有联系的生活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生成新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上“石灰石的利用”时,分析需要传授的碳酸钙、熟石灰、生石灰三者之间的转变关系,然后选择可以串联起三者关系的生活实例作为知识的载体——海苔中的干燥剂,以生石灰吸水变质成熟石灰、熟石灰与二氧化碳相作用变质变为碳酸钙为线索,将三者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延续性。

三、生活知识的呈现

在将事物或现象进行仔细的分析后,用简练的语言把它以问题形式、图片形式、视频播报或者实验探究等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知识探究的欲望。

1.问题形式

明确前后知识点的关系,用问题形式将生活知识串联起来呈现给学生。例如在上“石灰石的利用”这一节时,以观察白色的粉末——生石灰(波力海苔干燥剂),引出生石灰物理性质的探讨;通过它的用途,得出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引出生石灰化学性质、用途的探讨;由它与水的生成物——熟石灰,引出熟石灰物理性质的探讨; 由学生熟悉的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引出对熟石灰的化学性质、用途的探讨;通过观察实验生成的碳酸钙,引出碳酸钙物理性质的探讨;比较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引出在碳酸钙的化学性质、自然存在、用途的探讨。

2.图片形式

虽然只是将知识点以不会变化的图片形式展现给学生,但抽象的讲授,不足以加深印象。多张图片多角度的展现知识点,可以从多个角度阐明知识点。例如“石灰石的利用”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就可以用多张跟碳酸钙相关的物质图片来阐明碳酸钙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3.视频形式

有的生活实例或实验演示的时间过长或条件不足,可以用视频来弥补呆板的图片不能说明的细节问题,而且科普类视频的解说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例如在讲述氧气能够帮助呼吸时,学校的实验条件不够,而且课堂的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小白鼠的缺氧实验就利用视频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理解小白鼠死亡的真正原因。又比如在讲解影响气体溶解的因素时,让学生观察夏天鱼浮头的视频,理解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原因,让知识更为直观,更能激起学生寻求新的化学知识的欲望。

4.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尽可能地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替代。例如,物质的分散实验,在新课之前,可以用学生自带的玻璃杯、筷子、食用油、食盐、味精、酱油等厨房中常见的物质,进行探究实验。再比如,物质的酸碱性测定,可以让学生自带酸果汁或家中的常备液体,进行实验,加强对家中试剂的酸碱性的印象,以更好的使用它们。

四、生活知识的衍生

如果只是将生活知识呈现给学生,就事论事,那么对于知识的传授可能就过于肤浅了,所以在呈现给学生后,要利用学生已有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地挖掘深层次的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更为系统化,实现知识的完整性。例如在呈现“鱼浮头”的时候,阐述了影响氧气溶解的温度因素,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还知道“鱼浮头”一般发生在早晨,经过讨论得出这一现象与光合作用的时间有关系,实现知识的前后联系,使知识更为完整。

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只是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得到的真实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一如既往地研究,继续用生活知识武装自己的教学情境。

猜你喜欢

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碳酸钙三级红外光谱研究
广西扶绥县拟投资105亿年产600万t碳酸钙
用转炉渣和熟石灰制备高炉煤气脱氯剂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在水基钻井液的应用研究
奶牛干粪作为卧床垫料使用方法研究
HPLC-ELSD法同时测定鹿角霜中碳酸钙和磷酸钙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熟石灰施用对土壤pH及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消毒巧用生石灰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