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供应链融资研究的主题、理论及方法述评

2012-03-12韦克游张连云张敬石

统计与决策 2012年16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管理学供应链

韦克游,张连云,郭 沛,张敬石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邕江大学,南宁530200)

1 数据收集和成果统计

1.1 数据收集

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问题和金融问题的交叉领域,其中供应链主要是管理学学科的,而融资则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在数据生成过程中,笔者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作为依据,选择CSSCI所公布的管理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的来源期刊作为文献来源,其中管理学学科共计26种,经济学类核心期刊72种。以上98种期刊所刊载的相关论文基本可以代表国内学界在供应链融资领域的研究水平。

对相关论文的精心收集,本文依托“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平台学术文献总库高级搜索功能,逐一把CSSCI经济学和管理学来源期刊作为搜索的“来源文献”,并精心设计搜索词,在高级搜索栏按“题名”、“主题”、“关键词”进行检索,查询日期不作设定,并把查询到的相关论文下载,然后进行全文阅读,剔除无关和重复的文献。

1.2 成果统计

经过查阅,截至2011年4月,共有相关论文158篇,这些论文在各来源期刊上分布并不均衡,在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科之间的分布也极为不均衡,管理学来源期刊论文分布密度相对较高,26种期刊就占88篇(平均每种3.38篇),而经济学72种来源期刊只占70篇(平均每种0.97篇),前者是后者的3.48倍,说明目前供应链融资研究的学科属性主要集中于管理学科。

从表1可看出,我国对于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始兴于2000年以后,虽然上世纪90年代有个别研究偶尔提及,但也只是只言片语,零零星星,直至2000以后才开始出现相关的研究论文,且呈逐年上升之势。

图1显示,经济学期刊的相关论文虽然较少,但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8年至2010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大幅上升,这些论文主要分布在金融类期刊上,其原因应是当是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学界对供应链融资的关注所致,因研究成果发表与现实情况之间有一段时差,即研究成果对现实反应的滞后性,所以两者在时间上不完全同步。

表1 国内供应链融资论文年度分布情况(1980~2011年)

图1 CSSCI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供应链融资论文数量年度变动趋势

2 供应链融资研究主题

2.1 研究主题分类

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针对供应链融资主题分类的研究,但与之相关的供应链的研究主题,目前有很多种分类标准。Gubi在以北欧五国的71篇供应链博士论文为基础的研究中总结出,目前供应链的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客户需求、战略资源、联合网络、精密与敏捷制造、环境、供应链设计、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虚拟企业上。Croom在总结数百篇论文后认为供应链的研究主题可分为战略管理、伙伴关系、物流、最优化、市场及组织。季绍波等人将供应链研究主题分为67类。

笔者以所收集的发表于CSSCI管理类和经济类期刊上的有关供应链融资论文为基础,总结整理以上的研究成果,根据最小主题重叠的原则及最大涵盖面原则,同时综合参考了国内外对供应链研究的各种分类标准,提出供应链融资研究的分类体系(表2)。该体系经过本次分类实证,基本可以保证将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研究主题涵盖在内。

2.2 研究主题统计分析

表2表明,供应链融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的同时,研究内容表现出散中有聚,主要集中在管理战略、治理机制、供应链融资产品、业务、工具的开发创新、供应链融资环境、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等领域,累计达68.36%,而组织、绩效评价、农村农业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学科、市场及行业环境、供应链融资、过程的协调、管理与控制等领域,则比较薄弱,累计只达26.57%,其中尤为薄弱的是绩效评价和供应链融资学科,分别只占2.53%和3.16%,过程的协调、管理与控制和供应链融资组织应是供应链融资学科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但这两方面的研究所占比重仍然很低,分别为6.33%和6.96%,这与该领域的重要性显然很不相称。

表2 国内供应链融资研究主题分类及统计

由于供应链融资实践在中国刚起步,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研究比较滞后,学科建设刚刚起步,目前的研究状况还难以明确供应链融资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研究主题多样化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其学科范式、知识样式、话语体系也将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确立的过程;同时,也不能根据目前研究比例之高低来判断某一领域是否重要或重要程度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3 供应链融资研究基础理论

3.1 基础理论分类

目前国内外对供应链融资的基础理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只停留在供应链的层面上,Saunders认为,供应链为工业经济、系统动力学、市场学以及组织间行为学的延续;Croom认为供应链研究的基础理论包括采购、供应、物流及运输、系统工程、战略管理等一系列基础理论。Chen在总结了400多篇供应链研究论文后确认,目前供应链研究尚缺乏统一的基础理论体系,而供应链的研究发展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基础理论体系来理解供应链现象。针对供应链融资研究缺乏明确的基础理论体系的现状,笔者以所收集CSSCI管理学和经济学来源期刊158篇有关供应链融资论文为基础,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基础理论的阐述,提出了适合国内目前研究现状的供应链融资基础理论分类体系(表3)。

