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初探

2011-12-12王继瑛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19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总分分量

□ 段 英 王继瑛

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初探

□ 段 英 王继瑛

本文采用自拟的《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问卷》,以江苏电大422名学生为样本,对远程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以及与计算机水平、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总体呈中等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在专业效应上,技能效能感和课程效能感差异显著;远程学习效能感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显著相关;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电大学生;学习效能感;远程学习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当时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将此概念引入远程学习领域,提出了远程学习效能感的概念。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远程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有效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远程课程学习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远程学习行为、完成远程学习任务能力的把握。远程学习效能感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远程学习一般效能感,指学生对自身在远程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的一般能力判断;二是远程学习特殊效能感,指学生对自身在远程学习中成功完成各种具体学习任务的能力判断。特殊效能感又包括技能效能感和课程学习效能感两个子维度。远程学习一般效能感是远程学习中所有效能感的集合,是经过长时间的远程学习后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自身能力的判断。而特殊效能感则是针对具体任务而言的。

掌握学生的远程学习效能感的现状,是获得良好远程学习成就的 “预测器”,它与学生的学业焦虑、学习兴趣、目标设置、自我调控、归因等等学习变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远程学习效能感的提高,可以使这些变量朝良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远程学习的效果。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远程学习效能感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以及与计算机水平、学业成绩之间关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被试取自江苏省电大学生,共422名。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22人;文科(包括现代文员、法律、管理)85人,工科(包括建筑、汽修)97人,计算机类(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和数控)123人,经济类(包括会计、金融保险)117人。

研究采用自编的《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问卷》,对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此外,还对远程学习效能感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本研究中,我们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参考指标。同时,借助电大教务管理系统,从后台通过程序演算取得学生参加远程学习以来所修课程的均分,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

以江苏电大在徐州、泰州、常州和南京四个办学点的远程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施测前向学生说明来意并宣读指导语,然后统一发放问卷,测试时间约为20分钟。测试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共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45份,根据问卷质量剔除23份废卷,有效回收率为93.8%。数据的所有输入和统计工作均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的一般特点

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问卷包括一般效能感、技能效能感与课程效能感三个分量表共35题。其中,一般效能感分量表12题,总分70分;技能效能感分量表9题,总分45分;课程效能感分量表14题,总分60分。总问卷最高分为175分。问卷总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见,问卷总分最高171分,最低72分,平均117.79分,说明学生个体之间远程学习效能感水平相差比较大。一般效能感、技能效能感和课程效能感这三个分量表平均得分均为中等水平,总体的标准差为19.32,说明总体上看,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水平呈中等状态。图1显示,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的人数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

表1 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问卷的总体情况

(二)远程学习效能感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

为了考察远程学习效能感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本研究对性别和专业两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远程学习效能感的性别、专业两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在性别以及性别与专业的交互效应上,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专业效应上,技能效能感和课程效能感差异显著。因此,本研究对技能效能感和课程效能感在专业效应上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均值比较,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工科学生与计算机类学生、经济类学生在技能效能感上差异显著,计算机类学生与工科学生、经济类学生在课程分量表上差异显著,计算机类学生得分较高。

表3 多重比较分析

(三)远程学习效能感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相关分析

根据422名学生的数据,对远程学习效能感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远程学习效能感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知,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四)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根据422名学生的数据,对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由表5可知,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分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0.13到0.18之间,属于弱的正相关。

(五)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可以对两变量之间有无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以及相关的密切程度如何做出描述,但对于不确定关系的变量如何通过自变量的值去预测因变量的发展变化,只能由回归分析来完成。在本研究中,以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的三个分量表为预测项,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被预测项,逐一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回归的方差分析F值显著,说明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而,测定系数R2仅为0.028,即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为2.8%,说明回归效果很小。表6还表明,技能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预测效果显著。

表6 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一)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总体呈中等水平,个体差异较大

江苏电大学生的远程学习效能感总体呈中等水平,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效能感、技能效能感和课程效能感这三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均为中等水平。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上的人数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电大学生基本上是从初中分流出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从高中分流出来进入高职高专学校的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成就动机以及学习策略与普通高中生、大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他们在初高中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效能感低、学习动机不明确以及不善于寻找和应用学习策略等状况,影响到他们在远程学习中的表现。同时,这部分学生很多已经步入社会,工作多年,这种状况也易导致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效能感产生质疑。

(二)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分在性别以及性别与专业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不显著。在专业效应上,技能效能感和课程效能感差异显著

性别和年级变项未能像我们在研究前曾设想的那样,对学生的远程学习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这和前人的有些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其原因是方法上的差异还是被试群体的差异,亦或是其他深层次原因,尚不明确。进一步的均值比较表明,工科学生与计算机类学生、经济类学生在技能效能感上差异显著;计算机类学生与工科学生、经济类学生在课程分量表上差异显著,计算机类学生得分高。

(三)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具有不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水平不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也较高。随着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远程学习效能感和技能效能感都在增加。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的学生,其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的得分也呈中下水平。

(四)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分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的水平

在本研究中,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分和三个分量表分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0.13到0.18之间,属于弱的正相关。这表明远程学习学业成绩是受综合因素的影响,远程学习效能感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并且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另外,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技能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预测效果显著。这表明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的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较少存在技能上的障碍,容易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远程学习效能感是决定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变量。对其总体情况和结构的把握,有助于更精准和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远程教育教学设计,营造适宜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学习。

[1]刘小燕.上海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彭华茂,王迎,黄荣怀,陈庚.远程学习效能感的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2).

[3]宋继华,周彩霞.远程学习者远程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4]唐宁玉,颜世富.虚拟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

[5]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1).

[6]余鸿.成人远程学习自我效能感探析[J].成人教育,2007,(8).

[7]衷克定,潘海燕.远程学习者元认知与学习效能感关系分析与研究[J].开放学习,2007,(12).

[8]张建伟,孙燕青.关于远程学习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9]Joo,Y.,Bong,M.,&Choi,H..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academic self-efficacy,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J].Educational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0,48(2):5-17.

[10]Jerry Jinks,Vicky L.Morgan.Children’s 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A Inventory Scale [DB/OL].http://unr.edu/homepage/jcannon/ejse/jinksmor.html

G442

B

1009—458x(2011)10—0054—03

2011-05-15

段英,助理研究员;王继瑛,讲师。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10036)。

责任编辑 石 子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总分分量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帽子的分量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分量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