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调周法在治疗月经病中的运用

2012-01-28刘英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胞宫月经周期阴阳

刘英莲 黄 礼*

(1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口571101;2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海口571100)

中药调周法在治疗月经病中的运用

刘英莲1黄 礼2*

(1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口571101;2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海口571100)

通过探讨中药调周法在月经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阐述其七大运用原则及其规律;以期为优化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病提供参考。

中药调周法;月经病;运用规律;中医文献

中药调周法是在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疗法之一。自提出到广泛运用已40多年,此法不仅吸取了中医传统理法方药的长处,同时渗入了现代妇产科理论,临床运用证明对纠正排卵功能失调,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疗效较好。该法治疗月经病,是基于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阴阳气血消长变化和肾—天癸—冲任—胞宫在月经产生机理中的重要作用,调周即通过对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阴阳气血波动状态进行调整,以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恢复正常的动态平衡。

笔者通过系统研究各个医家对中药调周法的临床运用,归纳出本法在月经病中的治疗原则,阐明了其运用规律,供同道参考。

1 病证结合调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部分,是辨证与施治两个环节间的密切联系和高度统一,其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月经病的论治中,采用“病证合一”的形式,一般先辨病,后辨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疾病,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治疗时既要注意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着重于改善机体全身的功能,又要注意调节冲任,纠正卵巢局部的功能紊乱,辨证地处理好调节阴阳与治病的相互关系。

2 通调气血为先

人体之气血宜畅行而恶郁滞。《校注妇人良方产宝方序论》日:“血气宜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而豁成孕。”故气血畅行是行经受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中药调周法中,自始至终使用通调气血之品,如当归、丹参、制香附等以利气血畅行。

3 补肾疏肝调周

3.1 补肾调周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长;二七……,故形坏而无子也。”认为肾气是生长发育的根本;而《傅青主女科》亦提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充,应时而下”。月经周期是肾之阴阳气血由满而溢、由藏而泻的循环过程。因此,补肾在疾病治疗中起着基本的作用,亦是中药调周法的基础治法,如马氏[1]等创立“三补肾阴,一补肾阳,兼以活血通经”法,用于治疗闭经,多获得较好的疗效。

3.2 疏肝调周 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妇女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又容易情绪激动或多抑,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而经病由生。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满,且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因此,在疏肝的基础上调周,能事半功倍。如班氏[2]在治疗过程中,体现“治经须理气,疏肝经自调”的原则。其治疗月经病,常在经后期既用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异功散之类温肾补脾,以资经源,又佐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补而不滞;经前既用调肝理气之品,又选活血行瘀之品,使气血调和,经候如期。经行则常用四物汤加鸡血藤、丹参、川断、益母草活血化瘀,因势利导,使经血畅行而无留瘀为患。

4 注重阴阳互根

唐代王冰在注解《素问》时,提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为治疗原则,达到疾病向愈的目的。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衰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此时应按《景岳全书》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来治疗。如经后期虽是阴精恢复阶段,但加入补肾助阳的仙茅、淫羊藿,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而经前期的补肾阳之品中加入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之品,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5 注重攻补兼施

治疗闭经首先应评审病机,分清虚实而论治,切忌不分虚实,滥用通利之法,以见血为快。临证中往往病机复杂,虚实夹杂,治疗中实者不宜过于宣通,宣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使精血流通;虚者不可峻行补益,恐甘温之剂,反燥精血。罗氏[3]治疗虚证或虚实夹杂者闭经,认为滋益肾阴为调治闭经之要。滋肾养血之方药,可选《景岳全书》之归肾丸加减为第一方,可连续服22天左右;继用《景岳全书》之调经饮加丹参、川芎为第二方,接上方连服7d左右。一般治疗3个周期有效。

6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即首先纠正紊乱的月经情况,改善月经失调的症状;然后再调整月经周期,即恢复排卵和黄体功能。①症状期的治法:在出现症状期,即月经失调标象阶段,应纠正月经紊乱,除个别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如崩漏下血,每多“塞流”与“澄源”同用;血崩暴下大出血时,又当急用大剂补气摄血或回阳救逆,先“塞流”固脱以治标,待出血减少或停止后,再“澄源”、“复旧”辨证治本以调经。②平时的治法:平时调整月经周期,应以益肾调冲任为主,但不能忽视治理肝脾调气血,在崩漏、痛经的治疗上充分体现了此则。诚如《素问》所曰“治病必求于本”,“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7 分龄分期调周

妇女生理发育的不同时期,在辨证施治上也应各有重点。刘河间指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庞氏[4]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癸初至,补肾清热;天癸既行,清肝祛邪;天癸既绝,健脾止血”。青春期一般以益肾为主;育龄期着重调肝治肾;更年期宜健脾益肾。

综上所述,月经病多为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及胞宫的功能性疾病,故内治法突出一个“调”,即按《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进行调治。中药调周法的运用,体现了此原则,亦离不开妇科疾病的特殊生理及病因病机,即在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生殖轴“肾—天癸—冲任—胞宫”基础上调治月经周期,达到治疗的目的。以上浅谈,仅是中药调周法在月经病的运用特色之一斑,实难尽述,如能认真钻研该法在其他的妇科疾病中的运用,定能获益无穷。

[1] 马宝璋,韩峰,刘雅超.关于经闭的辨证分型与补肾疗法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1989,6:14.

[2] 班秀文.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33.

[3] 罗元凯.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43-44.

[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妇科名家庞泮池学术经验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161-16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5.091

1672-2779(2012)-15-0138-02

苏玲

2012-05-06)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胞宫月经周期阴阳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