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1-12-07林清瑜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模因商务英语语言

林清瑜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英语系,海南海口 571101)

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林清瑜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英语系,海南海口 571101)

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课程对培养本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价值。英语演讲课的开设有其语言学理论依据和心理学理论依据。必须选择适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模仿、观摩演讲大赛、同伴互评、小组辩论赛等开展课堂教学。

英语演讲课;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国际空间的日益缩小,英语交流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交流技能的提高,其中英语演讲技能培训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事物,英语演讲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各级英语演讲赛事举办得如火如荼。毫无疑问,这些赛事提升了英语演讲教学的地位,也为当代大学生展现其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另外,不少高校也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演讲教材,纷纷开设英语演讲课程,促进了英语演讲教学的发展。但是笔者发现,学者关注的大多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或普通英语专业的演讲课程研究,对于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演讲课程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规划模式。本文将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对英语演讲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初步探讨。

二 商务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实用性

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扎实掌握商务英语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能在商务和外事部门、涉外企业和各种社会机构,从事管理、外贸、翻译、教育培训、高级文秘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与此同时,英语演讲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应用于多变的国际政治与外交领域,也可应用于国际学术会议、面试或讲解,还可应用于产品推销、广告制作、谈判等商务活动。作为国际型商务人员必备技能之一的英语演讲,不仅能显示演讲者英语表达水平,更体现演讲者的综合素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把“英语公共演讲”的课程目标和专业定位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英语演讲课程中体会演讲魅力、提高演讲技巧、展示演讲才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气质塑造能力,使英语学习技能上升至交流沟通能力,早日掌握这门适用于各领域的沟通艺术,以适应本专业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 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语言学理论基础

何自然等将模因论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与关联论和顺应论统称为“语用三论”[3]。模因论(memetics)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而模因的核心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能够通过模仿、复制并得到传播都可以称为模因。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的提出也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新视角。英国心理学家Susan Blackmore(1999)曾在著作The Meme Machine(《模因机器》)中指出模因论与语言有着密切关系,她指出,更加复杂的人类认知过程,例如语言,阅读,科学研究等等都以某种方式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1]。由此看来,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根据模因理论,重视和利用模仿与背诵这些有效教学手段,会极大改善教学效果,使英语演讲教学路子更加宽广,学生基本功更加扎实。如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或听原版录音,模仿著名演讲家发音,注意单词和句子是如何在不同语境中由于重音不同、节奏不同和语调不同而造成含义不同,从而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英语演讲课程的另一理论来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5]。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进行英语演讲课教学时,一切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搜集材料,分析材料,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在课堂语言实践中最终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四 英语演讲课教学实践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英语演讲课知识型内容不多,主要以实践为主。笔者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某一本书,而是在现有各种有声影像资料基础上选用适合学生的文字、音像资料,辅以相应练习,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另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英语演讲基础知识、辩论知识以及各种商务场合中演讲的注意要点。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模块一:引介英语演讲的基本训练方法,包括发声方法、克服怯场的方法,体态语言的运用、正音练习等。

模块二:引介公众演讲的三种类型,即信息型演讲或解说型演讲(informative speech)、劝说型或说服型演讲(persuasive speech)以及特殊场合演讲(speech on special occasions)。内容涉及:名人演讲、交流演讲和培训演讲、销售演讲,以及欢迎会上的演讲、祝席上的演讲和典礼上的演讲等。

模块三:引介英语演讲大赛的比赛形式,包括有备演讲、即兴演讲、现场问答和分组辩论的有关技巧。演讲或辩论的内容会紧跟当前形势,突出热门话题。内容涉及全球化(Globalization)、国际 /地区组织(International/Regional)、数字化时代(The Digital Age)、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生态旅游(Ecotourism)、电子商务(E-commerce)、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以及城市化和城市开发(Urbanization and City Development)等。

(二)本课程教学方法

基于该课程设置的模因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授课过程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原则上将遵循由易到难,由机械的、有准备的发言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佐的顺序,主要包括:

1.观摩经典与模仿

观摩的目的在于消除学生在语言和心理上的隔膜感,激发其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从而打下模仿的基础。观摩的材料可以是一些经典电影片段或者名人演讲音像资料。观摩时引导学生体会重音、强弱读、吞音、连读、换气、断句、停顿等英语用声特点;注意身势语的使用,如视线、手势、面部表情;注意身势语、用声用气与演讲稿或说话人的语境相结合。模仿可以用朗读或配音的形式。朗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观摩片特点,用声技巧应与范本尽量一致;当学生已能背诵时,再要求其配上动作语言,进行全真模仿。配音活动可以让学习小组在课外准备好,在课堂进行表演。表演时可以由班上选出的评委根据选手的发音、与电影场景配合的语调语速、声音的艺术表现性和配音的总体效果给学习小组成员评语或有益的建议。另外,教师对模拟表演要作出评论,并选出案例,从选题、语言风格、内容、语音效果、体态语言等方面作出示范性评论。

