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科世乒赛女单冠军丁宁的技战术分析①

2011-11-03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丁宁乒赛接发球

王 雪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江苏苏州 215006)

新科世乒赛女单冠军丁宁的技战术分析①

王 雪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江苏苏州 215006)

本文以乒乓球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了丁宁在两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决赛半决赛中的比赛,在三段统计法的基础上,从具体的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相持技术以及线路、落点上着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得分和失分较多的技术及其原因,为她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建议。

乒乓球 技战术 分析

2011年5月15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比赛在荷兰鹿特丹落下帷幕,中国90后小将丁宁夺冠,成为中国队历史上第13位世乒赛女单冠军,这也是中国队在世乒赛女单历史上的9连冠。丁宁2003年进入国家青年队,2005年进入国家队,2007年争取到了世乒赛的参赛资格。丁宁(左手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是个典型的比赛型选手,赛场上凌厉的攻势散发着灵感,眉宇间颇具豪爽自信。此届世乒赛丁宁一路势如破竹,在中国队的7朵金花中表现最为出色,丁宁是后张怡宁时代的第一个世乒赛女单冠军,向伦敦奥运会强势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她有望成为中国女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坐上中国女乒“一姐”的位置。本文以丁宁为研究对象,抓住技战术这一核心要素,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丁宁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挖掘她潜在的优势技战术,并找出她技术上的不足,为提高丁宁的训练和比赛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丁宁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决赛和2011年荷兰鹿特丹世乒赛半决赛中,对阵冯天薇的2场共9局球。之所以选择这两场球是因为:其一,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为国际乒坛的三大重要赛事之一,比赛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其二,这两场球为不同时间丁宁对阵相同对手的比赛,且转败为胜,在技战术的对比上更加鲜明直观,更能体现丁宁技战术的变化。下图为2场球的比分情况,具体如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乒乓世界杂志等查找有关乒乓球比赛方面的文章和资料。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丁宁实战的比赛录像,直观上了解她的技战术,并对这几场比赛进行数据统计。

1.2.3 三段指标评估法

采用三段指标评估法对丁宁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进行评估。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将三段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列出相应的柱状图,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得出丁宁两年间的技战术使用变化情况及得失分的变化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丁宁VS冯天薇的三段整体实力评估(如表1)

由表一知,丁宁对冯天薇(2011年4胜,2010年2胜3负)的三段实力情况。2011年,发抢段全场的使用率为27%,使用率为及格,得分率为94%,得分率极高;2010年全场的使用率为28%,使用率为良好,得分率为73%,得分率高,为优秀。2011年接抢段的使用率为19%,使用率为良好,得分率为67%,得分率非常高,为优秀;2010年全场接抢段的使用率为29%,使用率为优秀,得分率为44%,得分率为良好。2011年全场相持段的使用率为53%,使用率为良好,得分率为61%,得分率较高,为优秀;2010年全场相持段的使用率为42%,使用率低,为不及格,得分率为44%,得分率低,为不及格。综上可知,丁宁2011年三段的得分率明显高于2010年,说明丁宁一年来,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命中率提高了很多,且杀伤力强,相持段的稳定性也较2010年更加稳健了。

2.2 丁宁单项技术运用情况的分析

2.2.1 丁宁发球技战术运用的效果分析

发球战术指的是发球方通过不同变化的发球,力求使接发球方接发球失误而直接得分的一种战术。它是发球轮战术的第一阶段,发球方通过发球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直接得分,或者接发球回球质量差,为下一战术阶段主动得分打下基础。

表1 丁宁VS冯天薇的三段实力评估

从所统计的比赛的发球情况看,丁宁在2010年对冯天薇的比赛中,所采用的发球方式全部为下蹲砍式发球,站位为右半台或球台中路,发球方式单一,球的旋转、落点和线路变化不多;在2011年对冯天薇的比赛中,丁宁更多的采用站立式正常发球,站位为右半台或球台中路,并以下蹲发球为一种配合手段,球的旋转和落点变化增多。由图一知:丁宁在对冯天薇的两场比赛中,均无发球直接失分现象。2011年全场的发球直接得分的比率明显高于2010年,且2011年发球抢攻失分和发球被攻失分的比率明显较2010年低。2010年丁宁主要的发球为中路偏正手位的半出台侧上旋和侧下旋,2011发球以台内的下旋、侧下旋、侧上旋、逆侧下为主并配以不转球,说明丁宁在改进发球方式后,发球的变化增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迷惑性,控制了对方的接发球,给自己主动进攻创造了机会,所以丁宁在2011年对冯天薇的比赛中,能够4:0轻松拿下比赛,发抢段的使用和得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一 丁宁发球的技战术运用及得失分趋势图

