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学院工科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1-09-19吴多智曹海清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期望值巢湖工科

吴多智 曹海清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巢湖学院工科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吴多智 曹海清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就业认识偏差较大,首先表现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其次表现在就业区域定位与实际就业流向错位落差大,再次表现在对专业兴趣不够高,就业焦虑,心理困扰大。二是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些分析与对策的探讨。

巢湖学院;工科;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益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愈来愈突出,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牵涉社会稳定、保障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就业难也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就业形势下,在加速转型发展中的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哪些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又将如何应对?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与探讨。

1 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高校就业工作被视为“一把手工程“,在领导重视与上下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巢湖学院就业工作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

1.1 就业认识偏差较大

巢湖学院工科类学生从生源地来看多为农家子弟,笔者就工科毕业生生源地对2007、2008、2009近三届工科类毕业生调查制表如下:

表1 巢湖学院近三届工科类毕业生生源结构

由上表分析,安徽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的生源结构特点:省内学生占生源主体,明显多于省外;男生明显多于女生,09届性别比例高达89%;农村多于城市,农村生源为主体。生源构成上体现出较强的地方型院校特征。

基于以上的生源结构特点,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认识偏差首先表现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应该说,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是普遍现象,但工科类学生就业期望值更高。就以上问题笔者对巢湖学院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值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制表如下:

表2 巢湖学院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值选择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专业近一半的工科类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3000元以上,有24%的将就业工作的收入定位于2000~3000元之间,定位于1000~2000元之间的仅占21%。这一整体期望值相对实际工资水准明显偏高。这在其他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佐证。朱定秀、郭晓艳在《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中调查发现“共有67.5%的理工艺体类学生和38.2%的人文管理类学生将理想月收入定位在3000元以上……”[1]

应该讲,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整体就业期望值走低,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依然走高。相对于非工科类专业,由于就业形势相对看好,工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也相对偏高,与实际工资水准落差更大。

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认识偏差其次就表现在就业区域定位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在就业流向上错位落差大。笔者对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08、2009届毕业生就业流向统计如下:

表3 巢湖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近两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虽仍是工科学生的首选,但从就业结果看,2009届在东部地区就业的不足31%,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中西部流向的达69%,尤其在省内就业的占一半以上,达60%,绝大多数集中于省内的地级市县与城镇地区,表明人才流向由过去的“孔雀东南飞”逐渐向就业市场本地化过渡,这在2008届与2009届就业流向上表现明显。而在对工科学生就业首选地点的调查中67%的学生选择将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就业,只有不到24%的学生将未来就业区域选择在省内,这与实际就业流向本地化的实际落差很大。

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认识偏差之三就表现在对专业兴趣不够高,就业焦虑,心理困扰大。由于工科专业学习上的单调与难度较大,工科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不高。这一现象在他人的有关研究中也有所映证。朱定秀、郭晓艳在《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中调查发现“40%的理工类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而只有15.2%的人文类学生、22.3%管理类学生、10%的艺体类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1]工科岗位就业对实践技能要求也更高,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就业焦虑与心理困扰更大。

1.2 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有待提高

由于工科类毕业生就业受专业限制相对较强,就业的专业领域相对集中,工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学校的培养质量、办学声誉和发展建设有着更为直接与密切的联系,由于就业市场的多元化,高校就业专业对口率处整体下滑趋势。一般而言,因专业限制性较强,工科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相对较高,但据笔者的调查,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也并不理想。现选取学校国家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与热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2009届就业专业对口情况统计如下:

表4 巢湖学院2009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对口率

作为巢湖学院工科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总体就业率都接近100%,但专业对口就业率却都不足50%,专业对口就业并不像理想中的那么高,表明我校在提高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所面临问题之分析

2.1 工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之分析

应该说,就业期望值偏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一方面当代大多数毕业生以工资待遇与舒适度为就业首选,追求财富和个人价值实现利己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认同,所以在毕业时推高个人的就业期望值也是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他们对就业期望值参照系统基本建立在精英教育时代,这一精英情结使得就业期望值并不是建立在教育大众化的现实基础上。这在主观上也就很容易推高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

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还有其生源结构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源多来自农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希望通过读大学来“跳农门”,藉此改变命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投入,低回报”缺乏思想准备。基于对现实利益的渴求使学生对所受教育的回报有着过多的期待。二是工科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偏小,男生比例接近90%,男生对就业期望值普遍高于女生。性别构成也推高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期望值。综上所述,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原因诸多,既有其共性也有其自身生源结构方面的原因。

2.2 就业区域选择与现实就业错位严重的分析

就业区域的选择往往与就业期望值紧密相联系的,经济发达、待遇较高的东部地区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此外,相当多的农村籍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了解多直接来源于在外务工的父母及亲友,这也是他们在就业时“孔雀东南飞”的原因之一。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农村籍学生比例高达80%,这与一些学校反差很大。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生源结构特点使工科毕业生在主观上很容易将就业区域定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我校工科毕业生就业区域近年来逐渐出现本地化趋势,如前文已提及。出现错位的原因笔者分析如下:一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企业升级转型在即,制造研发人才竞争更趋激烈。二是工科毕业生就业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更直接。随着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转移导向性日渐显现,安徽等中部地区的加速崛起将为容纳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以09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为例,在芜湖经济圈成功实现就业的有18人,达35%。在毕业生流向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三是家庭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巢湖学院独生子女比例虽相对低一些,但父母的观念及情感需要对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省内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家长也开始倾向把孩子留在身边。四是房价等居住成本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加之中部与东部地区工资待遇差距也在缩小,影响他们把就业眼光投向家乡。五是人际关系的影响。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影响的不仅是人们的就业思维,在实际就业中也有着一定的市场。熟人关系也影响了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区域日渐本地化。

