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药物分析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2-01-28邢志霞崔燕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药品职业药物

邢志霞 崔燕兵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462002)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药物分析课程开发与实践※

邢志霞 崔燕兵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462002)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开发小组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典型药品为载体,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药物分析》课程;工作任务引领;课程开发;教学改革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由“学科系统化”、“职业分析导向”模式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转变。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1-2]。为了使《药物分析》课程内容更加适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由我校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秉承“依托地方支柱产业、服务地方”的理念,与行业、地方企业合作,在药物分析与检验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药物分析》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1 分析岗位工作 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课程开发小组依据药学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并通过走合作行业、企业,针对专业对应的“职业敢为”进行分析,确定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应职工作岗位是药品质量监督(QA)、药品质量控制(QC)、药品检验、药品生产等岗位,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对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药物分析》课程对应于药物分析基础知识、单项药物检测任务、综合药物检测任务三大模块,共分为药物的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药物的鉴别技术、药物的杂质检查技术、药物的含量测定技术、药物的卫生检查技术、药物制剂质量检查技术、6个典型类药物的检验、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等13个典型工作任务,贯穿于药物分析专业这门核心专业课。课程通过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工作任务训练,使学生具有药品分析与检验的能力,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2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开发过程

2.1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能力目标 课程开发小组与企业专家一起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确定课程能力目标为:第一,能够分析药物及其制剂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药物结构—性质—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第二,会药物分析基本方法与操作技能。第三,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能够依据其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相关计算。第四,会分析药品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制定完整工作计划的能力。

2.2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教学项目,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课程开发小组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的师资、实训设施以及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相集成,选取典型的药品为载体,设计了学习性工作任务:①药物的物理常数测定技术;②药物的鉴别技术;③药物的含量测定技术;④药物的卫生检查技术;⑤药物制剂质量检查技术;⑥典型类药物的检验。

2.3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在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将工作任务分析中的职业能力落实在相应的课程内容中,明确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学时数要求等内容。改革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突出实践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工作任务来逐步展开知识[4]。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药物的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药物的鉴别技术、药物的杂质检查技术、药物的含量测定技术、药物的卫生检查技术、药物制剂质量检查技术、6个典型类药物的检验、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模块等13个学习项目。

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5]。

2.4 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为了让课程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符合地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下将本课程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共同开发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相配套的教材,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通过操作分析仪器,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模拟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3.1 以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法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理论基础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实操。应根据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选用典型的药物分析检验,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时,比如:基本技能操作,可采用示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示范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后,分小组完成任务,并接受教师的验收和考核。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融合为一体,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能够牢固掌握实践技能,教学质量好。另外,还可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交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由案例引出新的问题,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最终得出正确的解答。这样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逐渐突出,使“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识别检测仪器和分析方法,熟练药物检验的流程和检验仪器的操作、检修及保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进行复杂的、综合的任务训练时,比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检验。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实施,已掌握一定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逐渐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此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学生分小组进行,由实际工程项目引出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通过项目进行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训练,完成工作任务。教师验收后,安排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最后教师点评。通过实施这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得到清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团队协作和知识的体系。

紧密结合药品检验实际工作,使学生掌握某个药物的质量检验项目,规范地记录、判断检验结果合格与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2 以“能力”为本位 改革课程考核形式[6]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每一模块结束采用阶段评价、每一项任务结束采用产品结果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心智。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1] 夏燕兰.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6):47-49.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宋卉,吴争鸣.药学服务技能与药师岗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4] 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王焕芸.药物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变革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115-116.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5.036

1672-2779(2012)-15-0054-02

苏玲

2012-06-07)

校级教改项目任务引领型《药物分析》课程开发与实践[No:2008-JGXM-52]

猜你喜欢

药品职业药物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