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98例临床分析

2012-01-15陈恒喜李彪张鸿鼎胡爱华尚爱萍汤宗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分度脑病中度

陈恒喜, 李彪, 张鸿鼎, 胡爱华, 尚爱萍, 汤宗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98例临床分析

陈恒喜, 李彪, 张鸿鼎, 胡爱华, 尚爱萍, 汤宗仁

目的 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总结经验。方法 对39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异常围产史,急性宫内窘迫、窒息、催产素助娩、脐带、胎位和羊水异常以及胎头吸引助娩等异常围产史为HIE常见原因;患儿在生后3d内行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检测,中度、重度与轻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305例系统治疗患儿随访观察至12个月,总预后不良率7.54%。结论 加强和规范孕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规范新生儿窒息抢救是预防HIE防治重点;中、重度HIE多合并心、肝、肾等多脏器损害,强调综合治疗;头颅CT对HIE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应侧重于临床表现;综合治疗、早期干预、科学连续、坚持全程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HIE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窒息; 预后; 婴儿,新生

随着围生期保健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生儿死亡率大大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已成为新生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0.1%~8%,其中10%~20%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有25%~30%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如何早期干预治疗,改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提高患儿生活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目前新生儿科医生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本院398例HI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总结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02/2010-06甘肃省山丹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住院的HIE患儿398例,其中男236例,女162例;足月新生儿268例,早产99例,过期产31例;出生体质量<2 500g 125例,2 500~4 000g 261例,>4 000g 12例;剖宫产新生儿85例,顺产313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2004年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HIE的临床分度及脑部CT诊断分度均采用国内标准[2,6]。

1.3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小儿五项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诊断系统》,量表分五大功能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将分数界定为:发育商≥130为优秀,115~129为中上(聪明),114~85为中等(正常),84~70为中下(偏低),≤69为迟缓(低下)。发育商低下评定标准:发育商≤70。

1.4 纳入标准 (1)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2)出生胎龄孕32~43周;(3)出生体质量1 500~4 150g。

1.5 排除标准 电解质紊乱、先天宫内感染、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脑发育不良者。

1.6 治疗方法 (1)发病早期(生后3d内):治疗主要针对窒息缺氧所致多脏器功能损害,遵循“三维持,三对症”原则[3]处理;(2)经积极治疗后(约发病后4~10d):机体内环境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行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胞二磷胆碱等促神经代谢药物。每一疗程10d,临床轻度者治疗1个疗程,中、重度者治疗2~3个疗程。高压氧设备采用YLC 0.5/1.0型婴儿透明氧舱(武汉船舶工业研究所)以纯氧加压治疗,压力0.05~0.08MPa,氧浓度70%~80%,稳压30min。凡发现发育商≤70者,针对测评结果着重针对大运动、精细动作进行康复干预训练,对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方法的培训,实现医院和家庭治疗相结合。

1.7 观察指标

1.7.1 临床资料收集 统计异常围产史的出现次数并计算构成百分比。记录患儿出生72h内的神经系统表现。

1.7.2 实验室检查 233例HIE患儿生后3d内测定的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数值。生化测试仪为迈瑞BC-120生化仪及其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1.7.3 头颅CT检查 全部病例均于生后4~8d生命体征稳定后行头颅CT检查。

1.7.4 随访观察 对305例患儿进行了随访观察,第1次随访在1~3个月时进行(中、重度患儿常在住院期间),以后在6、9、12个月时各随访检查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发育、喂养及护理情况、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并测定发育商。本组患儿随访至12个月时凡是发育商<80,或留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及中枢性协调障碍,或有脑瘫早期表现及死亡者,均判断为预后不良。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珔x±s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相关检验数值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采用等级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异常围产史及相关因素 398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中异常围产史出现次数及构成百分比见表1。

表1 398例HIE患儿异常围产因素情况

表1结果表明,所有病例均有异常围产史,按构成比大小依次排列为:急性宫内窘迫、窒息、催产素助娩、脐带、胎位和羊水异常以及胎头吸引助娩。

2.2 生后24h内神经系统表现与临床分度 见表2。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见表3。

表2 生后24h内神经系统表现与临床分度(n)

