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48例护理体会

2012-01-15王青枝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征规范化心率

王青枝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48例护理体会

王青枝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措施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95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分为传统护理组47例和规范化护理组48例,传统护理组给予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和呼吸道护理等常规治护措施;规范化护理组在传统护理组基础上深化和规范入院评估、急救治护、并发症护理、营养治护、出院指导等治护措施。对比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和护理效果。结果 规范化护理组在改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减小程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护理组总有效率95.8%(46/48),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治护在改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和肝增大程度方面疗效确切。

肺炎/并发症; 心力衰竭/并发症; 护理; 儿童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传统治护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对规范的抢救和护理深度探讨较少[1]。本研究规范化护理4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效果确切,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1/2012-01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95例,其中男58例,女37例;年龄4~47个月;病程7~26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护理组47例和规范化护理组4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心力衰竭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n)

1.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儿科诊疗规范》中关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年龄4~47个月;(3)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原有心力衰竭者;(2)其他疾病引起心力衰竭者;(3)转诊入院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者。

1.5 护理方法

1.5.1 传统护理组 (1)基础护理:给予抗炎、平喘和强心等对症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病房护理:保持病房清洁安全和空气新鲜,降低探视人数和时间,稳定室内温度和湿度;(3)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合理持续给氧,必要情况下雾化吸入和负压吸痰。

1.5.2 规范化护理组 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1)入院评估:接诊后立即评估患儿病情,采用心电监护仪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和完善相关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制定规范化治护措施。(2)急救治护:入院后嘱半卧位,抬高床头45°左右,持续鼻导管湿化吸氧0.5~1L/min,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异物吸入,必要情况下负压吸痰。(3)并发症护理:发热患儿除常规降温外,应注意保暖和饮水以预防脱水;加强口腔护理以预防口腔病原菌下行感染;保持病房内适当通风、消毒、及时更换被褥和衣物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患儿全身皮肤和排泄物的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4)营养治护:科学的营养支持能够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患儿能正常进食,宜补水、维生素、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食物,以维持体内营养物质均衡,提高机体抵抗能力。(5)出院指导:根据病情需要,护理人员嘱咐患儿家属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变化,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6)发热护理:低热患儿宜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擦浴宜轻柔;高热患儿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药物降温,配合头部持续冰枕降温。

1.6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及治疗效果。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儿躁动、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心电图和X线胸片显示基本恢复正常者;(2)有效:患儿躁动、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心率低于180次/min,呼吸频率低于60次/min,X线胸片显示肺部纹理明显改善者;(3)无效:患儿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者[3]。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t=2.33,2.56,P<0.05;bt=6.05,P<0.01。

呼吸频率(次/min)组别 n心率(次/min) 肝肋下增大程度(cm)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3±0.3 2.0±1.3规范化护理组 48 72.4±3.4 34.5±16.0a 203.5±8.5 131.4±25.3a 3.2±0.3 0.8±0.4治护前 治护后传统护理组 47 72.6±3.4 44.6±25.3 203.6±8.5 146.7±32.6 3 b

表2结果表明,规范化护理组在改善患儿呼吸频率和心率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肝肋下增大程度方面亦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治护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护疗效比较[n(%)]

表3结果表明,规范化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患儿家长对各自筛查费用的态度 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8例患儿家属表示筛查费用不会增加经济负担。

3 讨论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小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可能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不完善有关[4]。科学合理的治护措施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呼吸和循环障碍,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在促进患儿治疗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规范化的治护措施从入院病情评估入手,入院后立即采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角膜反射等生命体征,协助患儿家属完善X线胸部平片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全面评估入院病情并详细记录。若黏痰或干痰不易咯出,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配合4 000U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重症肺炎患儿适当调整喷嘴与患儿距离以助于换气。除常规抗炎、平喘、祛痰等治疗外,科学应用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是抢救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参考心电图和X线胸部平片检查结果,遵医嘱缓慢静脉注射西地兰0.03mg/kg,合理使用多巴胺和利尿剂,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用药反应、全身症状和体征反应等,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心率和血氧浓度,配合小儿心理护理预防心力衰竭加重。通过制定合理的治护方案,在常规治护的基础上配合急救治护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阻止了病情发展,为后期治护提供基础和保障。通畅呼吸道改善了肺炎的换气障碍,必要的吸痰和口腔护理措施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合理的抗生素、纠正心力衰竭、镇静和利尿类药物使病情掌握在可控范围。膳食指导维持了体内营养物质均衡,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为早期康复提供营养支持。

本研究显示,规范化治护在改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和肝增大程度方面疗效确切,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金霞,刘德龙,刘波,等.73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224-225.

[2] 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2:180-187.

[3]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

[4] 康娜,丁冬.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13.

456250河南 鹤壁,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儿科

王青枝(1975-),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小儿护理方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38

R541.6

B

1674-3865(2012)04-0369-02

2012-06-17)

刘颖)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体征规范化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