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

2012-03-15朱广辉

化学教与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网络图知识结构建构

朱广辉

(高邮市甘垛镇初中分校 江苏 高邮 225636)

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点很多,学生感到无序,知识点处于散乱、零星状态,把握不了要点,不是“摸不着边”,就是“头脑发胀”;复习时,教师又通常把每章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或者采用“划书本”的方法,没有新奇感,容易感到沉闷、枯燥,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一步到位”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近些年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担心影响课堂效率,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应用现成的化学知识网络图进行教学,上课时,看起来高效、严谨、逻辑性强,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是云里雾里,就是过目就忘,不能真正在自己的心中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自己对知识正确认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因此,创新性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来构建。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要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需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却苦于不会进行“分析、对比、综合、类归、联想”,难以形成知识体系,不善于构建知识网络。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较弱,要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指导,传授给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组块与化学知识网络的策略和方法。

一、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一般过程

构建知识网络,先要让学生认识知识网络图,理解知识网络化可帮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更需了解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一般过程。

1.准备阶段

选定知识范围,罗列知识点,理清错综复杂的纵横关系,让要构建的知识大体在自己心目中有一个轮廓。学生还要学会使用图形、符号等个性元素,如,“——”表示相互关系,“→”表示衍变关系等。

2.构建阶段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将各章节中一些分散的“点”连成“线”,对化学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加工、整理和组织,使之系统化,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其实,要想构建有序的知识网络,就需寻求知识主线,若把知识比喻成一座房子,主线就是起支撑作用的大梁,每一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主线很明确,只有围绕知识主线,通过联想,进行归纳,依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建构知识树(或其他形式),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3.交流阶段

建构以后,学生期待自己的成果得到展示交流。为了促进学生交流,绘制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以发挥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小组成员的智慧才能;每小组之间还要进行交流传阅,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适当展示优秀的知识网络图供大家学习,通过对比分析,要求学生能指出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存在哪些不足和优点,以取长补短;老师再进行适度的评价、点拨,更有利于知识网络图的完善,提升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能力。

4.整合阶段

展示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网络的认识,理解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修改完善知识网络,还可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网络“联网”,使小网络变成大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

二、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模式

化学知识“网络化”,可以按章节绘网络,也可按单元来设计。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是对化学知识的一种精细加工,需要在化学知识点之间“搭桥”——建立联系;构建过程应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联想,对知识重新排列组合,达到知识精炼化、条理化、网络化。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依据逻辑关系来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通过联想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外在联系,但是,限于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不能过分苛求学生一定要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按照知识间逻辑关系来构建化学知识脉络,只需学生知道化学知识点间的“桥接”方式,即知识点联系方式,就可以了;为了便于学生模仿,学习绘制知识网络图,教师可直接展示一些化学知识网络图,让学生了解不同构建模式,并加以引导、点拨。笔者总结了一些将化学知识组块构建成网络的方式,而这些“构建模式”并没有严格按照知识间逻辑关系来运作,主要是考虑学生能否理解接受。以下构建模式,仅供大家参考。

1.串联式

在教学中,及时复习、激活原有知识,注意寻找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或通过进行联想,或依据各知识点及物质之间的衍变关系等,将知识点串联成线。

水污染→途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污染治理

Cu→CuO→Cu(OH)2→CuSO4

2.并联式

要善于归类,将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重新归类,也可依据知识间并列关系和隶属关系将知识点分成块,构成网。

3.交叉式

这里并不一定是指逻辑关系中的交叉关系,而是知识点间建构成网络的一种方式,可以表示交叉关系,相互关系等。

4.发散(会聚)式

通过联想,注重发散思维,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可由某类物质发散各物质的性质而形成面,由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形成网。

5.流程式

通过联想、归纳、演绎、推理,将知识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用近似工业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互相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学生可以绘制成中规中矩式(图1),也可涂鸦式(图2),还可艺术化,添加色彩,具有艺术效果,醒目,有趣(图3、4)。

图1

图2

图3

图4

2.构建知识网络,不可“贪大求全”,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体系构建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根据不同的课程标准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引领学生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网络。

3.要引导学生明确主线,先粗线条勾勒出知识主干,逐一回忆每一主线知识所派生出的分支知识,并不断把知识点细化、具体化,否则,主次不分,在学生脑中就不能形成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细化整合,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了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1] 窦洪庚.构建化学知识组块与知识网络的策略初探[J].化学教育,2004,(4)

[2] 薛春兰.化学单元复习课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0)

猜你喜欢

网络图知识结构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与控制算法理论研究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网络图在汽修业中应用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