表3 233例患儿生后3d内实验室检测值与临床分度关系(±s,U/L)

表3 233例患儿生后3d内实验室检测值与临床分度关系(±s,U/L)

临床分度 n BUN ALT AST LDH HBDH CK CK-MB轻度 115 4.3±1.7 30.2±1.7 36.5±10.7 425.0±9.8 288.0±86.2 296.8±76.3 38.8±22.4中度 70 9.6±7.1 85.0±50.6 142.0±105.2 648.0±65.5 370.3±128.8 556.3±98.5 98.5±65.3重度 48 14.7±5.9 84.7±26.4 177.0±95.6 687.5±115.3 684.0±96.9 797.2±133.5 343.5±102.5 F 82.56 95.47 82.93 416.29 253.73 481.86 433.79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表3结果表明,实验室资料完整的233例患儿在生后3d内除轻度HIE患儿BUN、ALT、AST在正常范围外,其余患儿的检测值均呈明显异常。其中BUN、AST、CK、LDH、HBDH、CK和CK-MB检测值在重度、中度患儿均高于轻度(P<0.01);ALT、AST、LDH值在中、重度组均明显增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中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各项检验值与临床分度的等级相关分析显示,BUN、HBDH、CK、CK-MB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2.4 头颅CT检查结果 398例患儿头颅CT平扫报告异常338例(84.9%),其中轻度170例,中度103例,重度65例。合并颅内出血190例(47.7%),蛛网膜下腔出血166例(87.4%),硬膜下出血8例(4.2%),脑实质及脑室内出血16例(8.4%)。其中临床轻度205例和临床中度131例中各有46例(22.4%)、14例(10.7%)头颅CT报告未见异常。

2.5 不良预后情况 对其中采用综合治疗的185例患儿在3月龄时进行神经心理评估,见表4。

表4 185例患儿在3月龄时神经心理评估结果(n)

表4可见,发育商差者38例(20.5%)均为临床分度为中、重度者,对其继续康复干预,营养脑细胞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后期随访305例,轻度者152例中预后不良2例(1.3%),中度者105例中7例(6.7%),重度者48例中14例(29.2%),总预后不良率7.5%。

3 讨论

临床诊断 HIE,必须有明确的异常围产史[2]。胎儿产前缺氧主要是急、慢性宫内窘迫,原因多数与孕母患有全身性疾患有关,如妊高症、重度贫血、糖尿病、心肺疾患等;或由胎盘、脐带异常;产时窒息是新生儿缺氧的常见原因,也是宫内窘迫的延续;生后缺氧的原因主要是严重影响机体氧合状态的新生儿疾病,如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频发呼吸暂停、重度溶血、休克等[5,6]。本组资料采用国内相关文献中研究最多的20种HIE危险因素设计表格,统计各异常围产史在资料中出现的次数,并计算构成百分比,结果依次为:急性宫内窘迫、窒息、催产素助娩、脐带、胎位和羊水异常以及胎头吸引助娩,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一致[1,4,5]。提示产力不足、滞产是宫内缺氧的重要原因之一。

HIE的神经系统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h达高峰,随后可逐渐好转,严重者恶化、死亡。本组病例资料亦按照诊断指南[2]自制表格,对各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显示:轻度常表现为过度兴奋,如激惹、肢体抖动,睁眼时间过长,凝视,少数有短暂嗜睡;肌张力多正常,原始反射多表现亢进,部分正常,少数减弱;无惊厥症状。中度常有意识障碍,生后2~3d最明显,肌张力增强者多,部分减弱,原始反射多减弱,72.5%出现惊厥,多呈微小发作,表现为凝视、眨眼、撮嘴、阵发性憋气伴面色青紫、上肢划船样动作。重度患儿多有昏迷,多伴反复、持续性惊厥,伴明显脑干症状,表现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暂停,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本组轻、中度患儿几乎无脑干症状,中、重度前囟门张力随病情加重张力越高。

