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柴油发展前景看好
——访石科院长远性课题研究室副主任杜泽学教授

2011-11-04王旸曹军生

中国石化 2011年2期
关键词:油脂柴油原料

□本刊记者 王旸 曹军生

生物柴油发展前景看好
——访石科院长远性课题研究室副主任杜泽学教授

□本刊记者 王旸 曹军生

2月1日,《生物柴油调和燃料(B5)》标准开始实施。在此之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对利用废弃的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的通知》,明确对利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的BD100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一系列标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生物柴油应用前景又存在哪些困难和不确定性?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长远性课题研究室副主任杜泽学教授。

生产:形成林油一体化产业链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生物柴油在我国发展现状如何?

杜泽学:国家十分关注生物柴油的发展,在制定的“十一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发展生物柴油应坚持不与粮油争地,采用绿色生产技术,不造成环境污染。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民营企业进军生物柴油产业,使用地沟油、餐饮废油等作为生产原料。2007年前后是发展的高峰,当时已经投资建成的和计划投资的民营生物柴油企业近百家,产能超过300万吨/年。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按照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销售给农用拖拉机、工程施工机械和渔船等。由于采用的是常规的酸碱法技术,三废排放多,污染环境。而产能扩展过快导致原料供应吃紧,价格在1年内从2000元/吨左右涨到超过6000元/吨,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09年,大部分企业倒闭或处于停产状态。目前,国内生物柴油产量估计30万吨/年左右,除中海油投产的装置和生产的生物柴油进入车用领域外,其他都是民营企业,产品质量满足国标(BD100)要求的不多,而且没有得到相关政策支持销售到车用领域。

记者:发展生物柴油是否会导致“与民争粮”?

杜泽学:国家一直支持大规模发展生物柴油产业,但不提倡采用可食用油脂发展生物柴油。目前,国家鼓励采用“林油一体化”的模式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对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的要求是原料(非食用林木油脂)和生物柴油生产并举。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6月核准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海油申报的生物柴油示范工程项目,装置的建设规模分别为5万吨、6万吨和6万吨/年生物柴油。本着“林油一体化”的示范模式,三家单位分别在贵州、四川和海南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培育种植和加工得到麻风树油,为生物柴油装置提供原料。2010年完成产业化示范,产量达到20万吨/年,此后进行产业化推广,到2020年产量发展到200万吨/年。

中海油海南东方6万吨/年生物柴油示范装置。杜泽学 摄

记者:作为示范工程项目技术支持的主要负责人,您认为“林油一体化”是否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否是未来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方向?

杜泽学:“林油一体化”是国家“十一五”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的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集能源林树种优选及种植研发、生物柴油工艺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放大、林木油籽制油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物能源示范项目。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野生木本油料植物含油量在15%以上的约1000种,其中含油量在20%以上的约300种,不同地区都有优势的林木油料植物。山地丘陵多,山地资源丰富,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9%。由于山地土层薄、肥力差、缺水等因素,不宜油料作物生长。木本油料植物具有野生性,耐寒、耐贫瘠,结合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的林业六大生态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大面积营造生物柴油原料林,可以变荒山劣势为优势。采集这些原料需要大量劳动力,我国具有优势。如果加强科研,“林油一体化”项目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未来我国生物柴油原料供应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麻风树。杜泽学 摄

市场:进入成品油销售网络仍有困难

记者:近几年的柴油“荒”频频牵动消费者的神经,生物柴油是否可以作为解决成品油紧张的重要途径?

杜泽学: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柴油又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和海洋潮汐能。其中,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海洋潮汐能的能量转换主要方式是发电和供热,而生物柴油不仅拥有发电和供热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作为液体发动机燃料,作为替代燃料,其价值更大,因为我国未来能源供应的最大问题是能够生产汽油、柴油和航煤的石油供应严重不足。

然而,指望生物柴油来解决柴油供应紧张问题近中期内是不现实的。我国柴油消费量十分巨大,估计2010年将超过1.4亿吨。根据2011年2月实施的生物柴油B5标准,按最高添加量5%计,将需要700万吨/年。当前,要生产这么多生物柴油的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原料供应。我国目前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年进口油和油料折合油超过2000万吨,每年不可能拿出油脂来生产700万吨生物柴油。未来,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生物柴油原料产业得到充分发展,生物柴油产量将不断扩大,将逐渐成为车用柴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柴油的供需矛盾将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生物柴油进入成品油销售网络还面临哪些困难?

杜泽学:生物柴油顺利进入成品油销售网络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首先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仅靠现在发布实施的两个标准是不够的,这两个标准是针对生物柴油生产和零售两个环节的,其中间环节还需要系列标准进行规范,否则,一旦应用中出现问题,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次,虽然当前民营生物柴油企业产能比较可观,但如果要求他们按照国标(GB/T 20828)来生产生物柴油产品,必须对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否则,成品油销售网络不能稳定购买到满足国标要求的生物柴油,将给零售带来很大困难。再者,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但这些政策还不配套,具体落实这些政策有难度,如制定定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

前景:机遇挑战并存

记者:国家取消生物柴油消费税,是否意味着将有更多企业进军生物柴油领域?

杜泽学:国家一直支持大规模发展生物柴油产业,但不提倡采用可食用油脂发展生物柴油。国家取消生物柴油消费税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使现有的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企业减轻了负担,促进了发展,稳固了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至于取消消费税能否引导更多企业投资生物柴油,这不好预测,因为原料是关键,没有原料控制优势,盲目建设装置,风险比较大。

记者:生物柴油产业要想在我国健康发展,存在哪些困境?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杜泽学:当前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原料供应困难这是大家都看到的。实际上,这些困难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关于原料供应。其关键是价格适宜、供应稳定。解决生物柴油原料供应,当前应立足于废弃油脂,奠定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加强科研,解决“林油一体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并推广。远景是把生物柴油原料与二氧化碳减排结合起来,开发含油微藻的生产技术,利用煤炭和石油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来生产微藻油脂,作为生物柴油原料。

关于技术。由于中国特殊的原料供应国情,如地沟油、酸化油、餐饮废油等废弃油脂、动物脂肪和林木油脂等,国外成熟的碱催化酯交换技术不能适合这些原料。为此,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成功了适合于这些原料的生物柴油新技术——SRCA生物柴油工艺,应用到生物柴油国家示范项目的装置建设中,2009年成功投产。SRCA生物柴油工艺对原料适应性强,生产过程清洁环保,产率高且产品质量满足国标要求,在国内外都拥有专利。当前,生物柴油技术问题的难度在于民营企业建设的装置,采用的是腐蚀污染严重的传统酸碱催化技术,原料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标的要求。为了防止这些企业生产对原料的浪费和污染环境,国家应选择其中的优势企业,支持他们选择成熟、无污染的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关于标准体系和配套政策。欧洲和美国等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比较完备的地区和国家,都建立了完备的标准体系,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性好的配套政策,真正起到了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生物柴油要想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家出台措施规范废弃油脂的收集和流通,并支持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严防它们经过加工后再流入餐桌;二是加大科研投入,支持林油一体化和含油微藻的开发,使之尽快实现产业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柴油原料供应链;三是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无污染的新技术新建或改造生物柴油生产装置,防止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四是完善标准和扶持政策。

猜你喜欢

油脂柴油原料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一)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为什么冬天柴油会“结冰”?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基于PLC控制柴油发电机组3D 模型
柴油发电机负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