2.2.2 丁宁第三板主要的进攻技术使用及得失分情况

由图二知,2011年丁宁第三板主要的进攻技术为反手反拉反撕,其次为反手拧、挑,正手前冲弧圈和侧身拉的使用率相当,正手高吊弧圈和正手反拉反带的使用率为零,2010奶奶使用率最高的是反手法拉反撕,正手高吊弧圈、正手反拉反带、侧身拉的使用率相当,正手前冲弧圈其次,反手拧、挑的使用率为零。从得分率上看,2011年反手反拉反撕、侧身拉和正手前冲弧圈的得分率较2010年大幅提高,说明丁宁第三板所使用的主要的进攻技术的稳定性提高了,无谓失误降低,这与丁宁的发球是相关的,说明丁宁的发球与抢攻技术有一个配套的体系,发球后能为自己主动进攻创造主动有利的局面,但丁宁在发球抢攻的技战术使用上也存在缺陷,通过观看整个比赛,丁宁在发球后,对方将球控制在她的反手位底线,丁宁采用最多的进攻技术是反手拉,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反手拉球的力量和前冲速度较正手小,所以丁宁应加强侧身抢冲的使用,配合反拉之后侧身连续进攻,提高第三板进攻的威力。

图二 丁宁第三板主要的进攻技术及分析

2.2.3 丁宁接发球技战术运用的效果分析

由图三知,2011年全场的接发球直接得分和接发球抢攻得分的比率较2010年稍低,接球后抢攻得分的比率呈上升趋势,接发球直接失分、接发球抢攻失分和接球后被攻失分的比率大幅度降低。通过观看比赛视频知,2010年丁宁对冯天薇的比赛中,接发球第二板使用最多的是劈长到冯天薇的反手位底线,冯天薇侧身拉球进攻丁宁的正手位底线,角度大,力量足,造成丁宁被动防守失误。由表一知,丁宁在对冯天薇的比赛中,2011年接抢段的使用率较2010年低,但是得分率比2010年高很多,说明丁宁在2011年的比赛中,改进了接发球战术,同样是以稳定为前提的,在2011年的接发球战术中,更多的使用控制技术,因为接发球是受控于对手的发球的,接发球是要判断分析对手的发球意图及其旋转、落点、速度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回击方法,接发球方对发球方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可能性,多以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因此,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遏制与瓦解对方发抢的主动优势,在相对被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在转入主动进攻,以及接发球抢攻,成为迅速提高比赛能力的关键。

图三 丁宁接发球的技战术运用及得失分趋势图

2.2.4 丁宁接发球时主要的进攻技术及分析

图四为丁宁对冯天薇的比赛中,接发球主要的进攻技术,2011年正手前冲弧圈的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反手拧挑、侧身拉、正手高吊弧圈、反手反拉反撕,2010年镇守前冲、正手高吊、侧身拉的使用率相当,反手反拉反撕和反手拧挑的使用率相当,各项进攻技术的使用均衡,从得分率上看正手前冲的得分率提高最为明显,其它各项技术的得分率均无变化,说明丁宁加强正手前冲弧圈的使用是正确的,有效地。通过观看比赛视频知,丁宁接发球第二板主要使用的是控制技术,但是使用率在降低,劈长的使用率仍然较摆短技术的使用率高,但是劈长的质量提高了。进攻技术的使用率呈上升趋势,且正手前冲弧圈的得分率提高了很多。反手台内拧挑技术的使用整体上提高了,且稳定性高。第四板进攻技术的使用率提高了很多,且得分率也提高了很多。

图四 丁宁第二板主要的进攻技术及得失分趋势图

2.2.5 丁宁相持段正、反手以及侧身技术得失分情况分析图五反应的是丁宁相持段的正反手及侧身的使用和得失分情况,由图中数据知,2011年反手的使用率最高,正手其次。2011年正手的使用率和失分率较2010年稍低,得分率稍高,在横向比较正手的得失分情况,2011年正手的得分率大大高于失分率,而2010年正手的得分率却低于失分率。2011年反手的使用率相比2010年高,得分率变化不大,失分率高于2010年,横向比较反手的得失分情况,2011年得失分率相当,2010年的得分率高于失分率。2011年侧身的使用率稍低于2010年,得分率比2010年高且失分率低,说明丁宁在反手相持的过程中,变反手相持为侧身进攻,且进攻的威力大命中率高。综合比较丁宁2年相持中,正反手的使用率差别不大,正手的得分率稍高于反手,侧身进攻的的得分率高。说明丁宁在对冯天薇的比赛中,相持段以进攻为主,且凶中有稳。

