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红菜薹新品种鄂红四号的选育

2011-09-07聂启军邱正明邓晓辉朱凤娟汪红胜

长江蔬菜 2011年1期
关键词:熟期菜薹软腐病

聂启军 邱正明 邓晓辉 朱凤娟 汪红胜

目前生产上所应用的红菜薹早熟品种熟期多为60天左右,在国庆节后能采收上市,此时市场上红菜薹供应量相对较少,价格较高,能获得较高的效益。但现有早熟品种前期生长时期为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导致早上市的红菜薹有苦味、粗纤维含量高、色泽不鲜艳、薹较细等,品质下降明显,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更加优质高产的早熟新品种,以改进品质,提高产量。

1 选育过程

自2001年开始,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从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搜集引进的不同生态类型的红菜薹品种进行单倍体培养,对诱导出的单倍体苗经过自然加倍、驯化、田间移栽、自交留种而获得DH系,至2003年获得150余份DH系,熟期(从播种至始收商品薹)30~120天。并于2003年秋通过田间观察比较,筛选出熟期在75~120天的不同类型的优良DH系22个,2004年春收获的该22个DH系分别编号为DH0411~DH0432。同时自2000年以来,通过多代回交转育于2004年育成熟期30天的极早熟不育系0401。

2005年春,以配制早熟组合为目的,利用30天的极早熟不育系0401作母本,选择熟期在75~120天的不同类型的22个优良DH系(DH0411~DH0432)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共配制组合22个。

2005年秋在农科院蔬菜试验基地对配制的22个组合进行比较,以鄂红一号和鄂红二号为对照。通过组合比较试验发现,5个组合0401×DH0422、0401×DH0425、0401×DH0427、0401×DH0430、0401×DH0432早期产量高于对照,差异显著,熟期在50~60天。

2006年秋对筛选出的5个组合继续进行组合比较试验,以鄂红一号和鄂红二号为对照。通过组合比较试验发现,4 个组合 0401×DH0422、0401×DH0425、0401×DH0430、0401×DH0432 早期产量高于对照,组合 0401×DH0422、0401×DH0432 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组合0401×DH0432无蜡粉,薹亮紫红色,薹叶小,具有更好的商品性和品质,抗病性较好,熟期为55~60天。该组合具有早熟丰产、商品性佳的优点,于2010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为鄂红四号。

表1 2007-2009年鄂红四号品比试验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比较

2 选育结果

于2007-2009年在湖北省农科院蔬菜试验基地、武汉市蔡甸永安安排了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分别为鄂红二号、华红二号、红杂60。历年品比试验结果见表1。

2.1 早熟性

从表1中3年的试验结果可知,鄂红四号表现最早熟,从播种至始收平均56天,华红二号平均65天,鄂红二号平均68天,红杂60平均为61天。因此鄂红四号熟性最早,分别较华红二号、鄂红二号提早5天、12天。

2.2 丰产性

表1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鄂红四号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其早期产量667 m2平均为1 187.9 kg,较华红二号增产13.5%,较鄂红二号增产30.7%。鄂红四号667 m2总产量平均为2 126.4 kg,较华红二号增产8.8%,较鄂红二号增产13.2%。

2.3 品质

2009年12月在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鄂红四号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鄂红四号含粗纤维0.7%,VC 385.1 mg/kg,总糖2.29%,蛋白质2.33%,从检测结果看,该品种粗纤维含量低,VC含量高。

2.4 抗病性

历年品比试验的抗病性结果见表1,从3年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鄂红四号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黑斑病发生情况与华红二号、红杂60、鄂红二号等对照品种无明显差异,其中霜霉病的病情指数、软腐病发病率略低于对照品种,而黑腐病、黑斑病的病情指数略高于对照品种。

3 品种特征特性

生长势强,早熟,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株高50~60 cm,开展度 65~75 cm 见方,基生莲座叶 7~9片,叶缘浅波,椭圆形,叶色绿,叶柄、叶主脉为紫红色,侧薹分蘖性强,菜薹整齐匀称,薹长30~40 cm,薹基部横径1.5 cm左右,单薹质量30~50 g,薹叶小,薹亮紫红色,色泽鲜艳,无蜡粉,肉绿白色,薹质脆嫩,前期产量高,采收期可至春节前后,一般每667 m2产量可达2 000 kg。

4 栽培要点

4.1 播种期

适宜的播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不宜提前,对早熟品种而言,苗龄不宜太大,苗龄以20~25天为宜,否则易过早抽薹,影响品质和产量。

4.2 苗期管理

早期播种的红菜薹最好盖上遮阳网,以防高温烈日的暴晒导致干旱、死株。出苗后,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酌情喷水,在苗期还要喷施农用链霉素2~3次,预防软腐病发生。追肥1~2次,以育壮苗、健康苗。

4.3 整地施肥

在定植前一个月整地。长江流域一般高温暴雨多,宜采用深沟高畦栽培,一般将地整成宽1.1~1.3 m的畦,也可采用宽厢起垄整平定植,定植前将农家肥均匀地撒于地表再耕耙1~2次,若是水肥或复合肥宜在作好的畦中央深埋底肥。种植早熟红菜薹必须把底肥施足,否则易早衰减产。基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500 kg或复合肥50 kg。

4.4 定植

定植宜选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定植后必须灌1次水,以保证幼苗成活,株距为30~33 cm,行距60~70 cm,每 667 m2栽 3 200~3 500 株。

4.5 田间管理

在其全生育期中均应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幼苗定植后一周应追施速效肥1次,每667 m2施尿素5 kg或人畜粪尿1 000~1 500 kg对水浇施,在封行前应逐渐增大追肥浓度追施2~3次,以后每采收2~3次再追施尿素1次。在病虫防治方面,苗期主要有黄曲条跳甲、菜螟,可用卡死克、杀螟松防治。大田生产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霜霉病、黑腐病,可分别用农用链霉素200 mg/L,乙膦铝3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2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6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菜螟、菜青虫等,可分别用Bt乳剂和菊酯类农药加以防治。

4.6 采收

宜在晴天上午和阴天下午采收,避免雨天采收。主薹采收切口节位宜为节间明显伸长的基部节位,侧薹宜为基部第2~3节,即基部留腋芽2~3个,采收切口平滑,略微呈斜面。

猜你喜欢

熟期菜薹软腐病
家乡的蕻菜薹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对桂西北春、秋季播期的响应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双低油菜品种早熟性对比试验小结
春来菜薹鲜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
不同熟期辣椒果实农艺性状和维生素C含量动态变化