本组患儿临床中度及重度者ALT明显高于轻度者,但重、中度之间差别不大,因ALT增高主要代表肝细胞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说明中、重度肝功受损程度差别不大。BUN反映肾小球率过滤功能,本研究临床轻度者BUN正常,其余均高于正常,说明中重度者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肾血流减少,循环功能不良。经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本组患儿BUN、HBDH、CK、CK-MB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P均<0.01)。HBDH可反映脑、心、肾综合受损程度,CK、CK-MB反映心肌受损情况。相关文献亦显示缺氧后的脑损害常常与其他重要脏器损害并存,窒息缺氧是各种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新生儿窒息致多脏器损伤的主要原因[7,8]。因此,生后3d内血清BUN、HBDH、CK、CKMB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随着基层医院CT检查的普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很大帮助,虽然近来提倡HIE诊断应首选核磁共振检查[9,10],但在基层医院脑CT因可直观反映脑组织病变大小、位置、范围,确定有无颅内出血及类型等,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组HIE患儿头颅CT异常报告率84.9%,在临床轻度和中度者各有22.4%、10.7%头颅CT无异常发现。笔者认为CT诊断主要观察脑白质密度的范围等明确HIE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结果是基于患儿全身脏器功能状态的综合表现,病情判断及分度应综合考虑,以临床表现优先。轻、中度患儿合并颅内出血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重症患儿合并脑实质及脑室内出血较多。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HIE中高发原因与缺氧、酸中毒及产伤等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密切相关。

HIE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重症HIE,致残率高。目前虽然在具体药物使用上如纳洛酮、呋塞米、糖皮质激素等均有争议[11],但早期治疗多推崇以预防为主、支持治疗、控制惊厥和脑水肿为主的“三维持、三对症”传统方法,并得到了广泛实践和肯定[12]。目前HIE的治疗在神经生长因子、亚低温疗法、氧自由基抑制剂和清除剂、免疫疗法、转基因治疗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等领域的研究较多,部分成果逐渐应用于临床[13,14]。高压氧治疗在国内的应用及相关研究[15]亦显示能改善脑细胞有氧代谢,消除脑水肿,抢救濒死的缺氧脑细胞,改善神经系统预后。本组系统治疗的305例HIE患儿总预后不良率7.5%,明显低于文献统计25%~28%[18],但重度HIE预后差。目前国际上流行的HIE运动功能康复方法主要是vojt和bobath法[16,17],HIE患儿脑功能恢复需要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小儿五项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对预后判断及指导康复治疗有重要作用,发现发育商低下者坚持多疗程康复干预治疗,注重医患沟通,增强患儿家属康复治疗信心至关重要,采取医院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综合、早期、连续、坚持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2-77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4.

[3] “九五”攻关项目HIE治疗协作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试行稿)[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81-382.

[4] 冯仁芝,沈秀梅.216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6):380-381.

[5] 陈广斌,陈华萍,叶中绿,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5):97-98.

[6] 宁寿葆.现代实用儿科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30.

[7]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105,245-246.

[8] 邵肖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进展及相关问题[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79-182.

[9] 徐文彪,刘立炜,周少毅,等.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3,18(3):158-160.

[10] 吴茂雄,林霓阳,黄旭璇,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和随访的价值[J].中国CT和 MRI杂志,2004,2(2):5-7.

[11] 母得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4(14):1144-1146.

[12] 邵肖梅,周文浩.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9):641-643.

[13] 栾佐,尹国才,胡晓红,等.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0-583.

[14] 李石志,肖农,周江堡,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1):67-69.

[15] Liu Z,Xiong T,Meads C.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with hyperbaric oxygen for neonatal hypoxic-ischaemic encephalopathy:systematic re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J].BMJ,2006,333(7564):374.

[16] 刘蓓,范晓华.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2005,20(4):224-225.

[17] 潘惠妮,陈少梅,吴郁丽,等.1200例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临床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37-1340.

[18] Gieron-Korthals M,Colón J.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infants:new challenges[J].Fetal Pediatr Pathol,2005,24(2):105-120.

734100甘肃 张掖,甘肃省山丹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陈恒喜(1976-),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chx369chx@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12

R722.12

B

1674-3865(2012)04-0315-04

2012-05-07)

刘颖)

名医经验

猜你喜欢

分度脑病中度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小米手表
弧面分度凸轮建模方法及有限元分析研究
周向定位旋转分度钻模设计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