3.2 基础理论统计分析

表3表明,从学科门类来看,供应链融资研究基础理论体系主要分布在金融学(其实属于应用经济学领域,因比重较大,故单独列出)和管理学领域,分别达到43.04%和29.11%,说明在我国供应链融资学科属性主要被归于金融学和管理学的学科范畴,而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和数学的基础理论也占一定比例,表明供应链融资问题正朝着多学科方向和多种理论复合使用的方向发展,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的应用学科,要形成自身完备的理论基础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研究的基础理论呈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这与供应链融资问题本身属于交叉学科有关。

从二级学科来看,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的基础理论比较分散,正朝多学科方向发展,未出现集中或极化现象。其中对系统管理、战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金融风险管理学、金融制度学、公司金融学等学科基础理论运用得相对较多,累计达43.03%。这种基础理论多样化的研究局面表明,供应链融资学科话语方式正呈现出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其学科话语体系的确立将遵循着一个不同学科理论相互激荡的演进路径。

表3 国内供应链融资研究基础理论分类及统计

总的看来,供应链融资在中国远未形成自身完备的理论体系。Culnan和Farhoomand等学者所认为的成熟的学科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虽然目前供应链融资学科的基础理论呈现出大类集中小类分散的局面,但这种情形不能说明供应链融资学科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而是处于探索阶段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科观念虽然逐渐形成,但远未成熟,其学科化过程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4 供应链融资研究方法

尽管研究方法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笔者基于这四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结合国内供应链融资研究的方法特点,借鉴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分类体系,提出我国供应链融资研究方法的分类框架(见表4)。

表4 我国供应链融资研究方法分类及统计

从表4看,我国供应链融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中,非实证方法与实证方法的采用比例不相上下,非实证方法为53.16%,实证研究方法为46.84%,前者略多于后者。这表明我国供应链融资研究的学科范式是一个理论思辨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过程。而在定性与定量的相关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供应链融资学科是新生学科,供应链融资研究在中国比较年轻,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学术问题多以面的定性形式出现,而尚未深入到点的量化层次。二是供应链融资实践或应用在中国实业界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相关的实践数据较少,可量化的研究内容不多。三是实业界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面上的定性的战略问题,而不是点上的量化的精化深化问题,因此对量化研究的价值判断、接受认同或配合反馈程度不高。四是由于缺乏成熟完备的理论体系,从而导致定量研究在技能上有所欠缺;五是理论基础和研究主题影响研究方法,从表4的统计结果来看,采用定性研究比较符合主题和理论的特性及需要。同时,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研究密切相关,科学上的定量方法是伴随着实验方法而产生的,而供应链融资问题的新生及摸索和社会科学性质使得这方面研究与科学实验关系不大。

从细化的方法来看,基于经验的描述、分析、归纳与论述、观点阐明的方法和概念性的(包括概念框架、概念模型、概念综述)、概念应用性的(概念框架及其应用)和观点表述方法相对较多,分别为24.68%、15.19%、15.82%和12.66%,累计达68.35%。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供应链融资研究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健全。因此,相关研究不得不从对实事经验描述分析和对学科理论的概念性探讨入手。

当然,研究方法没有优劣之分,采用何种方法,除了受到学科理论发展程度、实践需要及发展程度、既有理论及研究技能、理论基础及研究主题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具体的研究目的、环境与研究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表明我国供应链融资学科的知识样式正呈现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趋向。

[1]Croom,S.,P.Romano,M.Giannakis.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Iiterature Re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2000,(6).

[2]Saunders,M.J.Strategic pur 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London:Pitman,1997.

[3]Saunders,M.J.Making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Actions in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Z].Naples:Proceedings of SixthInter⁃national IPSERA Conference,1997.

[4]Chen,I.J.,A.Paulraj,A.A.Lado.Strategic 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4,(22).

[5]Culnan,M.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72-1982:A co-Citation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6,32,(2).

[6]Farhoomand,A.F.,D.H.Drury.A Historiographical Exa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J].Communication of the AIS,1999,(1).

[7]Laudan,L.Science and Values:An Essay on the Aims of Science and their Role in Scientific Debate[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8]Gubi,E.,J.S.Arlbjrn,J.Johansen.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I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Review of Scandinavian Contribu⁃tions from 1990 to 2001[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03,(10).

[9]成思危.探索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道路[J].管理评论,2004.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管理学供应链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