2.英语演讲大赛录像和学生评析

录像来自各种全国性的英语演讲大赛,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各大名校优秀选手流利的口语,精彩的用词,优雅的风度以及机智的回答。学生观看后,要找出各个选手演讲的优点进行学习,使自己身临其境地置身于演讲比赛氛围中。学生也极其渴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演讲水平,有朝一日站在演讲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分析演讲时,如果没有详细的标准,提供反馈的学生只能泛泛而谈。为了让学生明确演讲应该符合哪些原则、哪些标准,以便具体衡量演讲的优劣,笔者主要参照“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的要求,分别从内容、语言和技巧三个方面制定了评分标准。

3.个人演讲和同伴互评

现代大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和知识整合能力,演讲课应该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课堂展示机会,使之把学习到的演讲技巧知识运用到实战练习中。在演练时,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演讲者,坐在台下的时候就应该是观众、评委、评论员、记分员等角色,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

同伴互评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为社会建构主义。根据Vygotsky“相邻发展区”理论,在交互和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水平较高的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比单独学习能取得更大进步[2]。根据以上论述,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笔者尝试性地制定了同伴互评评估表。供考核演讲人身体语言、演讲结构、说服力、语言表达能力、总体效果等时参考,学生每次课上对特定评价对象进行评估,从同伴学员的表现中学习长处和优点。评估表如下所示:

Peer-evaluation Table for Public Speaking Course

Speaker’sName------ Rater’s Name------

Comments Matter(40%)Plot(20)Structure(20)Appearance(5)Manner(20%)Gesture(5)Eye-contact(5)Timing(5)Voice(10)Method(40%)Pace(10)Pitch(10)Pronunciation(10)

4.小组辩论赛和同学点评

在第十五届“外研社杯.中国银行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总决赛现场,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指出:“优秀的外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企业也愿意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同时参加这类大型赛事磨练出来的自信心,也让选手们在招聘的面试环节中能够从容应对。”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也表示,语言只有加入思辨,才能转变为力量。可见辩论比赛对于每个选手来说都是一个自我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更应该具有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这样的素质才能和许多著名企业的人才筛选标准无缝对接。

本课程小组辩论赛可以借鉴议会制辩论赛形式,每方设一、二、三辩,教师充当主席。辩论时间为30分钟,辩题一般为当前商务领域话题。以全球化议题为例,该话题可整理出一个价值型辩题“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es more good than harm to China/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es more harm than good to China”,教学内容可围绕该辩题展开。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及梳理工作,对全球化的利或弊确定相关信息。同时学生在准备立论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立论论点进行阐述,选择合适的论据对论点进行有力论证或根据已有论据提炼出不同层次论点,并预测反方可能提出的论点及可能的反驳及回击方式。赛后同样要进行充分的评论和讨论,分析辩论思路和得失成因。同时根据表现评出获胜队和最佳辩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理念符合语言模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在课程开发实践与探索中,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规律更进一步证实了背诵、模仿和朗诵等传统教学手段在外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该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演讲训练,学生学到了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相关知识,部分学生在校英语商务技能大赛上以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选拔赛和半决赛中获得了较高奖项。因此将英语演讲课和商务专业特色相结合,纳入英语专业必修课体系,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趋势,也必将有助于培养21世纪优秀外语人才。然而,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何始终保持其创造性,使该课程在设计和教学思路上有更加鲜明的风格与特点,仍然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Blackmore,S.J.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Vogotsky,I.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纪玉华,陈军向.英语演讲与辩论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Exploration and Thoughts on Teaching Public Speaking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LIN Qing-yu
(English Department,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1101,China)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This article proposes both linguistic theory and psychological theory in developing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It then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ntents that are suitably selected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Additio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flexi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which include imitation,observation of speech contest,peer review and panel debates.

Public Speaking Course;Business English Major;Teaching theory;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approach

G423

A

1009-9743(2011)04-0122-04

2011-12-06

林清瑜(1977-),女,汉族,海南文昌人。硕士。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

本文为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科研立项课题“基于模因理论的英语演讲教学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ykjky20105。

(责任编辑:陈 棠)

猜你喜欢

模因商务英语语言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语言是刀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