图五 丁宁相持段正、反手及侧身使用及得失分趋势图

3 结论

(1) 2011年丁宁三段的得分率明显高于2010年,提高幅度相当大,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使用率较2010年稍低,相持段的使用率较2010年高。发抢段的控制技术使用越来越少,进攻技术的使用越来越高,且得分率上升了很多,进攻的线路使用更加灵活了。发抢段主要的进攻技术为反手反拉反撕;(2)丁宁的发球技术改进了很多,由单一的下蹲砍式发球为主变为站立式发球为主配合下蹲砍式发球为辅,发球的旋转和角度运用的号,发球的落点变化增多;(3)丁宁接抢段主要的进攻技术为正手前冲弧圈,得分率高;(4)丁宁相持段反手技术使用较多,但正手的得分率较高,且侧身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呈上升趋势。相持段的稳定性较2010年更加稳健。

4 讨论

丁宁自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之后,成熟了很多,思想上心理上都有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她的技战术能力提高了很多,丰富了很多,不像以前那么单调。丁宁2009年和2010年是什么原因输球的,2011年又是怎么赢的比赛的,具体讨论如下:

(1)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丁宁3:2输掉了团体赛的第一场比赛,从三段来看,发抢和接抢的得分率都接近优秀,相持段的得分率为不及格。在相持段,冯天薇连续进攻丁宁的正手位置,力量大速度快,造成丁宁被动相持。失利的原因主要是技战术太单薄,发球只会发下蹲球,相持中,只会单一的反拉,打球的合理性欠佳;2011年丁宁4:0轻取冯天薇,整个三段的得分率极高。正手接发球和攻防能力有所提高,从单一的反拉到能进行防御在转攻,技战术能力加强和丰富了,打球的合理性提高了。

(2)技术和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出现问题时,技术水平的发挥就会打折扣;反之,如果技战术能力太单薄也会影响心理。在世乒赛这种大型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难免会出现波动,尤其是团体赛。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丁宁司第一号主力代表国家队参加决赛的第一场比赛,心理压力大,这场比赛的胜负关系着国家的荣誉,比赛的气氛特殊,加上丁宁为年轻队员,缺乏大赛经验,抗压能力稍差,在比赛的过程中,考虑的多,顾及较多,在领先的情况下被冯天薇逆转,体现出了丁宁心理的不稳定,但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上存在不足。

5 建议

(1)发球抢攻战术仍然是我国运动员的主要战术之一。它充分发挥“前三板”的进攻技术,实施抢攻得分或发球直接得分。丁宁应在保证发抢得分率的基础上提高发抢的使用率,在下蹲发球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站立式发球的“绝招”,创造精品发球,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打法特点与个人术风格特点,在旋转变化、落点变化、动作相似性上配套成龙;(2)在接抢段,提高控制技术的质量,因为控制技术很难直接得分,运用员只能在遏制对方主动上手的情况下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减少接发球搓长球的使用次数,处理好接发球后的衔接与防守;(3)在相持段,丁宁应不断加强正手的连续进攻与防御能力,并提高侧身进攻的使用率,不能过多的依赖反手相持,毕竟正手进攻的威力要大于反手。

[1]吴焕群,张晓蓬.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4.

[2]吴焕群,张晓蓬.自国家休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1.

[3]唐建军.乒乓球实战技巧[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韩志忠.乒乓球教学、训练、竞赛与科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84.

[5]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于文谦,荆雯.第50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54~58.

[7]张瑛秋.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战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1):99.

[8]白敬锋.乒乓球女子技术男性化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窦洪茵.浅析中国乒乓球“兵败釜山”的原因[J].沈阳体育学院,2003(1):84~85.

[10]陶爱荣.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58~60.

[11]陈家鸣.乒乓球比赛战术的博弈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2]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3]http://sports.sohu.com.

This paper took the pingpong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 made use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video recording, and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of average and so on. In this way, we analyzed Dingning’s performance in semi-final's competition of two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finals. Through using three statistical periods as foundation, making concrete serving tachnique, meeting and serving technique, being locked in a stalemate as well as the line、the point of descent as focus, and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we discovered her various technique points and reasons in scores and loses, which w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 suggestion for her present's training and the competition.

table tennis;technique and tactics;analysis

G846

A

2095-2813(2011)12(a)-0001-03

①作者王雪,苏州大学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丁宁乒赛接发球
今年世乒赛取消,二战后首次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天津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丁宁的技战术分析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
有友谊,才会有胜利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