1.3 关于专业兴趣不强,就业焦虑与心理困扰大的分析

由于工科专业刚性要求高,学习难度也较大,缺乏专业兴趣也较为普遍。一般而言,工科类毕业生就业相对看好,但就业焦虑与心理困扰却较严重,这与专业特性有关系,更与工科毕业生相对而言不善表达交流更容易依赖网络有关。笔者曾对工科毕业生电脑拥有率进行过调查,巢湖学院工科学生电脑拥有率达74%,明显高于非工科类32%。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上述结论。毕业生对就业信息了解主要来自网络,很容易将就业难等负面信息放大,加之农家子弟对接受高等教育背负着较多的压力与期待,容易出现反应过激等心理困扰,就业焦虑更为严重。对此问题笔者曾做过相关论述。[2]

1.4 关于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还不够高的分析

就业的专业对口比例不仅反映工科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也直接关乎学校工科学生培养质量与办学声誉。一般而言,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与市场需求很难相适应,毕业生的专业构成与市场需求很容易错位。再加上不少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区域市场需求,而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专业盲目跟风,追求大而全。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多雷同,既不能办出品牌特色,也不能提高办学质量。巢湖学院作为后起的二本院校积极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在专业设置上有后发优势。近几年就业成绩显著,学生就业率较高与此不无关系。就业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巢湖学院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就业中心统筹,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一套有效就业指导体系,但囿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3 对策之探讨

3.1 有效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与国情省情教育,尤其是了解国家最新产业政策与我省产业承接转移规划。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与区域选择。鼓励就业焦虑、心理困扰大的学生,走出不成熟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薪待遇与舒适安逸,树立信心参与双向选择,实现积极就业。

3.2 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全面提升工科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是在对就业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清工科大学生就业行情与市场需求,自觉地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确定招生规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把市场需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的政策与企业岗位结构的变化。为适应技术工艺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学校应适时调整专业计划。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增强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和综合性,从而紧跟就业市场的变化与工艺技术的发展,提升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对于工科学生而言,主要以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特长及发展潜能为主要内容。[3]

表5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也有学者认为: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人格融为一体所体现出来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基础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等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身心素质等人格特征。[4]

巢湖学院工科类学生比较看重社交能力和应用性技能的学习,忽视专业能力与发展潜能的积累,对工科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认知不清。为切实提高巢湖学院工科类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学校不仅应在工科教学方法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且还需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树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紧跟生产工艺实践,突出应用性。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调查,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合作。”通过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来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为提高工科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还应在生产实践课程上下足功夫。实践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就业取得社会承认不可缺少的环节。学校应借助多方力量,尤其是发挥地方政府协调作用,加强和完善工科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实习实训环节。同时强化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工科类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务工,参与企业生产服务,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了解相关企业的工艺生产流程,开拓视野,锻炼和完善自我。另外学校在学分制实施上应给予工科学生在选课与免修上有更大的弹性,使他们能根据自身职业规划需要、个人兴趣与能力的发展,机动地选择课程与教师,从而全方位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3.3 紧跟产业转移步伐,构建“立足皖江,辐射长三角”就业基地。

随着国家产业承接转移战略的实施,东部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就业主渠道由第一、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移。今后东部地区仍对大学生尤其高质量的人才需求依然旺盛。作为巢湖学院只要抓住培养人才质量不放,开拓长三角乃至珠三角用人需求也不是没有可能。随着制造业向中部转移,皖江城市带经济规模的壮大,一部分工科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也随之向省内转移。巢湖学院08届、09届工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对比明显反映出这一变化趋势。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巢湖学院应立足皖江经济发展实际,发挥位于合肥经济圈与芜湖经济圈之间的区域优势,提高把握就业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积极扩大省内就业市场。在科学设置专业的前提下,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用人基地开拓,搭建地方与校园交流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

总之,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巢湖学院的工科类学生就业虽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但也存在着重大发展的机遇。只要充分利用产业承接转移带来的机遇,不断提高办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巢湖学院工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1]朱定秀,郭晓艳.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130-131.

[2]吴多智,汪军.当代学生管理所面临新问题的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154.

[3]王金凤,郭荣幸.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高校管理,2010,(2):23.

[4]夏拥军.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及提升措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9,(9):83.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YTECHNIC GRADUATES'EMPLOYMENT IN CHAOHU COLLEGE

WU Duo-zhi CAO Hai-qing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In the severe situation,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s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public attention,polytechnic graduates in Chaohu College are also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s.First,there exist an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of employment among the students.Second not many students can find a job that suits his major.And this paper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countermeasures.

Chaohu college; Polytechnic; Graduates employment

G64

:A

:1672-2868(2011)01-0125-05

责任编辑:陈 凤

2010-11-30

吴多智(1971-),男,安徽庐江人。巢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文化史。

猜你喜欢

期望值巢湖工科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巢湖,我的母亲
基于改进数学期望值的沥青性能评价模型
基于直觉模糊期望值规划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目标优化分配
重新审视你的期望值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民众期望值的合理边界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